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版《鹿鼎記》被罵慘了,換宋小寶文松也不一定玩得轉

2020-11-23   得著說

原標題:張一山版《鹿鼎記》被罵慘了,換宋小寶文松也不一定玩得轉

開播之前,誰能想得到張一山版《鹿鼎記》會敗得這麼慘?豆瓣2.7分的評價,證明觀眾已經很難用正常的觀劇思維,去理解這部金庸經典作品的翻拍劇了。

說起來,除了主創完全沒把原版《鹿鼎記》的精神實質吃透、將電視劇拍成了一場鬧劇之外,本片的主演張一山,也成為了大多數觀眾口誅筆伐的眾矢之的。

人們用「耍猴」來形容張一山在劇中極盡誇張、歇斯底里的表演,完全不理解極其深諳人性、善於見風使舵的韋小寶,竟然是這樣一個裝瘋賣傻、譁眾取寵的小丑形象。

一部影視劇作品的好壞,主創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鹿鼎記》中,張一山的表演確實是糟糕的,主因應該是導演馬進對原版《鹿鼎記》的理解存在重大偏差,其次是張一山對韋小寶這個角色的把握嚴重失當,想來很多人都不得不拿出那部《餘罪》來洗洗眼睛。

是張一山完全不適合演韋小寶嗎?我看未必。

理論上,一名接受過專業訓練、有一定表演實踐的演員,應該可以飾演很多不同類型的角色,並通過身體、眼神、動作等方式,表現出人物的心裡變化、邏輯動機。

這些年,張一山確實演了不少戲,但口碑上喜憂參半。從《家有兒女》走出來之後,張一山通過《餘罪》、《我的父親我的兵》、《局中人》、《柒個我》、《重耳傳奇》,很努力的擺脫掉觀眾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但與楊紫比起來,他的演藝之路確實要坎坷得多,至今仍頗受爭議。

看得出,張一山想要突破自我的演技舒適區,在更具挑戰性的角色中充分發揮,然而,對人物理解和表演過程中的嚴重失當,成為張一山挑戰韋小寶這個人物失敗的主要因素。

如果要討論在內地娛樂圈中,到底誰比張一山更適合演韋小寶這個角色,特別是非要在宋小寶、文松這類喜劇演員中挑人,其實並非「最優解」,畢竟,韋小寶並非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喜劇人物,也絕對不該以純粹的喜劇方式去詮釋,否則和張一山版《鹿鼎記》又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