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究竟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其中的殘忍很多人都沒讀懂

2023-11-14     郝傑

原標題:趙氏孤兒究竟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其中的殘忍很多人都沒讀懂

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影視作品通常都有這樣的字眼:滅門、犧牲、復仇,曾經風靡全國的《趙氏孤兒大報仇》,便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劇。

那這個充滿血腥味的"趙氏滅門案",從始至終有著怎樣令人悲痛的故事呢?

故事要從春秋時期談起,屠岸賈在政治鬥爭中失敗了,趙盾成為很厲害的政治人物,家族也是喜訊不斷,兒子趙朔在戰爭中屢屢獲勝,而且妻子莊姬也懷有身孕。

屠岸賈一直對趙盾懷恨在心,想找機會除掉他,但是趙盾的權勢很大,他只能暫時忍氣吞聲,待時機成熟再將其斬草除根,後來他想了一個計策,藉助晉靈公來實施自己的計劃,除掉趙氏家族。

到了晉景公上位後,趙盾也離開人世了,屠岸賈便順理成章變成晉景公身邊的紅人,權勢上也得到了擴大,也為興風作浪提供了資本,心裡的洪荒之力也在爆發著,按捺不住內心的嫉妒,翻起了陳年舊帳。

早年趙穿殺害趙靈公之事被呈上朝堂,屠岸賈以罪臣的後代不應被廟堂重用為由,要將趙氏誅族,韓厥作為群臣中的一員為趙氏澄清,看情況緊迫只能拿先君來壓制屠岸賈,晉靈公遭遇不測那時趙盾還是在外流亡的,又怎能殺害趙靈公呢?

再者說來,現在給趙氏定罪,無疑是在說先君不夠深明大義還有不能明辨是非,重用罪臣之子。事情過去這麼久了,現在又來算帳這不是在忤逆先君嗎?

屠岸賈察覺到計劃要落空了,心有不甘,但又不能明目張胆去誅殺趙氏,只能在心裡繼續謀划著。韓厥也知道屠岸賈不能輕易死心,自己能力也有限也不能時時刻刻守著趙氏,所謂明搶可擋暗箭難防,就怕他搞偷襲。

心中的擔憂讓韓厥為趙氏的家族感到驚恐,只能悄悄的把屠岸賈要謀劃誅殺趙氏家族的事情告訴趙盾。

他想勸說趙盾帶著家族逃亡,但是趙盾是特別堅守原則的人,他認為自己本沒有罪不應該逃亡,是非公里盡在人心,誰黑誰白誰好誰壞,君上也會有定論的。

趙盾謝絕韓厥的好意,並懇求道如若有人真的加害我趙氏,請您把我妻子腹中的胎兒保住,別讓他被奸人所害,為我趙氏留住這個子嗣。我就算我真遭遇不測,在他長大成人後也能為我家族報仇雪恨,我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就這樣不久後,趙氏慘案就發生了。懷有身孕的趙朔夫人趙莊姬,在趙氏門客公孫杵臼與程嬰的幫助下順利逃過一劫,只為誕下腹中嬰兒為趙氏留下子嗣。趙莊姬生產後,誕下一個男丁可謂是絕望中看到了生機。

趙莊姬為他取名趙武,希望他能文韜武略,長大以後能為家人報仇雪恨。趙莊姬知道現在情況的嚴峻性,人多逃命都是負擔她雖然不忍離去剛下生的嬰兒但為了孩子能保住,她只能選擇死亡。

把孩子託付給了程嬰後,趙莊姬拔劍自刎,屠岸賈怕留後患下令封城又派人搜查皇宮。程嬰與公孫杵臼幾經波折把趙武藏住,這才死裡逃生。

雖然現在是安全的,但是就怕屠岸賈窮追不捨沒有嬰兒下落不罷休,公孫杵臼再三考慮後,覺得保護少主責任重大,光想著逃命不是長久之計。他同程嬰商量過後,決定要做出大的犧牲來保全少主,他們擬定了一個"調包"計劃。

程嬰家中,恰好也有一個同少主年齡相仿的嬰兒,程嬰只能忍痛割愛實行了調包之計。讓公孫杵臼抱上自己的孩子,逃到永濟境內的首陽山中,讓妻子帶著少主朝相反的方向逃去,然後他倆把官兵的視線吸引過去來保護妻子和少主成功逃離。

看到尾隨而來的官兵,他們很是擔憂,程嬰想讓屠岸賈徹底死心,他便假辦叛變趙氏,為金求榮的角色。大喊一聲若是誰能給我黃金一千兩,我就把趙氏嬰孩的下落告訴他,話音剛落,頓時官兵就沸騰了,送了黃金。

程嬰把他們帶到了公孫杵臼那裡,公孫杵臼怒吼:"程嬰,你真是見利忘義的小人,我們一同保護少主,你竟然出賣我"!

官兵們看到嬰兒以為就是趙氏孤兒,痛下殺手。就這樣公孫杵臼和程嬰的骨肉就被亂刀砍死了,官兵們以為死的就是趙氏孤兒就紛紛回去領賞了。

好友和自己的孩子都死了,程嬰痛苦不堪,但又深知保護少主的責任重大,只能選擇隱忍。就把少主帶到了山里,十五年後晉景公生了一場大病久治不好,群臣無策找了占卜,巫師說晉景公這場病是因為大業後代作祟的原因。

晉景公找韓厥商量辦法,韓厥說:"本國大業的後代不正,是讓君主誅殺的趙氏家族嗎?"趙氏慘案後百姓都很痛心。晉景公很害怕想補救又束手無措,特向韓厥確認趙氏是否還有子嗣存留於世。

韓厥察覺到是時候讓趙氏子嗣露面了,將曾經趙氏的慘案與如何死裡逃生的趙氏子嗣事件一一道來。

晉景公聽後也很哀痛,要召見程嬰和趙氏子嗣,並且要把趙氏滅門案查的水落石出,讓趙氏子嗣回歸到廟堂之上,就這樣他召見了趙武和程嬰,並把自己的想法和他們說了。

趙武回歸朝廷後,在晉景公和恩人的幫助下很快查明了趙氏滅門案的真相。為家族洗清了冤屈,恢復了曾經的實力,滅掉了屠氏家族,為家人們報了血海深仇,趙氏往日的榮耀和地位都回來了。

程嬰看到少主已在朝中立足,知道自己完成了保護少主的任務。特向趙武辭行:"如今家族的仇報了,你已弱冠,也延續了先祖的爵位,我也有臉面去九泉之下見先祖和公孫杵臼了"。

告別趙武后,程嬰便自盡了,趙武面對恩人的離去很是悲痛。厚葬了程嬰並把他與公孫杵臼合一個墓了,也正是後人說的"二義冢"。

程嬰與公孫杵臼大義凌然、忍辱負重、犧牲自我只為保住少主,最後圓滿完成任務。

此後趙武擔任正卿重要爵位,而且每年春秋季節都會和家人一同祭祀悼念家人和恩人,為晉國復興他做了很大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0fef5b892e6d17d76c602a25917a3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