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濕體質和濕熱體質症狀都有?中醫:先從清熱祛濕開始,4招見效

2019-10-06   中醫養生國華

之前有的朋友在我們視頻下面留言說痰濕體質和濕熱體質兩種症狀都有,該怎麼辦怎麼調理?

痰濕體質和濕熱體質的特徵都有怎麼辦?

其實濕熱體質和痰濕體質還是有明顯的一個區分的,痰濕體質主要是以濕氣為主的,症狀可以概括為四個字痰沉胖穩。

那麼濕熱體質是在濕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熱的症狀,可以概括為四個字視瘡黏癢煩。

主要的表現在我之前的視頻介紹過,也就是說如果痰濕跟濕熱都有的話可以考慮以清熱祛濕為主,因為它是在濕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熱的症狀。

如何來清熱祛濕?

1.薏米赤小豆水

我之前介紹過的薏米赤小豆飲,用生薏米30克赤小豆10克洗凈以後大火燒開 ,小火30分鐘以上,然後來喝赤小豆薏米水。

2.冬瓜湯

吃冬瓜的時候冬瓜皮洗乾淨了,不能扔, 一起來煲湯。因為冬瓜皮是一味中藥,主要功能就是來利濕消腫的。

3.艾葉泡腳

艾葉泡腳有很好的溫通經絡祛寒濕作用。

4.艾灸足三里的穴位

足三里在四總穴歌中形容它是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說脾胃的一些問題我們都要來找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穴位能很好地通過激發足三里和脾胃經的這樣一種陽氣,來達到健脾養胃祛濕的作用。

濕占上風的時候應當怎麼辦呢?

如果在調理的過程中,您發現熱象不太明顯了,但是濕重開始明顯起來,比如說頭髮沉眼皮發沉,精神覺得不夠用,或者說腰腿沉重等等,這個時候你要考慮是濕占上風了。

如果熱的現象不明顯,我們就要考慮用一些健脾祛濕的東西,比如說山藥、 茯苓、 芡實、白扁豆、 白芸豆等等。

我們可以選擇鐵棍山藥,也可以選擇用白芸豆來做成芸豆卷,或者用白扁豆來熬一個白扁豆粥,都是不錯的健脾去濕的方式。

大家關於濕還有什麼樣的疑問,或者有什麼祛濕的小妙招歡迎留言與我互動,我們也會整理一些共性的問題來視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