「你可憐可憐我吧」,那位不會網購搶菜的長春老人,刺痛了2.6億中國人

2022-03-29     桌子的生活觀

原標題:「你可憐可憐我吧」,那位不會網購搶菜的長春老人,刺痛了2.6億中國人

吉林疫情,依然不容樂觀。

截止到3月29日,僅長春市,就累計確診14355例。

多日封控措施,使得長春物資供應面臨巨大的挑戰。

有些年輕人表示,線上買菜,好幾個買菜APP都搶不到。

就算菜漲價了,也買不到。

每天定3次鬧鐘,都搶不到天貓超市的菜。

@經濟觀察報也發布了部分居民購菜難的問題。

「一菜難求」,成了很多長春人目前最大的困難。

然而,年輕人買菜很難,老年人買菜就更難了。

3月27日,一則視頻刷屏網絡。

長春一位老人,不懂網絡購菜,站在大門緊閉的超市門口,想要買點菜。

超市員工根據疫情防控要求,讓老人通過微信訂購。

門外的老人,就像一個無措的孩子。

他隔著門,弓著身子,問門內的員工:啥微信?那上哪兒取?那微信上哪兒取去?

他求助地看向周圍,想問問去哪裡取微信,才能買到菜。

門內的員工喊了一句,大意是現在沒有辦法賣。

老人近乎哀求地說:你可憐可憐我吧!

短短几十秒的視頻,看得人心酸不已。

這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有錯嗎?他只是想買點菜而已。

超市員工有錯嗎?他也只是遵從防控要求。

越是這樣,越覺得無力。

年邁的老人,或許沒有接觸過智慧型手機。

他根本不知道微信是什麼,更不知道如何網上購菜,他只能拿著錢,眼巴巴地等在超市門口。

可他想不明白,為什麼用錢,連菜都買不到了?

一句「可憐可憐我」,刺痛了無數人的心。

視頻一經發出,瞬間刷屏網絡。

很多網友都被老人那幾句話整破防了。

當天,@朝陽發布 對此事作出了回應。

老人的需求得到妥善處理,後續,社區也會持續關注他的生活情況。

事件終於以一種較為圓滿的方式結束。

可這不是終點。

沒有被視頻拍到的地方,還有多少老人,面臨網際網路困境?

知名大V@開水族館的生物男就發微博寫道:

一位90多歲的老人家,晚上肚子餓,出來找東西吃。

年輕人可以多渠道了解信息,可以在各平台碰運氣、發聲。

可老年人呢?沒有智能機,孩子沒在身邊的,他們該怎麼度過這個艱難時刻?

值得深思。

在「疫情+數字時代」,老年人面臨著各種困境。

買不到菜、用不了智慧型手機寸步難行,這種情況太普遍了。

這不是個例,而是一種社會現象。

很多老人辛苦大半生,經歷了無數起伏,時代的洪流沒有讓他們倒下,可面對日新月異的事物,卻一籌莫展。

在這個他們奮鬥了大半輩子的世界裡,他們逐漸變得格格不入。

疫情這幾年,我第一次清晰地感覺到,我們如此依賴網際網路。

出行要掃健康碼,購物用微信支付寶,疫情封控,用買菜APP網購。

出門可以不帶錢,但絕對不能不帶手機,否則,會處處「碰壁」。

然而,本該簡單便捷的方式,成為老年人的攔路虎。

在老人買菜那條新聞下,我看到網友分享的那些戳心的故事。

「老人脖子上掛著健康綠碼坐公交車,司機說過期了,要用新的,讓老人下車。老人不懂,一直在說讓我坐吧,要去的地方很遠。」

「公交車不認列印的健康碼,要看支付寶實時健康碼。老人刷了卡又只好下去,還問真的不可以嗎?」

「奶奶沒有智慧型手機,因為不識字不會用,疫情期間去哪裡都不方便。」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有的老人因為不懂操作而被抱怨,有人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只好減少出門。

我們當然能理解,疫情常態化的當下,健康碼、行程碼、線上購物的必要性。

可是,在防住病毒的同時,很多老年人,也被拒之門外。

太多老年人,淪為「數字難民」。

之前,遼寧撫順一公交車上,一位老人因為沒有智能機,無法掃健康碼,被司機拒載。

當時,司機讓老人下車,還有一車人等著呢。

老人表示自己確實有事,可以登記。

這期間,有乘客很不耐煩地嚷道:

「你登記什麼?你下去!快點兒的!」

「你再不下去,我報警了!」

在眾人的圍攻下,5分鐘後,老人最終還是被趕下了車。

老人委屈無助的樣子,看完讓人心裡很不是滋味。

沒有健康碼的他,又要在寒風中站多久?

視頻發出後,撫順公交公司回應,他們也是接到交通局的通知,所有人群必須持健康碼乘車,沒有特殊人群。

可那些用老年機的老人呢?

那些兒女不在身邊,不知道使用健康碼的人呢?

想到我也會老,會跟不上時代,我就無法抱怨那些「浪費」時間的老人。

無獨有偶。

長沙某超市,也曾因為老人無法出示健康碼,發生過爭執。

身強力壯的超市工作人員,衝著想進超市的大爺大吼,幹什麼,不讓進!

老人爭辯了幾句,還是準備往裡走。

被工作人員一把拎起就往外扔。

老人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在地。

我能夠理解防控病毒的重要性,卻無法贊同,對待老人用這種粗魯的態度。

正如一位網友說的,我們不一定都有孩子,但一定有父母。

想到我的父母,也可能遇到這種情況,就覺得難受。

什麼時候,社會發展到,連一個老人進超市的權利都沒有了?

那麼多不會使用智能機,不會網上操作的老人,就該待在家裡,直到他們的聲音消失嗎?

這不是一個文明社會該有的現象。

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有讓人跑起來的自由,也有讓走得慢的人,從容生活的自由。

信息化的發展,對年輕人來說,是如魚得水,可對老年人來說,卻在無形之中,豎起了一道無形的屏障,讓他們越走越難。

他們就像被隔絕在文明之外,牆的那頭,是他們用畢生心血換來的全新世界,牆的這頭,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被迫留在後面的他們。

我的父母,近幾年常來長沙,有我們在身邊,算是手把手教會了上網。

他們能玩微信,愛刷抖音,還會網購。

可每次去醫院檢查,挂號、列印彩超結果,必須我陪同在身邊。

去博物館和景點參觀,網上預定門票,也離不了兒女。

之前,我爸爸掃碼騎共享電動車,教了很久,他終於記住了步驟。

可下一次,他又忘記了,站在那裡手足無措。

我拿著手機,從頭開始教,他略帶歉意地看著我,好像給我添了很大的麻煩。

那一刻,我覺得很心酸。

小時侯,覺得無所不能的父母,在數字化時代,像笨拙的孩子,努力去跟上時代,不想被甩在後面。

那麼,那些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呢?

那些比我爸媽年紀更大,接受能力更弱的老人呢?

總有人說,老年人要學會適應環境,不能固步自封。

有人說,沒有健康碼,就少出門。

竇文濤曾說過一句話:有時候做道德評判的時候,我總覺得有點心虛,你知道嗎,因為人的處境真的很不一樣。

第7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2.64億人。

而這其中,沒有上過學和只上過小學的老人,占老年人總人口的70%。

你無法想像,我國還有這麼大一個群體,甚至有的連字都不會寫,連自己的名字都認不全,更別提使用智慧型手機。

各類APP,各種小程序,那些繁複的操作,連年輕人有時都糊塗,你如何要求老年人瞬間適應?

在這個數字化時代,很多老人舉步維艱。

很贊同一個說法:智能數字化,不該只能數字化。

很多老人,曾為社會的發展,拼盡全力,卻在新時代,淪為「數字難民」。

請等一等,那些被甩在身後的人。

我們終有一天,也會變老,會面對新的時代,手足無措。

也會對生活了一輩子,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生出憤怒而無力的感覺。

到那時,我們也需要被看見,需要被幫助。

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就看對待弱勢群體的良心。

所有群體都被照顧,所有年齡層面的人,都得到妥善安排,這才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允許那些接受新事物慢的人,善待那些掉隊的人存在,因為他們的今天,也許就是我們的明天。

讓每個人,都能有尊嚴地活,才是真正的文明,不是嗎?

參考來源:

微博@吉林劉小花、@朝陽發布

北晚在線《「下去」!撫順老人不會掃健康碼被趕下車,公交公司回應,網友:人總會老》

抖音@齊魯百姓看點

抖音@齊魯晚報·果然視頻

《老齡藍皮書: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1e73e6cd7d4442ec1a9d1f887c0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