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沾著三分煙火氣,帶著三分不如意,這才叫生活

2019-11-30   國學書舍

國學智慧:人生的境界,是帶著三分煙火氣,接受三分不如意。

林語堂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相信主張無憂無慮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學,一定要叫我們擺脫過於煩惱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責任。中國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個不必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樂的人。

生活給我們帶來的體驗,應該是快樂的,但是很多人卻把人生過成了煉獄。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執念太深,又或者是總把焦點放在那些痛苦的事情之上,總之,很多人過得並不開心,並不快樂。

與其說是生活辜負了自己,倒不如說是自己辜負了生活。

是生活決定了你的態度,還是你的態度決定了生活的質量?這是一個問題。

在生活中,所有人都在說「壓力太大了,內心有一些東西放不下」。但是放不下的根源是在哪裡呢,其實還是在於自身。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他找到一個禪師,他痛哭著告訴禪師說:「我活著太痛苦了。」

禪師問他:「是誰讓你痛苦的呢?」

這個人說:「沒有人讓我痛苦。」

禪師又問他:「是什麼事讓你痛苦呢?」

這個人說:「自己也說不上來,總之就是覺得活著挺累。」

生活固然是有一些壓力,需要我們承擔一些東西,但是並不代表有壓力就是痛苦。

人生需要沾著三分煙火氣,帶著三分不如意,這才叫生活。

如果每天讓你過著琴棋書畫詩酒茶的生活,那叫生活嗎?那不叫生活。用另一種角度來看,沾著三分煙火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那才叫人生。

有些壓力怕什麼,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每天早上天剛亮,急急躁躁的叫著自家的熊孩子去上學;每天跑到菜市場,有的時候還要斤斤計較,比較一下菜的價格;隔三差五約上三五好友,一起聚會吃個飯,各自發一通牢騷;晚上睡覺之前,和家人討論著什麼樣的電影有意思。

雖然背負著房貸車貸的壓力,但是有一份簡單而又充實的人生,這不就是生活嗎。

有著三分煙火氣,有著三分忙碌,有著三分期待,有著三分充實,甚至還有著三分不如意,這大概就是林玉堂先生口中「不必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樂」

即便是人生有一些不滿意,有一些不開心的地方,那不過是人生的一個小插曲,要看你怎麼去選擇,放鬆一點,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如果真的認為生活是一種痛苦,那也是自己給自己帶來的痛苦。

自己的執念太深,總是嚮往著要把人生的那三分煙火氣和那三分焦慮去除,想要人生十全十美,一旦有一些不完美不開心的地方,你總覺得自己命運太差了,自己太痛苦了,越是有這樣的情緒,活得越是痛苦。

痛苦不在於外物,而在於自我內心,生活是在於接受三分煙火氣,接受三分不完美,而不是一味的去和那一些小小的不如意去作對。

《道德經》中老子說: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人生的富貴和圓滿都是不能長久保留的,別太追求十全十美,讓人生留有一些壓力,留有一些不圓滿,反而是一種好的狀態。

而在這背後,更好的是能夠接受不完美的心態。

別把自己繃得太緊,別對自己要求太高,有的人把自己放在一個高壓的工作狀態中,生怕自己錯過一天的財富,還不斷叫嚷著說自己的壓力太大了。

國學智慧《菜根譚》中說: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

天地看起來好像安寧,沒有什麼變化,其實充盈在裡面的陰陽之氣一直在運動,沒有一刻停歇。太陽和月亮白天黑夜不停的運轉,但是它的光明自古以來沒有改變,所以君子閒散時要有緊迫感,過於忙碌時也要有悠閒的趣味。

人生的那一種趣味,是在於自我內心調節之後的享受,而不是全都靠外物的物質堆積起來的放鬆。

就好像有的人總在追求財富,當有一天自己達到那一個財富的層次,可內心也並沒有輕鬆的感覺,這都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問題,調節好了,通順了,一切也就釋然了。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