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江蘇援武漢醫療隊迎來「高光時刻」——截至當天16時,奮戰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江蘇5個醫療隊負責病區患者全部清零。奮戰近兩個月,武漢戰場上這塊「重症高地」終於被全國醫療精英合力攻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是武漢市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救治的9家高級別、高水平定點醫院之一,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複雜。在該院光谷院區,來自上海、廣東、山東、浙江、江蘇、福建等6個省市的17支醫療隊共計2349名醫務人員,與近800名該院區醫護人員並肩戰「疫」,協力同死神較量。
江蘇援武漢醫療隊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江蘇在光谷院區投入精銳重兵,來自江蘇的5個醫療隊:南京一隊、南京二隊、無錫隊、蘇州一隊和蘇州二隊共計656名醫護人員,共治癒出院370人,與兄弟醫療隊一起創下重症救治「光谷經驗」,受到國家衛健委表揚、總結和推廣。
交匯點記者在光谷院區採訪
「金陵鼓醫下楚天,攜手江城戰並肩,齊心協力滅厲疫,同舟共濟挽狂瀾。」接管病區終於迎來「清零」時刻,南京一隊領隊、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於成功即興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一首短詩。他清楚記得,南京一隊132人2月9日晚到達,10日晚開始收治重症病人。考慮到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病變累及多個器官功能,又常合併基礎疾病,隊伍組建時就特別考慮到專業結構優勢互補。除了重症醫學科、呼吸內科、感染科、急診外,還搭配了麻醉科、消化內科、醫學心理科、心內科、胸外科等專科醫師,護理人員均來自ICU。
實戰中,南京一隊「多學科診療」優勢在光谷院區大放異彩,依靠隊內多學科專家可以獨立開展氣管插管、心臟超聲、CRRT和ECMO等特色技術。3月21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第52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對南京一隊團隊協作、多學科診療的好經驗做了專題介紹。
在光谷院區,保持病區患者「零死亡」的南京二隊,以南京市第一醫院為主體,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南京市溧水區人民醫院、南京市江寧醫院為補充,共計132人。於2月9日整建制接管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52張床位的重症新冠肺炎病房,共收治確診新冠肺炎病人87例,其中重症80例,危重症7例,治癒出院79例,轉定點醫院8例,無一例死亡,無一例轉ICU。
「國家衛健委推廣『光谷經驗』,重點在於:關口前移、多學科合作和精細化管理。」南京二隊隊長、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戚建偉介紹,光谷院區打通各省市醫療隊的技術力量,組建了多支專科臨床支持小分隊,即「同濟特戰尖刀連」,包括護心隊、保腎隊、護肝隊、護腦隊、氣管插管隊和中藥特殊治療隊等。南京二隊接管病區後,迅速參與光谷院區成立的戰時聯合醫務處、護理部、專家組、院感組工作。該隊負責的一名患者插管7天就順利拔管,創下光谷院區危重症治療「拔管最快」紀錄,成為江蘇醫療隊向全國推薦的成功搶救案例之一。
新冠肺炎患者在常規機械通氣策略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早期俯臥位通氣至關重要,而俯臥位的實施需要對病人進行180度的翻身,常規翻身法效率低下,耗時耗人耗力。南京二隊重症護理團隊創新使用「糖果翻身法」,該方法僅需3至4名醫護人員,節省一半的「兵力」,並極大降低氣溶膠感染率。
「打硬仗並不能光憑勇氣,要關口前移,有備而來,做好充分的預估和評判。」 蘇州二隊隊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郭強告訴記者,碰到複雜病例,首先跟國內幾位著名的呼吸重症方面的專家溝通,每天晚上都討論治療方案,根據現有的經驗和以前積累的學術認識,調整優化治療方案。「每一個治療,我們都是謹慎的,經過討論的」,「上班看病,下班議病」成為常態。
重症患者氣管插管後噴濺氣溶膠是最危險環節,怎樣確保安全操作?蘇州二隊梳理了規範流程「三部曲」——儘可能用藥物控制,減少病人的噴濺;處置過程一定要有序,不能把流程搞混亂;所有的醫護人員保持頭腦清醒,在做最大防護的同時做最及時的搶救。郭強舉例說,他們要求把一些準備起來比較麻煩的備用搶救藥品預先抽好,把呼吸機調好,為防止管子脫落,還要用隔離袋預先包好……確保有備無患,臨危不亂。
重症病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十分關鍵。實施「精細化」治療和管理,無錫醫療隊採取「一人一小組」,對兩例有創插管的重症病人,明確責任專家、責任醫師和責任護士,每天有7名醫生、17名護士進行專門的醫療護理,24小時盯著呼吸機和各種器械,用藥劑量一點一點調,硬生生「掰」開「死神」的手腕。3月6日上午,該隊成功實施光谷院區首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經皮氣管切開術,憑藉熟練的操作技術和過硬的心理素質,這一系列精準操作全程只花了1分39秒。
「江蘇省委省政府既定的『零感染、打勝仗』的戰略目標中,醫護人員『零感染』是實現目標的基礎和前提。」無錫醫療隊領隊、無錫市兒童醫院副院長葛煥青說,從抵達武漢的第一天起,無錫隊就專門成立了一個「防護班」。一天5個班次,一共8人,全職負責所有醫護人員上下班的感控,在已有的院感控制基礎上再加上一道「安全閥」。這一「防護班」經驗也迅速複製到其他省市援武漢醫療隊中。
「我們發揮中醫藥特長,中西醫結合開展重症救治,對提高救治效果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蘇州一隊隊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孫亦暉說,蘇州一隊擁有2名高年資中醫專家,秉承吳門醫派傳統,對每例患者實施把脈問診,制定了個性化的方劑,中醫藥介入治療總開展率達到90%以上,有效率(改善率)達到95%。
既立重症救治的「赫赫戰功」,又總結行之有效的「江蘇經驗」。3月10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下發通知,要求推廣「光谷經驗」。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院長劉繼紅給予高度評價:從隊伍力量、技術經驗和醫療效果看,「江蘇隊」都是「精銳之師」!
回望「陣地」,有感「清零」,蘇州二隊黨支部書記李銳寫下一首《蝶戀花》:「昨夜東風喚春雨,風雨瀟瀟,鳴金震光谷。回眸吳醫英雄譜,星夜馳援勇入楚;共剪青絲千萬縷,絲縷飄飄,化作鋒鏑舞。蘇鄂同濟漢陽樹,白衣丹心照千古。」(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