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八寶辣醬
本幫名菜,由炒辣醬改良而來,色澤艷麗光亮,鮮辣辛香。原本作為普通家常菜的炒辣醬,最初在飯攤上供應,由於色深味濃,適宜下飯。40年代,由九江路同龢館廚師參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製法,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改稱「八寶辣醬」,大受食客的歡迎繼而廣為流傳。
原料:
干香菇、豆腐乾、蝦仁、竹筍或冬筍、豬裡脊或雞胸肉、豌豆、花生、香腸或鴨胗 、豆瓣醬、甜麵醬、辣椒醬、鹽、糖、味精適量
做法:
1、干香菇水發、切丁。香菇水過濾待用。
2、豆腐乾切丁、焯水;筍切丁;小豌豆剝皮、焯水;花生油炸晾涼;蝦仁去蝦線、上漿、過油;豬肉切丁、上漿、過油;香腸去腸衣、切丁;待用。
3、熱鍋冷油,煸炒香菇和香腸丁,出鍋待用
4、熱鍋冷油,先煸炒筍丁,再放入豆腐乾丁煸炒;加入肉丁煸炒;加入香菇丁、香腸丁煸炒。
5、加豆瓣醬、辣椒醬、甜麵醬後超勻,加香菇水煮開
6、加入豌豆炒勻、放入蝦仁,鹽、糖、味精調味;放入去皮的花生仁炒勻出鍋裝盤。
02
腌篤鮮
源自徽菜的本幫代表菜色,「腌」即腌制鹹肉;「鮮」是雞、蹄膀、小排骨等新鮮肉類;「篤」的本意為小火燜煮。較為正宗的做法以春筍與鮮、咸五花肉片一起燉煮。成湯口味咸鮮,湯白汁濃,肉質酥肥,筍清香脆嫩,鮮味濃厚。
食材:
咸腿肉200克,黑毛豬肋條肉200克,安吉冬筍200克,黃酒10克,精鹽少許,味精2克,豬油8克。
做法:
1、將咸腿肉、鮮肋條肉同時洗凈,刮凈皮上污物,皮朝上放入鍋中,加水淹沒。先用旺火燒滾,再用小火燒半小時,燒至四成熟時,將咸腿肉翻過來,繼續用小火,燒至肉皮發軟,用竹筷插得進時取出,乘熱拆去骨頭,修去油膘和皮待用;鮮肋條肉燒至八成熟時撈出待用;
2、食用時,將咸、鮮肉各切成四塊方塊,竹筍切滾刀塊,放入原湯鍋里,先用旺火燒滾,再用中火燒六七分鐘,見湯汁較濃,下味精、鹽燒滾,即可出鍋。
03
紅燒肉
本幫菜館必備菜色,也是流傳地域甚廣的大眾菜肴,南北方做法不同,各具風味。
食材:
五花肉500克,桂皮1根,八角3顆,蔥半根,姜6片,老抽2湯匙,生抽1湯匙,鹽6克,冰糖20克
做法:
1、 將五花肉洗凈,切成2厘米-3厘米大小的肉塊兒,焯水備用;
2、姜切片,蔥切段。鍋中倒入油,趁油涼時放入蔥、姜、桂皮、八角炒出香味後,倒入五花肉翻炒變色後,繼續煸炒2分鐘直到出油。倒入老抽、生抽、糖和鹽,翻炒5分鐘。然後倒入開水,水量要沒過肉麵,煮開後撇去浮沫;
3、小火燉1小時左右,最後快出鍋的時候,調成大火收湯。
04
紅燒划水
源自徽菜的一道本幫菜色。划水亦稱甩水,是魚尾的一種俗稱,因魚在水中常需擺尾運動,肉質特別嫩滑。紅燒划水多以青魚尾巴製作,工藝講究,需經幾次顛翻而魚尾不斷。菜品口味咸鮮、色澤紅亮、滷汁稠濃、肥糯油潤、肉滑鮮嫩。
食材:
青魚800克、冬筍25克、香菇(鮮)15克、肥膘肉15克、豬油40克、小蔥15克、姜5克、黃酒15克、醬油20克、白砂糖、味精、澱粉、香油適量
做法:
1. 將青魚宰殺取划水(魚尾)稍斬齊,從尾肉處進刀,緊貼脊骨剖向尾梢,對剖成兩爿(呈雙尾巴狀),每爿尾肉再直斬3 刀,成尾梢相連的4 長條,塗上醬油。
2. 筍削皮,洗凈切片;香菇去蒂,洗凈,大的對批成片;姜切指甲片,肥膘肉切丁3.炒鍋置中火上燒熱,滑鍋後下豬油,至七成熱時,把魚尾皮朝下排齊下入鍋中煎黃用漏勺撈起。
4.原鍋放入蔥段和薑片、肥膘油丁略煸,下筍片、香菇,放入魚尾(皮朝下),加白糖、黃酒、醬油、清水適量,燒約5 分鐘,收濃湯汁。
5.加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沿鍋邊淋入熟豬油,轉動炒鍋,大翻鍋將魚尾翻身,淋上香油,放上蔥段,出鍋。
05
油醬毛蟹
此菜色澤鮮紅,滷汁濃油赤醬,緊包毛蟹,肉質鮮嫩,味香濃郁。螃蟹性寒,吃蟹時勿食冷飲以免腹瀉;此外,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
食材:
螃蟹600克,毛豆15克,小麥麵粉20克,澱粉5克,黃酒15克,醬油25克,白砂糖10克,味精2克,小蔥2克,姜10克,豬油50克。
做法:
1. 將河蟹用清水洗凈,逐只放在砧板上,蟹肚朝上,背朝砧板,用刀在蟹肚當中切成兩半,去掉蟹臍和爪尖,去掉其腸胃,在切刀處蘸上麵粉,排放在盤裡;
2. 炒鍋用旺火燒熱,滑鍋後,放油,燒至七成熱時,將蟹入鍋煎,先煎蘸麵粉處,再翻身煎其它部位;煎至毛蟹呈鮮紅色時,烹黃酒加蓋略燜片刻,解腥味;
3.加醬油、白糖、薑末、毛豆、肉清湯,旺火燒開後,移小火再燒7~8 分鐘左右,至蟹肉成熟;
4.用旺火收緊湯汁,然後加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推勻,撒上蔥花,澆上豬油;
5.端起炒鍋,在鍋中懸空翻身,使滷汁緊包蟹身;出鍋裝盤時,將蟹肚朝下,蟹背朝上,整齊地堆放在盤中即成。
06
蒜蓉開背蝦
食材:
蝦,蒜,鹽、糖、胡椒粉、雞粉、料酒
做法:
1、蝦洗凈,剪去蝦須,剪開蝦背去除蝦線,放入適量的料酒,鹽腌漬一下,鹽一定要少放,甚至不加鹽都可以;
2、蝦處理好後放到一邊,把蒜去皮,洗凈後切成末備用;
3、炒鍋倒入適量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蒜末炒香,加入鹽,糖,胡椒粉,雞粉炒勻後關火;
4、將炒好的蒜末釀入蝦背中,然後放入蒸鍋,蒸製7-8分鐘即可。
07
扣三絲
扣三絲是一道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上海本幫菜代表性菜肴之一,起源於淮揚菜。具有咸鮮口味、 整齊美觀、湯汁澄清,堪稱海派美食珍品,是營養不良和調理貧血者美食之選。它選料認真,刀工十分精細,整齊美觀。
主料:豬肉(後臀尖)(125克) 雞胸脯肉(20克) 冬筍(50克)
輔料:香菇(干)(5克) 火腿(30克)
調料:味精(2克) 鹽(3克)
製作方法:
1、將豬肉(豬坐臀肉)125克洗凈,煮熟,片下肥膘,將肥、瘦肉分別切成4.9 厘米長的細絲;
2、將雞脯肉洗凈,煮熟;
3、將熟火腿肉、雞脯肉和冬筍都切成同樣長短的細絲;
4、將冬筍絲過熱水汆熟;
5、將水發香菇去蒂、洗凈,頂朝下放在一隻中碗底中間;
6、熟火腿絲分成三排,整齊地排列在碗壁的三對角;
7、碗壁餘下的三個空檔,再分別用雞絲、筍絲排列;
8、然後將瘦肉絲抖松,放在碗中心,按結實,再放上肥膘絲,加入精鹽、味精、肉清湯50毫升;
9、各料擺放好後上籠用旺火蒸15分鐘,出籠,翻扣在大湯盤中;
10、生豬肉100克洗凈,切絲;
11、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肉清湯750毫升,下生肉絲攪拌散,燒開;
12、待肉絲浮上湯麵,用漏勺撈出,肉絲另作別用,撇凈浮沫,然後,加入精鹽、味精,淋入熟豬油,澆在三絲上面即成。
08
啫啫松露雞球煲
雞肉的嫩滑與黑松露的鮮美讓人慾罷不能。
原料:雞肉、干蔥頭、蒜頭、姜、黑松露片、紅椒
調料:蚝油、老抽、生粉、料酒、糖、黑松露醬
製作:
1、雞去龍骨頭尾,斬大塊,加適量蚝油、老抽、生粉碼味。
2、干蔥頭、蒜頭、薑片煸香後留出一小部分。
3、原鍋入雞塊煎熟煎干至色微焦黃。
4、下蚝油、料酒、糖、黑松露醬、黑松露片、紅椒片。
5、最後倒入事先燒熱後墊有部分干蔥、蒜頭、薑片的砂鍋中加蓋。
註:砂鍋必須要燒熱,上桌時要有啫啫聲響。如不夠熱,可再放煲仔爐上加熱後上桌。
09
春筍燒肉
幾乎每戶上海人家都會做的一道經典的本幫菜。濃香的醬汁包裹著新鮮的春筍,真是「打耳光也不肯放」!
原料:春筍、五花肉、蔥、姜、花雕酒、老抽、生抽、胡椒粉、白砂糖、冰糖
製作:
1、先將春筍去殼切成小滾刀塊待用。
2、將五花肉去毛,鍋里沸熟至定形。改刀後將蔥姜煸炒後下五花肉和竹筍煸至金黃。
3、下調料燜制1小時後收汁即可。
10
油爆蝦
食材:北極蝦350克、油適量、料酒15ml、白糖10g、蔥花適量、生抽30ml
製作步驟:
1、準備食材,剪去蝦須;
2、準備生薑和蔥花,用30毫升的生抽和12克白糖調勻待用;
3、熱鍋油溫十分熱加入2片生薑爆香;
4、分次倒入蝦油爆;
5、一分鐘後撈起控油至全部爆好;
6、倒出全部油下入蔥花和薑片爆香;
7、把蝦回鍋烹入料酒;
8、加入調料汁煸炒均勻,出鍋裝盤即可。
11
響油鱔糊
(by 做飯網)
主料:黃鱔
輔料:蔥、老薑、大蒜頭、鹽、生抽、老抽、白砂糖、麻油、白鬍椒粉、料酒、生粉
做法:
1.黃鱔宰殺後在開水裡快速過一下劃刀去骨;
2.把背部的肉和腹部的肉分開切成小段;
3.碗里加入一些老抽,生抽,白糖,白鬍椒,生粉加水調成芡汁;
4.熱鍋冷油加入姜蒜末炒出香味;
5.先下腹部的肉翻炒幾下;
6.再放入背部的肉,放一點料酒翻炒幾下;
7.用準備好的芡汁勾芡放入盤裡,,撒點蒜末和蔥花;
8.再淋上滾燙的麻油就做好了。
12
本幫熏魚
材料:
鮮活草魚一條,調味料A:姜2片,料酒1匙,老抽1大匙,調味料B:桂皮,薑絲,蔥段,紅辣椒絲,老抽少許,料酒半匙,糖2大匙,水4大匙,香醋1.5大匙
做法:
1、先將草魚用清水洗凈,從肚子中央破開,處理好後用清水洗凈,先切去魚頭,劈為兩片。接著將魚片橫切成皮面1-1.5厘米厚薄均勻的塊;
2、魚塊切好及時浸漬,把魚放在調味料A中浸漬1小時後撈出瀝干;
3、將浸汁後瀝乾的魚塊,入180℃油鍋中炸3—5分鐘,至魚塊堅實,呈棕色或棕褐色為止。每次魚塊投入量為油量的15%左右。待魚塊上浮後隨即翻動抖散,以防魚塊粘連。炸好的魚塊,撈出瀝油備用;
4、炒鍋留少許油,把調味料B並倒入煮沸文火熬半個小時,再將魚塊下鍋,以小火熬至5分鐘左右,撈出瀝湯裝盤即可。
小貼士:
1、調料B千萬別放太多醬油,否則成品顏色太深;
2、炸制的時候,一定等於塊硬實後再翻動,防止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