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擁有多少存款,才能稱得上是「有錢人」?相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衡量標準。現在網上不少人認為,擁有1000萬以上才算是有錢人,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也有一些人覺得存款過億,才是有錢人。不過,這樣的標準制訂得有些過高了,也遠遠脫離了國內居民存款的實際情況。
實際上,能稱得上「有錢人」的居民,必須要沒有任何負債。而在沒有負債的前提之下,把存款分成四個檔次,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個標準,就能稱之為「有錢人」,看看你達標了嗎?先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第一類,小康型家庭
所謂小康型有錢人就是只要存款達到全國平均存款的水平以上。截止今年3月末,我國人均存款10.84萬元。如果你是一個三口之家,那存款只要達到30萬以上,就算有錢人了。因為,平均數不是中位數,國內大多數家庭存款達不到這個平均數。而且,如果你的家庭存款達到30萬以上,以後就不用擔心失業、疾病等突發事情。這意味著,儲戶碰到什麼事情,就不用再向別人借錢了。
第二類,中產型家庭
所謂中產型有錢人,就是存款數量達到50萬以上的家庭。據央行數據顯示,存款達到50萬以上的家庭比例為0.37%。即使這些年存款50萬以上的家庭數量有所增加,但也不會超過1%。否則,央行的存款保險賠償標準上限也不會一直停留在50萬。如果你擁有50萬存款,即使是現在銀行存款利率較低,一年光利息收入就能達到1萬多,用這筆錢貼補家用或者繼續投資,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第三類,財務自由型家庭
所謂財務自由型家庭,就是存款數量達到100萬以上。工薪族要想存款達到100萬以上的難度很大,存款能達到100萬以上的群體是小企業老闆、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國企和民企的高管。
之所以說擁有100萬以上存款,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主要原因是,如果一個家庭每個月的開支是4000元,一年是5萬元左右,要用完100萬,也要20年的時間。所以,如果你有100萬以上存款,就不用擔心生存問題了。
第四類,高凈值的家庭
所謂高凈值的家庭,就是存款數量達到500萬以上。而像這樣的家庭數量在國內是非常少見的。高凈值的家庭最關心的已經不是日常生活問題,而是要考慮如何能讓資產保值增值。而對於500萬存款以上的高凈值家庭,銀行都會邀請你參加他們的私人銀行,再由理財經理,根據客戶對風險的厭惡程度,為你量身定製多元化的投資理財方案。就是在儘可能把風險降到最低的情況下,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
實際上,國內存款能達到以上4個標準之一的家庭是比較少的。多數老百姓的存款很難達到上面4個標準的原因是:1、存款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多數家庭存款並不多。根據招行的數據顯示,只有2%的儲戶占據著80%的財富,而另有98%的儲戶僅占據著20%的財富。2、老百姓收入不高,但生活開支較大,根本存不下多少錢;3、高房價掏光了普通家庭所有積蓄,這些家庭手裡的存款所剩無幾,遠達不到最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