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夫婦TST被認定為傳銷的事,我前幾天已經寫過。
價值17億的房產被查封,轟轟烈烈的微商王國倒塌。
沒想到,這還不是結束。
扯出蘿蔔帶出泥,這段時間,為張庭夫婦站過台,甚至有深度合作的明星,都被推上風口浪尖。
陶虹徐崢夫婦,就成為風暴中心。
據調查,陶虹以自然人和獨資公司的方式,共持有張庭夫婦經營的達威爾公司6.63%的股份。
5年時間,陶虹分紅4.2億。
其中,後3年的2.6億分紅,達威爾公司處於傳銷階段。
也就是說,如果這筆巨額收益是非法所得,將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而近些年在影視上頗有成就的徐崢,也被爆是TST崢酒系列形象大使。
話題迅速引爆熱搜,閱讀次數高達7.1億。
有人調侃,明星動輒幾億的收益,普通人從戰國時期開始打工,都賺不到這麼多。
而更多人,則是失望和震驚。
徐崢陶虹夫婦,業務能力都很過硬,怎麼也趟了渾水。
隨後,官方回應,陶虹確實與此事有關,正在調查中。
我們靜待調查結果的公布。
傳銷事件曝光後,有媒體報道,陶虹已與張庭劃清界限,要求從張庭夫婦公司退股。
這個舉動,被網友定性為「戲子無情」、「塑料閨蜜情」碎落一地。
但與其說「戲子無情」,倒不如說,陶虹和張庭之間,本身就是「利」字當先,感情靠後。
20年前,張庭和徐崢,在主演《穿越時空的愛戀》成為朋友。
後來,陶虹自然而然通過徐崢,結識了張庭。
兩人友情漸濃的這些年,彼此利益捆綁得更深。
張庭近些年基本息影,從娛樂圈轉微商,僅靠夫婦二人的影響力,建立不起偌大的微商王國。
陶虹夫婦,成了她最好的招牌。
翻開陶虹的微博,2014年~2018年,她一直為張庭的產品助威。
只靠發幾條微博,效果肯定有限。
要想別人盡心盡力為自己辦事,就要想辦法變成利益共同體。
2014年,張庭在宣傳時,將TST描述成「我和陶虹的產品」。
這意味著,兩人已經站在同一陣線。
在某次活動中,陶虹公開表示:TST是我們自己做的企業。
台下的代理們,掌聲歡呼不斷。
2016年,陶虹獨資控股的公司,成為張庭公司的股東。
兩人常常合體出現在鏡頭前,跳舞,出席活動。
此外,還經常和各位代理合影,促進銷售。
2020年,張庭直播帶貨首秀,陶虹作為嘉賓,全程盡心盡力配合。
「絕色雙嬌」組合,在近5小時的直播里,為張庭斬獲2.56億成交額。
可以說,陶虹功勞巨大。
一是為閨蜜站台,最重要的是,張庭賺得越多,身為股東就能分得越多。
而徐崢,作為陶虹的老公,張庭的朋友,自然也多次現身TST活動現場,不遺餘力地宣傳。
2018年,《我不是藥神》口碑票房雙豐收。
徐崢代言的TST崢酒系列,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
先是讓徐崢錄製了視頻:
感謝TST家人對我不是藥神的支持,祝願TST家人產品大賣,祝崢酒系列紅酒大賣。
上海達威爾公司營銷總監也發微博,稱呼徐崢為「我們的老闆」。
借著徐崢電影的熱度,TST營銷滿天飛。
有人說,夫妻倆那麼有錢,為什麼要做這個?
沒人會嫌錢多。
用名氣為張庭開路後,他們得到的回報,是巨大的。
之前,有人爆出,張庭天價在黃浦江邊購入一棟17層大廈,闊綽地送一層給陶虹,價值上億。
之後,張庭夫婦與陶虹成立陶不庭文化傳媒公司。
再有,就是前文所說的,5年4.2億分紅的說法了。
如果張庭夫婦這次沒有被查,難以想像,他們的野心,還會擴張到什麼地步。
還有多少奔著她們名氣而來的普通人,被無情收割?
縱觀陶虹和張庭的20年,其實就是一場利益的角逐。
不否認,一開始,確有惺惺相惜的閨蜜情。
可當利益摻雜進來之後,就變得不那麼簡單。
她們因為利益相同,深度捆綁在一起。
彼時,一個有名,一個有錢,各取所需。
也因為危害到自身利益,而割席。
2020年,陶虹退出「陶不庭」,公司名字也改成「淘不庭」。
去年底,TST陷入傳銷紛爭時,陶虹也大大減少了和張庭的同框幾率。
你覺得殘酷也好,幻滅也好,成年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很多都是如此。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和人的關係,朋友也好,合伙人也好,其本質就是利益交換。
這世間,很多東西都是明碼標價的。
你和他人的感情,其實早在天平上,被衡量了無數次。
什麼時候相知相交,什麼時候抽身而出,就看如何利益最大化。
世間事,不外乎如此: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利益是一面放大鏡,照見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一面。
成年以後,大多數人對於朋友的選擇,不再像孩童般單純,不再因為「開心」而去結交朋友。
「有用」,成了最好的擇友標準。
這一點,在功利現實的娛樂圈,尤為明顯。
去年章子怡參加迪奧大秀,微博曬出和劉嘉玲、劉雨昕、章澤天的合照。
實際上,劉雨昕旁邊,被裁得只剩一片衣角的,是章子怡昔日閨蜜蘇芒,前時尚芭莎主編。
她們曾在各種場合秀友情,一起吃飯,一同出遊。
章子怡生日,蘇芒出現在C位。章子怡被求婚,是蘇芒一手策劃的典禮。
可當她卸任芭莎主編,一切都變了。
誰能想到,幾年前她在合照中裁掉洪晃的操作,竟在自己身上上演。
合照不再有她,明星朋友很少再提起她,更別說上演姐妹情深。
蘇芒還是那個蘇芒,但她已經沒有太多利益可供交換了。
《國產凌凌漆》里有句台詞:
「我以為憑我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講點感情,沒想到最後還是一筆買賣」。
這才是娛樂圈最殘酷的潛規則:當你不能為我所用,連合照的資格都沒有。
何止娛樂圈,成年人的世界也是如此。
你有錢有資本的時候,身邊朋友無數,花團錦簇,一片祥和。
你失去利用價值,很快就能體會到,人走茶涼。
別人如何對你,不取決於他們擁有什麼,而是你擁有什麼,你在什麼位置。
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精妙而真實。
多年以前,我初入職場。
當時因為工作關係,要去一家公司洽談業務。
因為人微言輕,在公司沒有什麼權限,我給不了對方什麼利好。
我很明顯地感覺到,跟我對接的負責人,在聊的過程中,接連打了幾個哈欠。
那個不耐煩的眼神,至今我仍清晰記得。
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當無法提供對方想要的價值時,在別人眼中,你就一無是處。
我要做的,不是憤怒,而是奮起直追,讓自己成為「有用」的人。
我成了最努力的人。
為了業績,我東奔西走。
客戶一個電話,我凌晨也能爬起來做報表。
當然會有困難,遭到白眼和冷遇,但那種被忽略,被無視的感覺更難受。
漸漸地,我的工作越來越上手,成了項目的核心人物,我擁有了一定的權限……
再次見到那位負責人時,我在公司允許的權限範圍內,承諾了他最大的利益。
合作談成,簽字落筆,他熱情地邀請我吃飯、娛樂,和之前判若兩人。
那時我終於明白,同等的利益,換來了這份「友誼」。
說這些,其實就是想說明人與人交往的邏輯。
人的絕大多數行為,都是以利益為導向。
也許你會說,我的朋友就不是如此。
那恭喜你,遇到了肝膽相照的人。
可你不能否認,進入社會後,大多數人之間的關係,都建立在「利」的基礎上。
之前有個知乎作者說,自己年收入7萬,老婆想送孩子上5萬一年的幼兒園,因為圈子很重要。
一萬多個回答,幾乎都勸他三思。
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就是,認識了有錢有權的家長又怎麼樣?他們能幫到你,而你能給他們什麼?
好的圈子接納你,絕不是因為你身在其中,而是你能提供同等價值。
說得現實一點,這個世界,本就是逐利的,是一場資源置換的遊戲。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與其抱怨世態炎涼,在痛苦中消耗自己,不如改變。
努力適應世界的規則,讓自己變強大,才能看到高處的風景。
只要拚命往前跑,你就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變了模樣:
從前陰陽怪氣的親戚,開始對你尊敬有加;
從前斷聯很久的朋友,突然主動聯繫;
那些高不可攀的圈子,也開始接納你。
我知道,這些很功利,但活在這個世界,就要遵循它的規則。
想要世界對你和顏悅色,是有門檻的。
只有你足夠強大,才能看到高處的美好風景。
參考來源:
微博@澎湃新聞、@紅星新聞
天眼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