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易峰、陳鈺琪主演的電視劇《鏡雙城》高開低走,首播聲勢浩大,可大結局還沒播完,觀眾就「翻臉」了,結果《鏡雙城》幾乎是悄無聲息地落下了帷幕。
作為2022年鵝廠的首個S+古偶項目,開播前大家原本滿懷期待,以為會是開年的「王炸劇」,然而《鏡雙城》豆瓣評分明晃晃的3.9分。
接近一半的打分網友給出一星差評,屬於典型的「大製作爛片」,挨罵也活該。
觀眾「翻臉」,不再像以前一樣為無腦爛劇買帳,也說明了影視行業正在向「優質內容」的回歸和靠攏。
電視劇《鏡雙城》手握熱門IP,坐擁粉絲量千萬的流量明星,又是大投資大製作的S+項目,照理說,應該是影視市場的」王炸「牌。
然而,最後這手」王炸「牌打得卻是一敗塗地,整部劇撲得悄無聲息,令人意外。
然而意外之餘,如果我們把前段時間火爆刷屏的電視劇《開端》和流量劇《鏡雙城》聯繫起來,就能明白為什麼《鏡雙城》會撲得這樣無聲無息。
《開端》的播出時間比《鏡雙城》早了5天,可是兩部劇的成績卻是截然不同,前者是掌聲,後者卻是罵聲。
歸根究底就是兩部劇一部尊重了觀眾,一部卻把觀眾當成了傻瓜。
讓我們把格局放大,從《鏡雙城》這部流量劇里跳出來,就國內的創作環境而言,電視劇《鏡雙城》的慘澹收場,也為當前國內的影視劇創作標明了風向——要向」優質內容「靠攏。
因為有了《開端》這樣的優質劇珠玉在前,觀眾更不會去選擇《鏡雙城》這樣的流量爛劇。
資方與創作團隊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從前「流量明星+IP」工廠流水線般造劇的模式已經不適用了。
作為觀眾,我們並不願意去欣賞一堆包裝得花里胡哨的垃圾,爛片不管以什麼形式撲了,也只不過是回到了垃圾場。
隨著國內影視產業的繁榮與成熟,將越來越不允許像《鏡雙城》一類的」王炸「爛片出現在市場上,「良幣驅劣幣」將是未來影視市場發展的走向,同時也是對資方傲慢自大的警告。
讓我們再回到本文的中心——電視劇《鏡雙城》。
作為典型的「流量明星+古偶IP」魔幻言情電視劇,按照往常的套路,即使流量劇槽點與罵聲滿天飛,但是在電視劇出品方和資本背後的推波助瀾之下,大結局時也總該在人群中激起幾分水花。
然而不得不說,爛泥就是扶不上牆,「王炸」響啞炮。
電視劇《鏡雙城》在大結局開播前只有幾條tag詞條在微博熱搜榜上一閃而逝,等到大結局播完後也只是幾條熱搜在微博上不咸不淡的掛了一會兒,很快便被其他消息淹沒。
電視劇《鏡雙城》改編自作者滄月同名小說,作為奇幻小說《鏡》系列當中的第一冊,《鏡雙城》當中包含的設定原本宏大而繁複,充滿家國情懷,人物的塑造也是有血有肉層次分明。
然而在經過導演和編劇的魔幻改編之後,呈現在電視劇中的只有一群男男女女在咿咿呀呀地談戀愛。
劇中人物被強行降智,原著中強調的是家國情懷,可劇中的人物基本上連有邏輯都做不到。
男主是一個受盡磨難卻依舊傻白甜的鮫人?女主難道不知道自己家族世代的長女都是王后人選?男二號作為皇太子可以直接上街上撿?
劇情破碎,邏輯稀爛,敘事節奏混亂,這難道是電視劇《鏡雙城》作為S+項目應有的水平?
總體而言,《鏡雙城》這個劇的拍攝節奏非常詭異,該有的熱血燃點部分一帶而過,無關緊要的劇情卻又臭又長。
一切鏡頭都是為了男女主談戀愛而設定,然而男女主之間的感情戲又讓人摸不著頭腦,整個《鏡雙城》IP的改編以及上上下下都透露出兩個字:敷衍!
電視劇《鏡雙城》的槽點,不僅僅有導演游達志和編劇初征、江光煜等人的敷衍了事,演員李易峰和陳鈺琪兩人的演技,也水得可圈可點。
演員李易峰,優秀作品幾乎都集中在七八年前,如今在謀求轉型的關鍵時期,為什麼要為這部劇多貢獻一個槽點:喜怒哀樂全是一副模樣。
因為演技太差,甚至鬧出了」配音不貼臉「這樣的笑話。
在原著當中,男主角蘇摩是雌雄莫辨的「暗黑病嬌美」,而李易峰呢?
呈現出來的臃腫健碩,幾乎可以和《斛珠夫人》中的男主角「方諸」一爭高下了。
即使把條件放寬,不去強求演員氣質和原著角色貼合,那造型呢?造型總能做吧?
要演技沒有演技,要顏值沒有顏值,所以成為爛劇男主的門檻是粉絲數嗎?
再把視角切換到女主角的飾演者——陳鈺琪身上。
比起李易峰飾演的蘇摩,陳鈺琪最大的缺點就是——演技撐不起大場面,當不起主角。
陳鈺琪在各類電視劇中飾演的配角,像《香蜜沉沉燼如霜》中的鎏英、《錦繡未央》中飾演的拓跋迪都憑藉著出彩的人物設定獲得了一定的好評。
配角少而精的戲份使得觀眾把注意力放到了人物本身的設定上,但作為女主角,陳鈺琪在《鏡雙城》當中的表現毫無疑問是不合格的。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陳鈺琪女士在劇中的表現常讓人感覺劇中的女主角白瓔是一個盲女。
其次,也是台詞問題,女主講台詞的時候,不管台詞情緒激不激動,音量大不大,她的嘴巴一定要張得小,表情一定要好看要美。
如果不是配音老師盡心盡力,還以為男女主角所處的世界的人講話都是「傳聲入體」。
電視劇《鏡雙城》經過出品方、主演人員以及導演編劇們的多方擺爛、加塞槽點,最終為各位觀眾提供了一份新鮮出爐的「大製作「爛片。
「一招鮮,吃遍天」,此番明目張胆的撈錢行為,不過是篤定了「流量明星+熱門IP」帶來的熱度可以吸引到足夠多的粉絲,最後再像從前一樣賺得盆滿缽滿。
《鏡雙城》的製作團隊倚靠著「流量明星+熱門IP」這個所謂的「萬能公式」,於2020年5月5日正式開機,並於在2020年10月份殺青,拍攝時間僅有短短的五個月。
在這五個月當中,演員們要完成長達43集,每集平均45分鐘的古裝電視劇。
平均計算一下,演員們每個月至少要完成九集電視劇,每五個工作日就是兩集。如此倉促的製作周期,又如何能在演員本身表演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做到及格的表演?
電視劇《鏡雙城》就算是部快製作的爛劇,但這並不影響出品方在電視劇開播前反覆為自己造勢。
出品方先是放出風聲,在開播時間上舉棋不定,然後瘋狂投出各種廣告,鋪天蓋地營銷,吊足了觀眾和小說原著書粉的胃口。一通操作下來,《鏡雙城》的首日播放量就破了億。
作品是好是壞並沒有什麼差別,只要是能達到利益最大化的東西,那都來者不拒。
結合導演與編劇對原著小說的魔改行為,不難想像,所謂的」王炸「電視劇《鏡雙城》只是一部為了撈錢無所不用其極的流量爛片。
畢竟流量爛劇三件套:流量明星、魔改原著以及營銷水軍,這三樣東西電視劇《鏡雙城》一個也沒落下。
「流量明星+熱門IP」這個「萬能公式」不再萬能這件事情其實早有苗頭。例如前段時間由周冬雨和許凱主演的古偶仙俠電視《千古玦塵》也是差評不斷,豆瓣評分也只有5.2分。
還有此前提到過的《斛珠夫人》,豆瓣評分4.9分;由趙麗穎和王一博主演的《有翡》,豆瓣評分5.5分;由章子怡主演的《上陽賦》,豆瓣評分5.7分……
實際上,我們作為觀眾真的只是討厭「流量明星+熱門IP」這樣的模式嗎?為什麼李易峰同樣作為初代流量熱劇《古劍奇譚》的主演,兩部劇觀眾的反響卻是天差地別?
首先一點是,電視劇《古劍奇譚》的劇作方尊重原IP,尊重原來IP當中的遊戲設定,這與電視劇《鏡雙城》的導演和編劇魔改亂改原著小說簡直是兩個對比。
其次,《古劍奇譚》在演員選擇上也比《鏡雙城》要注重對角色的貼合度,至少全員俊男靚女,賞心悅目。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電視劇《古劍奇譚》是國內首批採用了「流量明星+熱門IP」模式的電視劇,並且主動向低齡化市場靠攏,為自己的火爆打下堅實的基礎。
電視劇《古劍奇譚》的成功,引得許多劇作公司紛紛效仿。
到後來同一模式的「熱劇「、「爆劇」輪番上線,其中作品質量良莠不齊。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類流量劇、流量明星以及偶像選秀對當下的低齡化市場進行了細化及瓜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電視劇《鏡雙城》在已經被劃分好的市場之下,很難再分到時代的紅利,並且在日益湧現的優秀作品下,爛劇的生存空間日益窄小。
作為觀眾,我們其實並不討厭「流量明星+熱門IP」這樣的造劇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事實上也不乏好劇,像《甄嬛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兩部值得三刷甚至四刷的佳作。
這兩部劇有著同樣的古裝主題,同樣的明星以及同樣的熱門IP,退一萬步講,即使是像前文提到過的《香蜜沉沉燼如霜》、甚至是《步步驚心》《錦衣之下》這樣的古偶言情劇,給到觀眾的也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這類優良的電視劇當中,觀眾朋友們看到的不是各類流量爛劇當中的小情小愛,也不是浮於表面的嬉笑怒罵;而是家國情懷,是劇中人物真切的悲痛與矛盾。
觀眾最討厭的——是被各類流量爛劇的資方當成傻瓜,只能呆呆的任由資本盤剝搜刮。仿佛世界上最聰明的就是他們,觀眾像劇中的人物一樣被編劇強行降智。
觀眾的對爛劇的厭惡,必然會反應在日常觀影娛樂的選擇上,過去國內影視產業的疲軟,大量海外商業片湧入,其間未嘗沒有諸多流量爛片的貢獻。
「流量明星+熱門IP」本該是強強聯手的一個商業概念,到後來一度發展成了爛片的代名詞,實在令人唏噓。
「流量明星+熱門IP」模式下的爛劇的持續低迷,也讓我們看到了一直堅守在一線的影視劇創作團隊。
近年來,影視市場上優秀的導演、編劇和出品方們也在不斷湧現,就像2021年出現的熱劇,諸如《司藤》《我在他鄉挺好的》《御賜小仵作》,也能說明用老招數、老套路糊弄觀眾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一部劇如果沒有好的製作、好的立意是很難打動觀眾的。
創作團隊在一線一次次對好劇佳作的堅守不僅能為自己贏得好的口碑,也能用一次次的成績向同行們證明:只有好作品才是硬道理。
如今,在開播前被寄予厚望,開播後觀眾「翻臉」導致慘澹收場的事實,讓「劣幣逐良幣」的現象再難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