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19年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在河南省信陽市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主任李斌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上宣讀了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批准決定,並舉行授牌儀式,會議授予北京市延慶區等28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河北省的唐山市、廊坊市和保定市被正式批准為「國家森林城市」。至此國家森林城市達194個,其中我省森林城市已達到7個,分別是張家口、石家莊、承德、秦皇島、唐山、廊坊和保定,其他各市正在創建中。
唐山綠化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聽上去是一個多麼文藝的主題,這個主題承載著正是「國家森林城市」的榮譽稱號,這是一個城市生態建設水平的最高榮譽,也是綜合體現一個城市科學發展水平與和諧發展成就的重要標誌。
15年來,我國森林城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科學推進的新階段。目前,全國已有387個城市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19個省份開展了省級森林城市創建活動,11個省份開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設,形成了跨區域、覆蓋城鄉的建設體系,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設之路。
廊坊主城區
正如新一任的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主任李斌講到:森林城市建設的著力點就是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擴大城市生態空間,豐富生態產品供給,弘揚優秀生態文化,高質量推進森林城市建設。要紮實推進關注森林活動,加強制度和組織建設,積極為生態文明建設凝智力、添助力、增合力,為推動城鄉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從15年的建設實踐,特別是各個城市爭相創辦森林城市的熱潮來看:森林城市不僅僅是一個稱號,一個標牌,而是增強了全民生態意識,成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全面展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和樹立良好國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唐山市區
盤點森林城市生辰15年,讓我們梳理森林城市的四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宣傳」:森林城市建設增強了全民生態意識,成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全面展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和樹立良好國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15年來,從第一個森林城市貴陽到今天的安陽、信陽,唐山、廊坊,194個城市有就有了194張靚美的名片。
森林城市建設始終堅持「綠化為民、綠化惠民」的理念,積極推進森林進單位、進社區、進鄉村,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休閒康養等生態產業,促進了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創森城市居民支持率和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5%以上。
今年剛剛「晉級」森林城市的唐山把創森作為由「資源型工礦城市」向「創新型生態城市」轉變的重要抓手,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地處京津之間的廊坊,承擔著建設首都環境護城河的特殊使命。廊坊舉全市之力強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市委書記馮韶慧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廊坊拱衛首都生態安全的重大責任,也是提升城市發展綠色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固安溫泉園區
此次授牌中的保定市雖然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城市生態環境承載力不強、城市綠化不平衡。但該市從2009年開始,在全省率先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組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專家顧問團,召開了百萬人參加的創森動員大會,拉開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序幕。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要求、新挑戰,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針對全市狀況,保定市委、市政府圍繞做強京津冀生態支撐和服務保障雄安新區建設,始終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作為推進國土增綠和人民增福的重要抓手,作為提高城市生態環境承載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助力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
他們確立了「以人為本、生態優先、低碳發展」的城市建設理念,十年創森征程,保定市把大力發展城市森林作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內容和造福人民群眾的惠民工程抓好抓實。
河北省的11個設區市中,唐山、廊坊和保定市之外,張家口、石家莊、承德、秦皇島四市已分別於2014年、2015年和2017年、2018年成功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
唐山市場區綠化
回想起石家莊當年的創森口號,今天依然響亮。
作為河北省會的石家莊市是一個沒有多少歷史的城市,城市的林木作為人文景觀的元素之一更是沒有大的底蘊支撐。有人說,在石家莊,要找到六十年以上的大樹很難,要找到更多的古樹難上加難。
這樣一個沒有樹木存量,沒有天時、地利條件的新興城市,要想創森,憑的是什麼。時任市林業局局長楊建秋說「我們憑的是一任接著一任乾的幹勁,憑的是堅持不懈的闖勁,憑著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社區的激情,就是要把這個『莊』變成最好的綠城。」
在河北,每一個創森的城市都加入了兩個自選動作指標就是「知曉度」和「參與度」,靠的是宣傳、讓公眾參與到美麗家園的建設中來。
創森工作開展以來,唐山市把創森作為保衛京津冀碧水藍天的關鍵行動,作為增強人民綠色生態福祉的創新載體,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可以說是舉全市之力,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強力推進。
保定市更是用了十年的紮實努力工作,把環境支撐作為京津保率先聯動發展的重中之重和全市三大發展戰略之一,列為優先發展的地位。讓古城保定人居環境全面改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石家莊市把每年的3月份定為植樹月,把「植樹節」「拉長」了30倍。目標是要補一補欠帳,以優秀的綠化成績著力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
濱海城市森林
在石家莊的大街小巷中 「生態省會、綠色石家莊」已成為最響亮的標語口號。
河北始終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作為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重大任務來抓。
制定了《河北省國土綠化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關於加快推進全省交通幹線廊道綠化和環城林建設的意見》、《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的意見》、《河北省城郊森林公園發展規劃(2018-2025年)》、《河北省國土綠化規劃(2018-203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將國土綠化列入設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幹部綜合考評體系,層層落實責任。《河北省綠化條例》將森林城市建設納入基本要求。各市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全民參與,將創森工作納入任期目標和年度考核,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壓實責任,狠抓落實。
石家莊欒城
從2009年開始,河北省綠委組織了百名省直廳(局)長集體參加的義務植樹活動,並對領導們所植樹木,進行掛牌明示,既增強了領導們參加義務植樹的責任心,更在社會上帶來了良好的輿論效果,這項舉措如今已形成了制度。
各創城城市都成立了創森工作領導小組,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全民參與,將創森工作納入年度考核,簽訂了考核責任書,並結合實際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了責任分工。
大力度的宣傳讓市民自發參加義務植樹的熱情顯著高漲。
固安村莊綠化
每年的植樹節前,省、市綠化辦,省、市林業局和市園林局的辦公電話幾近被打爆,各種社會組織和普通市民要求自發組織、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有的扶老攜幼,有的自備樹苗,有的駕私家車前往,有的把入黨、入團儀式和集體婚禮儀式舉行在義務植樹現場。生日林、新婚林、戰友林、同學林等各種不同形式的冠名林、紀念林不斷湧現。
有的不具備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的單位和組織自願交納義務植樹綠化費,實行以資代勞方式盡責。義務植樹這一造林形式已經深入人心,全社會的義務植樹盡責率正在逐年提高。
-----從生態知識普及入手,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創森中來。河北省加強生態科普基地建設。在全省101處森林公園、52處濕地公園、30處林業自然保護區開展科普體驗活動。
----加強林業重要節日宣傳。以植樹節、森林日、濕地日、愛鳥周等為依託,積極舉辦各類展覽,據不完全統計,省、市、縣年均舉辦900多場次,受眾達上千萬人次。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出台了《河北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省財政劃撥專項經費對重點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編輯出版《河北古樹志》、《河北省古樹名木》等書籍,組織開展了「尋找河北最美古樹和樹王」活動,共評出最美古樹100株,樹王15株,提高了全社會對林木的保護意識。
全社會植綠、愛綠、護綠意識明顯增強。
香河大運河綠化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管轄範圍內形成以森林和樹木為主體、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態系統,且各項指標達到標準要求的城市。
國家林業局在2007年3月15日公布了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硬性的指標中「提升森林覆蓋率」成為必須通過「增林擴綠」才能完成的任務。
這就要求每一個申請創森的城市必須建設以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要求,並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才能授牌。
創森成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主要措施;城市森林建設成為增加城市綠色GDP的有效途徑;城市森林成為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建設。
唐山市道路綠化
許多專家獻言:
建設國家森林城市,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推進城鄉生態建設和國土綠化的一種實踐創新。
創森已成為全面推進我國城市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發展道路的重要途徑。
從15年的實踐看出:森林城市建設積極推進森林進單位進社區進鄉村,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休閒康養等生態產業,促進了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創森城市居民支持率和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5%以上。
建設國家森林城市15年來,每個創森城市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積占市域面積0.5%以上,有力推進了森林資源增長和國土綠化進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說:我國森林城市的建設加快了城鄉生態建設步伐。城市生態空間不斷擴大,城市群自然生態功能、區域發展生態承載力不斷提升,為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推動區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生態支撐。
唐山農田林網
讓我們把視角關注2019森林城市的新秀唐山、廊坊和保定。
2017年8月,《唐山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通過專家組評審,唐山市創森工作全面展開。
為時兩年多的對標攻堅,唐山開展了國土綠化三年行動,實施了通道綠化、荒山綠化、沿海綠化、森林村鎮創建、環企綠化、礦山修復綠化、城區綠色空間拓展等10大造林工程,全市新造林120多萬畝,有林地面積達到了765萬畝,森林覆蓋率37.9%。高標準實施了「一環四線」「一環八線」重要通道綠化,綠化長度833公里;完成山區綜合開發16.8萬畝、露天礦山跡地修復綠化343家。
截止到2019年9月,唐山市森林生態、森林產業和生態文化3大體系12項重點工程全部高標準完成,創森40項指標全部達標,其中森林覆蓋率、年新造林面積、群眾對創森的滿意度等17項指標超過國家標準。
唐山創森工程
廊坊市以廊道綠化、環城鎮綠化、環京津邊界綠化、名優特新林果苗基地建設、城區綠化、村屯綠化、公園建設等為重點,連續開展了「兩年攻堅戰,造林一百萬」「兩年大提升,創建森林城」和「營造百萬林,決勝森林城」系列造林綠化活動,不斷擴大森林資源,持續提高綠化水平。
廊坊市森林城市建設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森林城市標準,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底的26.68%提高到2018年底的32.22%。
廊坊京哈高速綠化
目前,廊坊市林地面積已達326.4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86%,林木覆蓋率達到37.98%,比2018年提升了1.64和1.98個百分點,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河渠路堤綠化為框架,以農田林網為脈絡,以林果苗基地為主體,以城鎮、村莊綠化為節點的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多功能綜合防護林體系。
保定市從2014年以來,全市以年均營造林面積不低於70萬畝、森林覆蓋率不低於1.5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推進國土綠化,城市森林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保定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977萬畝,森林覆蓋率33.66%。
石家莊市藉助國家退耕還林、太行山綠化等工程和市裡自主啟動的綠色通道、萬樹進村、『雙百萬畝』封山育林等生態項目的實施,林業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全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河北省緊緊圍繞森林城市建設,依託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綠化、沿海防護林等國家重點工程,加快國土綠化進程。2013—2018年全省完成營造林3503萬畝,其中2018年完成營造林987.6萬畝。按照《河北省國土綠化規劃(2018-2035年)》,以「2234」(兩山、兩翼、三環、四沿)重點區域為主攻方向,安排營造林518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0%,著力打造一批規模大、標準高、地域特色突出的造林綠化亮點工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全省國土綠化。2019年全省安排營造林1000萬畝,截止目前,已完成營造林889萬畝,占全年計劃的88.9%,是近年來完成任務最多、進展最快、效果最好的一年。
承德主城區
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林業建設的意見》,圍繞「非禁即許、非禁即准」和「多予、少取、放活」總體要求,在給予用地指標、放寬林木採伐、支持林權流轉、推進「三權分置」、支持森林保險、堅持能補盡補、拓寬補貼範圍、加強財稅扶持、出台獎勵政策、優化發展環境等10個方面實現了創新,營造了社會力量參與林業建設的濃厚氛圍,為林業生態建設增添了生機和活力。省委、省政府將造林綠化完成情況納入對各設區市黨政領導班子、主要領導幹部年度考核目標,2019年春季全省100多家企業籌資30多億元用於造林綠化,建設高標準林業。我省各地將創建森林城市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並安排創森經費,為創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唐山林間綠化
一是用好國家政策。張家口、保定、邢台、秦皇島等市,利用政策性貸款爭取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837萬畝,與中國農發行達成貸款意向191億元。
二是出台政策文件。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林業建設的意見》,在用地指標、森林保險、財稅扶持、獎勵政策、發展環境等10個方面實現了創新,為林業建設增添生機和活力。
三是增加財政投入。各地將創森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並安排創森經費,為創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石家莊市5年創森活動中累計投資130億元,承德市3年投入創森資金70.57億元。
四是建立融資平台。省政府批准成立了林業生態建設投資公司,通過財政注資吸引政策性貸款和社會資本。省財政先期注資6億元資本金,撬動政策性貸款20億元,用於太行山綠化。
承德市區綠化
各地將創建森林城市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並安排創森經費,為創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張家口市嚴格按照創森總體規劃,對每年的建設任務分解,明確任務分工和推動措施。
石家莊市將森林城市建設規劃布局分為核心區和擴展區兩個層次,確定了「一軸兩翼,三環九射,七核百點」和「一帶、一屏、三網、十塊、多點」為框架的格局。
承德市明確了構建城鄉一體的生態民生布局框架體系,保障創森工作的有效開展。
森林城市建設改變了理念,拓寬了視角,從單純的植樹造林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轉變;擴大生態空間,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弘揚生態文化,全面推動森林城市高質量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是森林城市永恆的任務目標。
承德燕山綠化
第三個關鍵詞是「富民」
森林城市建設讓更多城市加入全國的創森行列,積極開展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建設,實現城市內、城市周邊和城市之間全覆蓋;特別是在國家森林城市的基礎上開展省級森林城市創建,使森林城市建設不斷向深度、廣度延伸。
特別在廣大的農村,創森實現的綠與利的有機結合讓更多更好的林農、果農也成為了創森的主體和參與者。
唐山市在創森過程中,重點建設了唐山南湖、唐山花海、遷西花鄉果巷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國家板栗公園、長河生態修復治理項目、路南實小南湖分校森林學校、遵化碧桂園戀鄉小鎮森林村鎮、沙石峪生態修復科普基地等一批創森亮點。
廊坊市大力創新造林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群眾受益,實行市場運作。他們規模化流轉土地,以政府統一規模流轉土地為主,通過招標、轉租等方式成方連片交給造林公司、植樹大戶,推動規模化高效化造林,政府主導規模化流轉土地占新造林用地已達70%以上。
通過創森大力發展森林旅遊,建成了永清林棲谷、第什里風箏小鎮、香河萬畝荷塘等一大批優秀森林旅遊景點,森林旅遊日漸成為林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廊坊公園
作為平原市的廊坊在創森中更加注重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
該市將發展生態林與經濟林相結合,大幅提升果樹、苗木、花卉等經濟類林種比例,經濟類林木占比由25%提高到38%,經濟效益大幅提高。2018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到279.09億元,初步形成了以大城金絲小棗,文安、霸州人造板,安次、廣陽、永清熱雜果,三河、大廠、固安花木為特色的產業格局。全市經濟林面積達124萬畝,占全市林地總面積的38%,打造了三河萬畝現代果園、大廠萬畝銀杏林、永清萬畝葡萄等一批名優林果苗基地。林下經濟方興未艾,林下經濟企業達104家,林下經濟面積15萬畝,年總產值5億元以上。
唐山森林圍城
保定市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果樹栽植面積達到310.95萬畝;花卉種植面積達到12.66萬畝;種苗產業育苗面積達到28.8萬畝。2018年,該市林業總產值突破183億元。
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河北省積極探索一條以生態建設為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河北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木本糧油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促進經濟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山區生態經濟型木本糧油產業帶與平原區高效節水型現代林果產業帶精準發力,林下經濟和森林旅遊、康養等產業初具規模。
廊坊創森活動
全省經濟林種植面積達到2170萬畝。506萬畝乾果碩果纍纍,133萬噸果品香飄海內外。全省有2000萬農民從事經濟林生產經營,集中產區人均經濟林收入已超過萬元。黃河故道、永定河下游總面積為1500萬畝的六大速生豐產林基地供需兩旺,生態林變身財富林。野生動物繁育利用穩步發展,花卉、苗木、蠶桑種植等特色新興產業嶄露頭角,全省花卉種植面積62萬畝,優質苗木面積141.5萬畝。助力脫貧攻堅,林業生態扶貧成效明顯,全省已有3.8萬貧困人口通過擔任生態護林員實現穩定脫貧。
唐山河渠綠化
創森,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國家森林城市建設重點突出在生態宜居。各地通過規劃建綠、拆違增綠、見縫插綠、破硬建綠、垂直掛綠等手段,重點抓了城市道路綠化、單位小區綠化、公園綠地和城郊防護林帶、風景林帶建設,構建了景觀優美、環境良好的城市生態系統。
國家森林城市的標準中,要求城市建成區內要有多處以各類公園、公共綠地為主的休閒綠地,多數市民出門平均500米有休閒綠地;
津保高鐵綠化
要求城市郊區建有森林公園等各類生態旅遊休閒場所,基本滿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閒遊憩需求。
要求各地要建有2處以上森林或濕地等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基地或場所等等。
唐山市建成森林小鎮15個,森林村莊300個;新建城市公園遊園34個,創建森林居住區87個,森林單位51個,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5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54平方米;建設了森林學校19所、生態科普教育基地4個、特色果樹文化園6個。
廊坊市新建15個千畝以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和120多個百畝以上規模公園、遊園,打造了廊坊自然公園、丹鳳公園等多處精品亮點工程。大力建設森林鄉鎮、綠美村莊,形成以村莊、鄉鎮所在地為中心的星羅棋布的團狀森林2500多個,村莊林木覆蓋率達到34%。全市新建千畝以上連片秀林157塊、23.6萬畝,形成萬畝以上連片秀林67塊,成為全市森林網絡的主體。在城區綠化中,通過增綠量、添色彩、提品位,不斷提升城區綠化水平,截至2018年底,廊坊城區平均綠化覆蓋率達43.77%,其中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47.25%,人均公園綠地14.56平方米。
香河第一城綠化
石家莊市在滹沱河故道上建設省會的城市森林公園。集自然風光、陽光水岸風情、迤邐田園美景並存,面積達萬畝以上,與滹沱河綜合整治工程形成的水面遙相呼應、相輔相成、互為借景,是一處以綠為體、林水相依、水綠交融的北方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
這一批批創森工程既可有效改善生態和景觀環境,又能有力支撐城市規劃、凸顯未來城市新格局,還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高城市品位。
目前,河北已建成的七個森林城市正在充分發揮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生態文化傳播功能,依託林業生態資源,建立科普教育基地,設立參與式、體驗式生態課堂。
廊坊藝術大道
石家莊市建設「全國生態科普基地」4處,建設「省會生態科普教育基地」16處,「省會生態文明教育示範基地」22處,建立「生態科普館」3處,生態文明教育長廊3處。承德市成立了山楂博物館。
全省各地以植樹節、森林日、濕地日、荒漠化與乾旱防治日、愛鳥周等為依託,積極舉辦生態科普展、書畫攝影展、文藝演出等多種活動。在中小學校開展了「森林城市·綠色校園」創建主題活動等。營造了濃厚的關心生態、重視綠化的社會氛圍,為建設森林城市奠定了基礎。
秦皇島市37處公園內建立森林文化標識系統,在13處公園內建立森林文化智慧科普系統。完善提升北戴河鳥類博物館、北戴河濕地公園、野生動物園、昌黎葡萄小鎮、金士葡萄酒莊等科普場館,增加森林文化宣教功能。開展青少年森林生態科普學校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居民生態文明.
石家莊仙客來基地
河北提出在推進森林城市提檔升級方面更加注重森林城市建設質量,堅持科學綠化,注重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堅持把以鄉土樹種為主、植物配置多樣化等科學理念落到實處,使森林城市建設指標體系更加完整,建設考評機制更加科學,創森效果更加持久有效。
河北正在努力推進省級森林城市建設,重點推進京津冀森林城市群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全面推進生態建設的重要抓手,努力實現森林走進城市、城市擁抱森林。與京津地區形成跨區域、覆蓋城鄉的建設體系,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