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飯可別再喂了,特別是孩子三歲以前,是給寶寶最大的禍害

2019-08-05     藍象寶貝育兒

不少寶媽都發現了一個規律:孩子不滿6個月,單純的靠母乳喂養,一般都長得白白胖胖,體內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各種營養也不會缺乏,可是隨著寶寶成長,邁入「輔食期」,開始嘗試豐富多樣的食物,不僅變得挑食、飯量小,喂飯成了「難題」,發育也會受到影響,體重增長慢,體質也變差。

妞妞的爸媽是年輕的90後,各自都有工作,並沒有是時間帶娃,妞妞從小就跟著奶奶,說實話,老一輩帶娃有時間、有經驗,照顧親孫子(孫女)也盡心盡力,寶媽也能夠放心。可是老一輩的一些觀念比較陳舊,尤其在給孩子喂飯的問題上,過去物質貧乏、吃不上飯的日子,跟現在頓頓「大魚大肉」沒法比,老人不會變通,喂養不當,就容易損害孩子的腸胃。

妞妞小時候安靜,不像其它寶寶一樣抱起來「猛蹬腿」,奶奶認為:「孩子吃鹽才力氣大」,就在輔食麵條、粥中加鹽,誰知道連續吃了一段時間,孩子不僅沒「張力氣」,反而變得消瘦,檢查出來腎臟衰竭。醫生告知,「吃鹽」就是罪魁禍首,過去生活條件差,孩子吃得清淡,可以適當添加鹽,攝入足夠的鈉元素,可是如今食物多樣,輔食豐盛,1歲以內的孩子不需要額外添加食鹽。

這幾種飯可別再喂了,特別是孩子三歲以前,是給寶寶最大的禍害

1、多鹽、多調味的飯

寶寶的腎臟發育不足,多鹽、多調味的食物會影響腎臟代謝,而且額外攝入的鈉元素,會帶走身體的鈣,妨礙孩子的骨骼發育,讓孩子個子矮。再者,孩子的味覺很靈敏,大人覺得「太清淡、沒滋味」的飯,孩子吃起來已經「津津有味」,過早、過多添加調味品,會影響孩子的味覺發育,讓孩子變得「口味重」,將來更挑食。

建議:寶寶1歲以前,從母乳和食物中獲取的「鹽」已經足夠滿足身體發育,儘量不要給孩子吃鹽,1-3歲的寶寶,可以適當添加低鈉鹽,但是每天控制在1克以下。

2、湯汁浸泡的米飯、饅頭

寶寶的牙齒沒長全,咀嚼能力差,飯菜稍微「干硬」一些就不喜歡吃,於是寶媽有一個喂飯的「妙招」——湯泡飯。湯泡飯表面看起來跟粥一樣,不用過多咀嚼,就可以大口下咽,但實際上,孩子的脾胃消化功能弱,湯泡飯又沒有進過牙齒「磨碎」和唾液酶分解,直接咽下去很容易消化不良,而且湯泡飯還容易產生脹氣,時間長了讓孩子脾虛積食。

建議:孩子不愛吃米飯,最好煮粥,而不是吃湯泡飯,平時經常給孩子喝點金棘水,讓孩子更好的適應難消化的食物,也促進脾胃發育,減輕消化負擔,及時幫孩子清理堵塞在腸道中的積食,讓營養吸收更順暢,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

3、大人嚼碎的飯

在很多老一輩帶娃時,容易存在這個問題,就是把飯菜嚼碎後再喂給孩子,覺得這樣容易消化一些,但其實,在咀嚼過程中食物營養成分會流失,而大人口腔中一些細菌會跟著食物傳遞給孩子,孩子的身體嬌嫩,屏障能力弱,很容易感染細菌生病。而且,讓孩子依賴大人咀嚼食物,自己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將來獨自進食,也會影響消化。

建議:一般十個月之後,寶寶開始對餐具產生興趣,寶媽們就可以準備寶寶的餐具和餐椅,滿一歲以後,開始引導孩子獨立進食,不要因為孩子會弄灑食物、弄髒衣服而選擇喂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Eu5cmwBvvf6VcSZHU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