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小方法:常做八件事,孩子少生病

2020-02-28     幼兒說

偶爾帶孩子出門,到小區的花園散散步,擦身而過的行人突然咳嗽了一下,心裡莫名緊張;

家裡有人每天出門上班、買菜,總是擔心把外面的病毒傳染給孩子?

有鄰居串門,時常憂愁孩子惹病菌?



怎麼辦?除了讓孩子儘量待家裡,我們還能如何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下面來自外刊中哈佛醫學院的一些建議,爸媽們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作為保健措施。


孩子不容易感染病毒的日常做法?


1、多喝白開水



白開水是孩子身體最佳的「清潔小衛士」,除了為身體補充水分外,還能幫助營養物質在體內傳送,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身體內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最終增強孩子身體抵抗力。


2、別大魚大肉



較多的研究發現,食用清淡不僅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還能降低常見疾病、減少感染細菌的機率。我們不難想像,經常大魚大肉,不僅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腸胃炎症也會降低孩子的身體免疫力,讓細菌和病毒有機可乘。除了早餐營養豐富外,父母們在孩子們的午餐或晚餐,儘量讓飯食清淡蒸煮,少食用高脂肪肉食,多添加蔬菜。


3、幫孩子尋找減壓途徑



不能出門、減少了孩子的活動量,這本身已經是增加孩子壓力的環境因素了。除此之外,孩子們還要在家裡學習,在電視機面前卻要抑制誘惑,否則就要被父母責備……孩子們在家裡可謂「壓力山大」。過多的精神壓力是會降低身體免疫力的。

所以,父母們在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外,還可以鼓勵孩子玩「地板遊戲」或唱兒歌、跳舞。常見的親子「地板遊戲」有搭積木、過家家、捉迷藏、棋盤遊戲等。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陪同孩子對著視頻學習舞蹈。這些做法,都能幫助孩子減壓,有助於他們收穫快樂。


4、每天運動



較多的研究已經表明,有規律的運動,是可以增強孩子身體免疫細胞的活力、幫助清除入侵身體的病原的。居家的孩子,建議每天至少進行半小時的有氧運動,例如跳繩、青蛙跳、親子瑜伽、體操等,幫助孩子身體提高血液含氧量,提高免疫力。


5、吃蔥、姜或蒜有幫助



蔥、姜或蒜是我們做菜常見的調料,但我們大概不知道,這些調料小菜含有抗氧化的元素,還能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所以大人做菜時,可以適當多加上這些調料小菜,甚至可以給孩子做蔥花煎蛋或蒜仁蒸蝦之類的菜肴。


6、不到人多的地方



居家是大原則,但有時大人難免要帶孩子外出。大人帶孩子在外時,儘量避免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例如超市、商場、節日的喜慶活動場合等,減少孩子感染細菌的風險。最重要的,還要戴好口罩。


7、小手別亂摸



據研究顯示,病毒往往能存活2小時以上,密閉溫暖的空間,病毒甚至能存活8小時。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四成的人咳嗽或擦鼻涕後不洗手,更不消毒,當他們在公共場合,難免會接觸公共設施,例如扶手梯、電梯按鈕、門把手就能輕易地沾上病菌。

因此,大人要教孩子養成衛生習慣,在外時,小手儘量避免接觸公共設施,更不要用手揉眼睛、挖鼻或蹭臉,回家後第一時間洗手。


8、每天吃蔬果



蔬菜水果除了富含纖維外,還有充足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不僅為孩子身體補充足夠的營養,還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疾病的侵襲。

雖然上面的做法不能直接治癒疾病,但作為日常防護、提高身體抵抗力的措施,這些都是不錯的建議。從今天起,爸爸媽媽與小朋友一起,養成健康的衛生習慣吧。



關鍵字:健康tips、衛生習慣、親子互動、日常養育、育兒方法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抄襲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LmdjXABjYh_GJGVv6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