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雲彩來娶我」,紫霞仙子說這話時義無反顧,卻也無奈「猜不中結局」。這一幕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不甘,我們都期待一個人,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攜手一生。在英國,婚紗是婚姻和愛情的象徵,就像中國傳統服飾,當你穿上它,就意味著你將與另一半攜手,普通人都是這樣,皇室更是如此。
英國王室婚姻一直是國家大事,無論是為了顯示地位和尊貴,還是為了表達深情和浪漫,皇家的婚紗從來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處理的,這也讓我的人民想像著,驚嘆著,羨慕著,真想感慨:我怎麼就沒這麼幸運呢?
瑪麗一世與菲利普王子(Queen Mary I and Philip of Spain)
圖片來源於網絡
瑪麗一世,傳說中的血腥瑪麗,英國第一位統治女王,一生悲慘。1554年,瑪麗和西班牙的菲利普親王在第一次見面兩天後就結婚了,這段婚姻完全是因為政治利益,但事實證明並不能讓瑪麗幸福,但婚禮本身的奢華和奢侈還是很驚人的,「他們的服裝大多由珍貴的金銀紡織品製成,以反映他們的地位和民族尊嚴」。她們的婚紗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朵朵王朝宮廷服飾的奢華在瑪麗身上體現無疑。
喬治四世與夏洛特公主(George Ⅳ and Princess Charlotte)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16年,法國大革命帶來的解放浪潮傳到英國,英國婚紗開始呈現出一種與之前的嚴謹完全不同的休閒、輕盈的審美時尚,當時出現了大量的時尚印花,婚紗都是短袖低胸的,外面可以穿一件長袖的連衣裙或者上衣,禮服設計師更傾向於融合各種傳統禮服元素。夏洛特公主與英國國王喬治四世的婚禮穿的也是銀線編織的婚紗,同樣是短袖、低胸、立體裝飾,全身閃閃發光。「這是最後一件保存完好的隆重、昂貴、明亮的禮服」,輕盈耀眼,充分體現了皇室的尊貴。
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Queen Victoria and Prince Albert)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嫁給了阿爾伯特親王子,婚紗選用了倫敦斯皮塔佛德(Spitalfields)製作的絲質布料以及德文郡(Devon)的霍尼頓蕾絲(Honiton Lace),婚紗是乳白色的。女王沒有選擇通常用來代表國家的緋紅色天鵝絨尾巴,而是選擇了周圍有橙花的白色緞面宮廷尾巴,頭部裝飾環也是由假橙花彎曲而成,輔以霍寧頓蕾絲薄紗。
整件衣服是白色的,還有橙花、薄紗等,如今已經成為很多人婚紗的標配,優雅,高貴,卻又完全不一樣。此外,維多利亞女王的婚禮還首次奠定了手捧花束的傳統,以此向至親好友傳遞祝福,這件衣服很像現代的婚紗,可以說,維多利亞女王的婚紗奠定了英國200多年白色婚紗的基礎。
伊莉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蒙巴頓(Queen Elizabeth Ⅱ and Philip Mountbatten)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47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與丈夫菲利普·蒙巴頓結婚,女王穿的婚紗是戰後英國的重要文件。皇家服裝設計師諾曼·哈特內爾(Norman Hartnell)從波提切利的名畫《繪畫的寓言》中汲取靈感,在婚紗上繡上花環,傳遞民族復興的信息,「皇家婚紗背後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它暗示著對未來的憧憬,一個更好的時代即將到來」。
婚紗由柔軟的白色緞子製成,緊身上衣,高領,長袖,無系帶,全身鑲嵌無數水晶和一萬顆種子珍珠,一頂皇冠鑽石頭飾,配以長網紗,哈特內爾說這是他設計過的最漂亮的裙子。眾所周知,女王和菲利普親王的愛情令人羨慕,親王一生都守護著女王,直到今天,他們的故事仍被人們津津樂道。雖然婚紗設計的道路因為當時的環境有點坎坷,但他們還是相依為命,走到了今天,也許這才是婚紗的真正意義。
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Prince William and Kate Middleton)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1年4月,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舉行了他們的世紀婚禮,像他們的祖母伊莉莎白一樣,他們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了儀式。凱特王妃穿的婚紗驚艷了全世界,婚紗設計師莎拉·伯頓是亞歷山大·麥昆的藝術總監,直到公主步出豪華轎車,婚紗才正式公布,但一經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熱議。
婚紗整體是象牙色的,上面是緊身胸衣和蕾絲長袖,它的手工刺繡和貼花都是由英國皇家學院專門用於花邊製作的Carrickmacross古老工藝完成的,緞面裙身和裙尾是手工剪裁的英式蕾絲和法式尚蒂伊蕾絲,包括玫瑰、水仙花、薊花等圖案,與上面的蕾絲相對應。皇冠是女王母親曾經佩戴過的皇冠捲軸,乳白色的絲綢面紗也是由英國皇家學院的傳統工藝製成。整件婚紗高貴典雅,盡顯低調奢華的極致。伯頓曾形容為「這件婚紗承載了英國頂級的手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