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陽光,必屬精品」是如何煉成的?

2020-07-30   得著說

原標題:「正午陽光,必屬精品」是如何煉成的?

在影視劇創作方面,要麼引領潮流,要麼隨波逐流,前者是所有創作者所期望的,後者是大多數資本認為最穩妥、最來錢的。

正因為創作者與資本之間天生的矛盾,才會出現一部好劇出來之後,從類型、劇本到服飾道具都一窩蜂跟著複製粘貼的跟風劇,這是市場的盲目,也是觀眾的無奈。

能夠在主流電視劇領域引領潮流,東陽正午陽光當然是有雄厚實力的,脫胎於現在的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雲集了製作過《大染坊》、《結婚進行曲》、《鋼鐵年代》等多部經典時代劇的主創人員,正午陽光打2011年正式成立起,就具有很強的創作主導能力,也是「魯劇」品牌的繼承和發揚者。

與山影合作的《琅琊榜》之後,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題材廣泛、貼近現實,基本上一拍一個準,《偽裝者》、《歡樂頌》、《溫州兩家人》、《外科風雲》、《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都挺好》、《我是餘歡水》、《大江大河》等劇,播出後都掀起一輪觀看和評論熱潮。

將網絡文學按照正劇來拍,正午陽光是獨一份,正因為這個巨大的創作優勢,別人拍不好的題材和類型,正午陽光能拍好。

《琅琊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論謀篇布局、權謀之道,它一定不如《雍正王朝》、《康熙帝國》等經典名片,但恰恰是在觀賞性與藝術性上達到了較為完美的平衡,特別是主演胡歌與梅長蘇高度契合的人生經歷,讓這部作品一下子脫穎而出,在同(爛)行(劇)的襯托下分外耀眼。

其實這幾年,正午陽光的精品劇路線,開始出現一些曲高和寡的波折,比如王凱、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延續了《知否知否》的慢節奏和細膩感,也不乏大時代背景下,位高權重者之間的勾心鬥角、喜怒哀樂,但觀眾的反響卻不如預期。

畢竟,沉浸於婆婆媽媽、家長里短的都市生活劇天長日久,《知否知否》中豐富的生活氣息與主演的話題性,很適合觀眾慢慢品味,《清平樂》的格局和野心在那擺著,古風古韻著實鮮活、驚艷,文化展現與細節描述可謂是匠心獨運,但依然無法完全滿足部分觀眾的需求。

要我說,正午陽光做精品、做好劇的路線,就是一面金字招牌,保持敏銳的感覺、旺盛的創作慾望,相信會有更多精品好劇,由正午陽光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