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讓孩子長得更高,5個雷區別踩,很多爸媽沒注意

2020-02-21     Vivi媽科學育兒

身高,一直都是每個人關注的點,有句話說:「一高遮百丑,一矮毀所有」。大家都想要一雙大長腿,但無奈長大成人後,身高已不能改變,於是,心思就花在了下一輩的身上。那麼,如何做才能讓孩子長得更高呢?

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先天遺傳因素

每個人的身高,70%~80%來自於雙方父母的遺傳基因,這是非外力所能改變的。

比如雙方父母都是高個子,那孩子一般也不會矮。但,孩子的身高也存在著20%~30%的不確定性。

後天非遺傳因素

如雙方父母可能並不是很高,但孩子通過後天的努力,也可能獲得較高的身高。

影響後天身高生長的因素包括:

後天的營養供給、睡眠、運動等;

但也可能因為疾病的影響如:甲狀腺、腦垂體功能低下等,從而影響孩子的身高。

其實不管父母是否是矮個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高人一等」,所以拼了命也要在20%~30%的不確定性里做文章,然而,卻總是掉入一個又一個的誤區。想要孩子長個,這些錯誤別犯!

錯誤一:覺得孩子的身高可以慢慢來

很多父母認為:青春期才是孩子長個的關鍵時期,甚至覺得二三十歲還能竄一竄。

然而,孩子的身高發展是有階段性的,而每一個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

從孩子出生至1周齡身高增長最快,約長23~25cm;

從1周齡到3周齡,每年約長10cm;

從3周齡到青春期發育前(即第二性徵出現前),每年約長5~8cm;

而青春期期間,此時身高再次出現高峰,每年約長15~18cm不等;

當青春期發育,第二性徵出現後身高增長速度減緩,直至終止。

一般情況下,14~15歲人的骨骺(hóu)就會逐漸關閉,關閉後就不可能再長高了。

如果在某個階段出現異常,應及時確診原因,以免錯過增高時機,影響最終身高。

錯誤二:孩子營養好就能長高

很多老人總覺得,孩子只要吃的好,營養跟得上,就可以長高,對於各種營養補品也毫不吝嗇。

然而,孩子所需要的各類營養素完全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來獲取,只要營養均衡,都能滿足孩子生長的需求。

盲目地補充各類營養素只會使孩子營養過剩,造成肥胖;還可能導致骨骺提前閉合,得不償失。

錯誤三:補鈣就能長高

眾所周知,骨骼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鈣,所以很多人想要通過補鈣來長高。

然而,孩子只要正常的飲食,都能滿足對鈣的需求。

如果過分補鈣,不但不能長高,還可能會造成便秘,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使腎臟等器官發生鈣沉積,從而產生結石。

錯誤四:使勁運動就可以長高

運動確實能讓孩子長得更高,經常鍛鍊的孩子比不鍛鍊的孩子平均會高出4~8cm不等。

然而,運動也要適當,如果過分的運動,只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還可能造成孩子疲勞性骨折、月經失調、疲勞過度、飲食功能失調等問題。

錯誤五:盲目選擇增高產品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長高,盲目地相信市面上各類增高產品、藥品等,不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就擅自服用。

然而,市面上的各類增高產品,大概分為幾類:一類是含有鈣的增高產品;一類是激素類產品;一類是胺基酸補充劑;還有一類則是所謂的祖產偏方。

這些產品對於孩子的身高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反而會引起反作用。

如果孩子長不高,很可能是因遺傳、營養不良、性早熟、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要對症用藥而非相信市面上的增高產品。

如何讓孩子長得更高?

1、均衡的營養

在孩子的飲食上,做到均衡飲食、保證多樣化即可,但都不可過量。比如:動物肝臟、肉蛋魚類、穀類、豆類都能很好地助生長。

孩子在春季(4~5月份)生長得最快,父母們在這段時間可以多重視孩子的飲食,提供豐富的營養素以保證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

2、充足的睡眠

保持充足的睡眠,對於長高是有一定幫助的。生長激素在孩子入睡後1~2小時達到分泌高峰期,為白天的3倍左右。

所以要讓孩子保持足夠的睡眠,並有良好的睡眠質量,也要避免熬夜。

3、適量的運動

適量的運動能夠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一般運動後半小時就能讓激素分泌達到高峰值。可選擇一些不會給四肢帶來巨大壓力的運動如:游泳、跑步、騎車、打羽毛球、健美操等。

建議每日運動30~60分鐘,最近疫情期間,可以先選擇在家進行適量運動,疫情結束後可以多到戶外走走。

4、適量的陽光照曬

適量的陽光照曬能夠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更好地促進鈣質的吸收。所以在清晨可以多曬曬太陽,每次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不等。但切忌長時間照曬,特別是10~16點的太陽,以免曬傷,疫情不嚴重的地區,做好防護可以帶娃去空曠人少的地方散步,如果疫情嚴重就先好好待在家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qYccXABjYh_GJGVFvN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