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縣車江大壩農民種植辣椒苗
3月3日,省人民政府發布《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正安等24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的公告》,同意正安等24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省66個貧困縣已有57個摘下貧困帽。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24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對於我省決勝脫貧攻堅有何重大意義?這24個縣(區)是如何達到按期摘帽標準?下一步,貴州又將如何做好9個深度貧困縣的摘帽工作,攻克最後堡壘?圍繞讀者朋友們關心的話題,記者採訪了省扶貧辦副主任覃儒方。
記者:24個縣退出貧困縣,您認為對於貴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有何重大意義?
覃儒方:24個縣退出貧困縣,這標誌著我省貧困縣退出取得重大突破,為2020年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撕掉貴州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籤奠定了堅實基礎,意義非凡。
一是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決定性勝利。2016年以來,我省已有57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占全省66個貧困縣的86%,標誌著我省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決定性勝利,我省貧困縣退出步驟時序與全國完全保持一致,能夠在2020年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二是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實現重大突破。24個貧困縣中,正安、水城、三都、羅甸、劍河、錦屏、冊亨7個縣是深度貧困縣。充分說明只要按照現行扶貧標準、堅持壓實責任、加大力度、精準施策,用好「五步工作法」、推廣產業革命「八要素」等行之有效的攻堅打法,深度貧困縣能夠提前實現脫貧摘帽。
三是脫貧質量穩定提高。從評估檢查情況看,24個縣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處於全省中上游,縣域整體面貌發生明顯變化,「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有效解決。
四是脫貧摘帽得到社會普遍認可。第三方評估機構反饋,無論是進村入戶調查,還是訪談縣鄉村幹部、縣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對脫貧摘帽給予高度認可。
記者:24個縣實地評估情況如何?您認為能如期退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覃儒方:這24個貧困縣在全省貧困縣中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涵蓋8個市州、三大片區,有普通的貧困縣、也有7個深度貧困縣。總的看,2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退出質量經得起檢驗,退出結果社會和群眾認可,主要得益於:
一是高位推動是評估成功的前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連續召開十二屆五次、六次全會聚焦脫貧攻堅,全面部署。同時把主題教育作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機遇和強大動力,連續發起春季攻勢、夏秋決戰、冬季充電、新一輪「五個專項治理」和貧困人口「大篩查」等系列攻堅打法,為24個縣退出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是科學有效的頂層設計是評估成功的基礎。通過深入基層調研,與省直相關部門反覆研酌,制定了符合貴州實際的《貴州省2019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充分發揮省級貧困縣退出領導小組和專家組作用,推動24個貧困縣始終聚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切實做到既不拔高標準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標準影響質量。
三是加強領導和指導是評估成功的保證。省委、省政府始終把貧困縣退出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主要領導帶頭示範,抓具體抓深入,逐一研究問題,幫助解決深度貧困地區「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省扶貧辦組織專人對退出縣進行精準指導和精準督查,幫助基層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各級各部門針對24個貧困縣脫貧攻堅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抓補短板合力攻堅。
四是貧困縣幹部群眾團結奮鬥、紮實苦幹是評估成功的根本。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帶領廣大幹部群眾深入攻堅第一線,聚焦脫貧標準,加強問題整改,加快補齊短板,在「干」中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再次充分證明,脫貧攻堅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而不是「評」出來、「考」出來的。
記者:當前,省委、省政府反覆強調既要戰「疫」又要戰貧,我省還有威寧、納雍、榕江、從江、晴隆、紫雲、沿河、望謨、赫章等9個深度貧困縣,您認為下一步將如何推進脫貧摘帽工作?
覃儒方:當前,我省未脫貧摘帽的9個深度貧困縣,貧困程度最深、基礎設施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條件最薄弱,又地處烏蒙山、滇桂黔和武陵山三大片區中的少數民族聚居區,脫貧摘帽難度最大,是我省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攻克的最後堡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持續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堅決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全力攻克最後堡壘。繼續對標對表《貴州省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方案》,督促指導各市州、未脫貧摘帽的9個深度貧困縣和剩餘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織金縣、水城縣、七星關區結合實際,緊緊聚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督戰內容,在堅決打好疫情防控戰的同時,當前要突出抓好春耕生產,發展扶貧產業,加快扶貧項目落地,整合各類幫扶資源、強化攻堅舉措,攻克最後堡壘。
二是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在掛牌督戰工作中,督促指導9個縣要把「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部排查出來,在梳理排查中,要堅持現行標準,確保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這項工作務必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下半年主要是查缺補漏的工作。
三是保障特殊貧困人口基本生活。統籌落實好養老、醫療、低保、救助等社會保障措施,對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特殊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保障基本生活。
總之,我們將按照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的要求,盡銳出戰,務求精準,堅決奪取2020年決勝之年的全面勝利。
記者:至此,我省已有57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您認為將如何持續用力鞏固深化脫貧摘帽成果?
覃儒方:我省共有57個縣實現貧困退出,只是說明在消除絕對貧困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我們將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持續用力鞏固深化脫貧摘帽成果。
一是組織開展脫貧攻堅普查。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聚焦已脫貧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穩定實現情況、獲得幫扶情況、參與脫貧攻堅項目等情況對57個已脫貧摘帽縣開展普查,進一步督促地方黨委和政府及時查缺補漏,強化責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實」,確保識別、幫扶、退出「三精準」,切實做到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二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戶進行動態監測,及時將返貧人口和新增貧困人口納入幫扶範圍。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綜合社會保障政策進行兜底。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
三是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加強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頂層設計,明確目標任務、扶貧標準、工作對象、政策措施等,建立健全鞏固脫貧成果的長效機制。更加注重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強化扶貧與扶志扶智,總結推廣脫貧經驗,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四是全力做好迎接中央抽查的各項準備。我們將指導正安、水城等24個貧困縣做好迎接國家抽查的準備,同時對照第三方評估機構和國家及省有關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成效考核、督查等發現反饋的問題,繼續保持現有工作力度和強度,著力強化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工作,確保24個縣退出結果經得起中央抽查,經得起歷史和群眾的檢驗。
撰文攝影: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趙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