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將近20多天了,無論是兩口之家,還是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以上住在一起的大家庭,這段時光,會是我們生活中難得的經歷。
雖然每天都只能在小範圍的空間內活動,但也是互相增進感情的好機會。
出不去門,但每天一日三餐還是必須要好好對待的。
專家不是說了麼,好好吃飯,增強抵抗力,也是疫情期間必須要做好的事情之一。
看看朋友圈,朋友們好像各個都練就了一身廚藝。炸油條的,做涼皮的,蒸米糕的,烤肉串的,不運動吃不下但不妨礙我們饞啊。
這段時光,讓我心生感激的,就是操勞一家一日三餐的父母。
居家隔離物資有限,又不能天天去買新鮮的時蔬,如何讓家裡老小吃好喝好,是他們日日研究的專題。
這段時間,家裡常備的食材多是根莖類容易存放的。
首推各種蘿蔔,俗話說得好:蘿蔔進了城,藥鋪關了門。
白蘿蔔可以做蘿蔔湯,一根白蘿蔔搓絲可以熬一大鍋。
喝的時候放醋和黑胡椒,通氣利尿。
紅蘿蔔可以做蘿蔔蒸餃,加一點點肉餡就很好吃。
蘿蔔也可以切絲醬油炒。
西紅柿、柿子椒、土豆,也是常備菜,放在陰涼的地方可以存放一周。
雞蛋西紅柿和炒三丁,黃豆是早餐豆漿剩下來的,頻繁下廚的好處就是一種食材可以多準備一些,很快就能用上。
冬天,白菜不如白菜,用白菜、豆腐、豬肉片做個日本小火鍋,吃完人都暖喝了。
冬瓜也是非常美味的食材,和午餐肉切片,一起炒,特別下飯的一道日常美食。
偶爾出去買一些綠葉菜,很快就吃的差不多了。家裡有洋蔥胡蘿蔔和土豆,化一塊牛肉做了咖喱飯。咖喱味一出來,竟然讓大家十分有胃口。
家隔離,每天吃不下又很饞,尤其是饞火鍋、炸雞之類的高熱量食物。
用藕切片夾肉餡做了炸藕盒,久違的油炸食品,健康又美味。
豆芽是個好東西,脆生生的可以搭配各種主食。
抓一把綠豆保持濕潤,放在溫暖的暗處,2天就冒出了可愛的小芽。
這個階段是營養價值最高的時候,用水儘量衝掉已經裂開的豆皮,清炒或者白水焯過就可以吃了。
一天三頓中餐,就想換換花樣。
冰箱裡還有日常準備的番茄醬、午餐肉、健身雞胸,又買了一包馬蘇里拉芝士,可以做pizza了。
提前把面發酵好,四口之家準備就按照四人份準備食材。
發好的麵糰分成四份,擀均勻,放入pizza烤盤裡,用叉子戳出均勻的孔,然後抹上番茄醬、鋪上食材,最後撒上馬蘇里拉芝士。190分鐘烤箱預熱後烤15分鐘,相當地道的pizza出鍋。
居家隔離,我們過了立春過了正月十五,又過了情人節。
父母的巧思,讓局限的空間內也有了過節的儀式感。
春餅大餐。
年糕,年年告。
有速凍湯圓的元宵節。
情人節的四人大餐。
雖然每天都在家,但是周末不用在家辦公,就想吃點好的。蒸一條肉龍,相當有分量!
天氣漸暖,希望疫情儘快結束。
讓我們珍惜一起在家的時光,也珍惜在一起相處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