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精準用藥血糖更好,更省錢

2019-10-06     糖尿病同伴

原標題《糖尿病治患者,如何吃藥才省錢?》

作者 常怡勇 來源《 中國社區醫師雜誌 》

治療糖尿病選藥應選對的不選貴的

老陳最近查出患上了2型糖尿病,好在還沒有併發症。接診醫生讓服羅格列酮、瑞格列奈,外加註射甘舒霖。其費用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中外合資廠家生產的這種羅格列酮每片含量是4毫克,每盒7片,每盒售價82.80元,每天服一片,一天治療費用為11.83元。

這種藥物是新型胰島素增敏劑(也叫增效劑),主要用於一些對胰島素不敏感的糖尿病患者。老陳只是體內胰腺B細胞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其胰島素敏感性並沒有明顯變化,因此,開始就上這樣的貴重的「增敏劑」實屬不必。

瑞格列奈每片含量是0.5毫克,每盒30片,每盒22.90元,每天最大用量可達32片,這樣算來,這一種治療藥物一天的治療費用就得23元(按一盒用量算)!

這種藥物是一種新型胰腺B細胞胰島素分泌促進劑,與傳統的口服降血糖藥物磺醯脲類比較,並沒有多少獨特之處。一般只適合用於對磺醯脲類降血糖藥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甘舒霖是基因重組人胰島素,每支售價55.20元,可用一周,每天治療費用為7.89元。

其實,動物提取胰島素國內已用了幾十年,安全有效,而且價格低廉,1支10多元錢,冷藏保存,可以用一周,每天治療費用只合1元多!

計算得知,使用羅格列酮、瑞格列奈和甘舒霖三種藥物一天總的治療費用就高達42.72元,一個月下來治療費用需1280多元。

而糖尿病需要終生用藥,這可怎麼得了?

病沒讓老陳倒下,這費用卻讓老陳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他甚至悲觀地說:「乾脆死了算了,我也治不起,我也不治了!」

近年來,上市了很多種口服降血糖新藥和重組胰島素製劑,它們的售價都比較高。如諾和靈,每天治療費用在7元以上;格列吡嗪分散片每天治療費用達3.6元;吡格列酮每天治療費用為5.67元;格列喹酮每天治療費用為5.52元.....

而目前,這些高價藥卻成了一些醫生治療糖尿病的常規用藥。

筆者且不說他們這樣用藥的合理性,對一些輕型糖尿病患者完全沒有必要上來就用這些高價藥。

傳統用藥療效好,價格低

二甲雙胍是治療糖尿病的傳統老藥。該藥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是目前惟一有較堅實的證據表明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併發症的降糖藥物。

在研究中,分別用二甲雙胍、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進行治療,三組的患者數相當,同時再比較強化治療和其他治療之間療效的差異。

結果發現,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不僅比其他治療組低,而且比採用磺脲類或胰島素的強化治療組也要低。

二甲雙胍治療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明顯下降了40%,特別是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風險下降了50%。

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主要作用機制和功效是:

1.抑制肝糖異生,減少肝糖輸出。

2.增高肌細胞膜對葡萄糖的通透性,加強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後進入細胞的作用而增加周圍組織利用葡萄糖,減少胰島素抵抗。

3.一定程度的抑制腸對葡萄糖的吸收。

之所以二甲雙胍在有關糖尿病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還因為有以下理由及優勢:

1.具有良好降糖效果:經歷了50多年的臨床使用證明二甲雙胍具有良好降糖效果。許多研究證實二甲雙胍能有效降低基礎血糖和餐後血糖波動。

一項二甲雙胍與其他降糖單藥對照研究結果顯示:二甲雙胍應用之後可以使空腹血糖下降60%~78%,磺脲類大概下降60%~70%,在中國應用比較多的阿卡波糖(每天治療費用在5元以上)對空腹血糖的影響大概只有雙胍類藥物的一半。

2.使用安全、副作用小:在雙胍類藥物的使用過程中,乳酸酸中毒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大量臨床證實:由二甲雙胍取代苯乙雙胍後,乳酸酸中毒的發生率明顯減少。

研究發現,應用二甲雙胍後體內乳酸變成葡萄糖的數量明顯減少,同時乳酸的氧化增加,並使乳酸轉變成二氧化碳離開體內,因此就不會造成嚴重的乳酸酸中毒。

二甲雙胍單藥治療不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不少病人服用一段時間後會有所適應。

總之,二甲雙胍在臨床應用已近50年,長期安全性證據非常充分,沒有使用新藥可能帶來的長期安全性方面的隱憂。

3.可控制體重:在降糖的同時又能控制體重是二甲雙胍的一個很大優勢。

研究顯示,在超重亞組的患者中,二甲雙胍可以有效控制患者患者的體重,而胰島素、磺脲類藥物和格列本脲則逐漸增加體重。研究證明,二甲雙胍在控制體重方面顯著優於胰島素和磺脲類藥物。

4.預防糖尿病:給糖耐量低減的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二甲雙胍預防性治療,可以使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下降30%;而如果這個患者同時在進行運動加飲食的調節,可以使這個風險進一步下降30%。

靠改變生活方式通常無法達到控制血糖的目標,而研究證實二甲雙胍能預防糖尿病 。這正是糖尿病指南將二甲雙胍與生活方式干預一同成為2型糖尿病第一步治療的依據所在。

5.再看二甲雙胍的治療費用:每片含二甲雙胍0.5克,每瓶60片,每瓶3.60元,每天服用4片,一天的治療費用只有0.24元,就是再加上注射普通胰島素,每天總的冶療費用也不超2元錢。

可見,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南強力推薦二甲雙胍作為首選降糖藥,是因為它在有效降糖同時能全面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發生髮展,有效降低糖尿病發生風險,有50多年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驗證,有大量的循證醫學證據。

我們應當根據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南,在防治糖尿病的過程中使用好價廉效好的二甲雙胍。

也就是要把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用藥,效果不理想時再配上其他類型的降糖藥物。

連結-過度治療很危險

患了糖尿病,在治療過程中,有些病人總希望將血糖、血脂、血壓、體重都控制在完全正常的水平,為此而不惜經濟負擔和肉體痛苦。

這主要是這些人對糖尿病無法根治不能正確理解,期望值過高。有些醫生,為迎合病人的這種心理,同時也為了增加醫療收入,多開藥,多用藥,結果導致了糖尿病的過度治療。

王先生是一位老年病友,病程12年,並有冠心病心絞痛,空腹血糖經常在6~7毫摩爾。其實,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爾,餐後在10毫摩爾左右就可以了,但他一心想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一天空腹血糖6.1毫摩爾,早餐前注射諾和靈後未吃飯就在門外與鄰居聊天,結果發生了低血糖又誘發了急性心肌梗死,險些喪命。

專家認為,目前的醫學水平還不能將每個時段的血糖都控制在正常水平,控制過嚴容易發生低血糖。

因此,根據血糖、年齡、病情、併發症等,將血糖控制標準分為理想、滿意、一般三級,根據不同病情,做到適度治療、適度達標。

從目前廣大病友對治病的態度可分為兩類:

一是疏於治療,治療不達標是主流,認為糖尿病是終身疾病,很少檢測血糖,達不達標更不清楚;另一種是血糖控制過度。

過度治療發生嚴重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危險性更大。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採用飲食治療,需按照標準體重和勞動強度制定食譜,要求低糖、低脂肪,控制總熱量。要做到平衡膳食,主副搭配,粗細調配。

陳女士對飲食治療過於重視,自己買了一個中藥衡稱,對主食以克計算,少1克補上,多1克去掉。不吃水果,不喝牛奶,不吃點心,寧可少吃,必不過量,結果體重逐漸下降,體重指數低於19,血糖反而升高,出現了飢餓性酮症。她誤認為是病情加重,加大胰島素用量,結果反覆出現低血糖,使病情加重。

李先生是一位患糖尿病32年的患者,並發白內障5年,左右視力皆是0.5,眼底未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花了8000元錢在一家醫院做了白內障手術,植入了人工晶體。但術後視力不但沒有進步,反而經常結膜充血。

經檢查是角膜內皮受損,花了錢,遭了罪,視力無進步。其實,人工晶體並不比自己的好,它終究是異物,只有當視力降到0.1左右影響生活時才需做手術。因此,糖尿病並發白內障的患者切莫輕易做這種手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j-koG0BMH2_cNUg9UT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