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瞭望智庫(ID:zhczyj),作者:王俊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編輯:蒲海燕,封面來自視覺中國
最近,韓國總統文在寅強行任命醜聞纏身的曹國出任法務部長官,引發輿論爭議。
日前,一名叫做李彥周的女議員在國會前剃光頭,以示抗議。她流下眼淚,呼籲政府撤回任命,要求文在寅公開道歉。
(李彥周要求文在寅向國民道歉 韓聯社)
(剃髮前的李彥周 SNS)
11日,又有兩名女政客加入剃髮抗議行列。
(剃髮後,兩人喊口號,要求文在寅道歉 韓聯社)
許多韓國人把曹國稱為「男版崔順實」——朴槿惠「親信干政門」的主角。
此前,已有5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文在寅對曹國的提名。韓國的檢察官們也行動起來,搜查了20多個相關場所。
一場文在寅與檢察官間的大戰,似乎一觸即發。這一幕,全斗煥、盧武鉉、李明博和朴槿惠四個前總統都親歷過了。
一個任命,為什麼能夠掀起這麼大的波瀾?
文在寅會步朴槿惠後塵,再次面對韓國總統的歷史宿命嗎?
韓國總統文在寅於8月底進行內閣改組,提名曹國(曾任韓國總統府青瓦台民政首席秘書,被輿論視為文在寅的心腹)為法務部長。
(曹國)
提名曝光後,韓國輿論開始披露稱,曹國女兒入學涉嫌偽造文書、家人涉嫌投資私募基金避稅等,引發韓國朝野上下圍繞曹國任命資格針鋒相對。
多個在野黨呼籲曹國放棄法務部長官提名,曹國雖然於8月25日發表聲明就爭議事件道歉,但拒絕退出並堅持出席國會針對他的人事聽證會。
9月2日,曹國還在韓國國會舉行了長達8個多小時的記者會,就家人捲入醜聞致歉,但否認輿論質疑,稱不存在非法行為。
9月3日,韓國首爾爆發5萬人抗議遊行,反對文在寅重用深陷醜聞的曹國。他們高喊「他沒資格做部長,辭退曹國」。
9月6日,國會人事聽證會後,青瓦台表態稱,聽證會未表明能動搖曹國履職資格的有力質疑。
(文在寅)
9月9日,文在寅在青瓦台向曹國授予任命書,並表示,曹國此前輔佐總統推進司法改革並取得成果,希望他繼續完成改革使命。
總統任命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0日,自由韓國黨代表黃教安舉行記者招待會並指出,文在寅總統任命曹國為法務部長官是踐踏在野黨並走向獨裁之路的行為,並呼籲所有勢力必須蜂擁而起積極促進法務部長官曹國的免職建議案。
同時,另一保守政黨韓國正未來黨決定在中秋節前一天的12日和每周周六在光化門舉行燭光集會,敦促撤回對曹國的任命。
這種背景下,有輿論猜測曹國事件會不會成為文在寅政府的「崔順實案」。
我們可以看看兩個事件的「同與不同」。
兩者的相同點是都發生在執政任期一半左右的時候,鑒於韓國總統只有一個任期,以及韓國國內崇拜權力的傳統,這個時候往往是總統開始「跛腳」、各種負面新聞蜂擁的時候。
同時,這兩個事件的導火索都是由總統身邊親信的孩子開始。崔順實的女兒鄭維羅被韓國名校梨花女子大學以「馬術特長生」的名義錄取時享受種種優待。而曹國事件暴露出來的也包括其女兒涉嫌「偽造文書」入學。
(崔順實)
正因為有這些類似,曹國被很多人戲稱為「男版崔順實」。
實際上,兩者區別很大:
其一,在崔順實案件中,民眾認為「干政」是恥辱,這也是壓倒朴槿惠政府的最大原因。
2016年10月,在崔順實委託物業處置的電腦中發現200份文件,其中44份是朴槿惠演講稿,文件打開時間在總統演講前。崔順實高中還沒畢業,據稱還會巫術,在朴槿惠政府里沒有任何職務,竟然能修改總統的演講稿,這讓自稱為「民主楷模」的韓國感覺是莫大的恥辱。這也是韓國民意巨大反彈和數次百萬民眾的燭光遊行自發舉行的最重要原因。朴槿惠最後階段的支持率僅為4%。因此,在國會彈劾案通過會後,韓國憲法法院也通過了對其的彈劾,朴槿惠也成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個任期還沒有結束就下台的總統。
(朴槿惠)
而在曹國事件中,目前暴露出來的只是涉嫌幫助子女入學造假以及家庭成員貪腐,這些事件在此前韓國政壇上屢見不鮮。因此,儘管曹國事件爆發後,韓國正未來黨決定在中秋節前一天的12日和每周周六在光化門舉行燭光集會,敦促撤回對曹國的任命,但是僅這一事件的嚴重性估計還難以喚起民眾舉行類似崔順實案件的百萬燭光遊行,也不至於成為壓倒文在寅政府的決定性事件。
其二,在崔順實幹政案上沒有朴槿惠的允許,不可能發生。
在韓國企業三星和崔順實之間的利益交換上,朴槿惠也有直接介入的證據。
這是法庭最終判其有罪的直接證據。
而在曹國事件上,迄今也僅僅認為是「嫌疑」。文在寅總統在任命曹國時也公開表示,曹國事件上仍未發現有需要被提名人本人承擔的明顯的違法行為,如果光憑質疑不予任命,將開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另外,即使曹國事件最後被證實確有此事,目前看和文在寅總統也並沒有直接關係。
其三,當崔順實案件爆出來的時候,朴槿惠矢口否認,後來事實表明其撒謊,這也讓朴槿惠的道德號召力崩塌。
而在曹國事件上,文在寅並沒有幫他「背書」否定他的嫌疑,只是肯定他的工作能力。而且目前韓國檢方正在調查曹國及其家屬所涉疑點,具體真相還有待觀察。這就使得曹國事件更多控制在法律範疇內,不太涉及文在寅的道德號召力。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當時崔順實案件爆發之後,不僅在野黨團結一致,執政黨也招致分裂,也就是目前的幾個保守政黨。
但是目前文在寅政府所在的進步政黨仍然比較團結,在野黨的整合還有較大困難,而且也沒有推選出有號召力的領導人。這些都使得曹國事件的影響相對較小。
但是不管曹國事件最終如何落幕,這一事件在這個時候發酵與韓國的政治周期不無關聯,這也使得文在寅政府後半任期可能更加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