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脾氣愛打人,2-3歲寶寶心裡到底在想啥?

2019-07-24   小豆芽育兒

英國有句俗語「Terrible2,Horrible3(糟糕的2歲,恐怖的3歲)」,用來形容2-3歲的寶寶,讓許多媽媽深有同感。

2-3歲的寶寶,管教起來真的夠父母頭疼的。

超級喜歡說「不」,一個不小心就發脾氣,喜歡打人,還經常在公共場合大聲尖叫……很多媽媽都搞不懂,曾經那個乖巧可愛的寶寶,怎麼一下子就變得這麼跋扈了呢?

媽媽們別擔心,搞清楚這個年齡段寶寶的思維模式,能更好地引導寶寶。

今天,豆芽媽就2-3歲寶寶的一些行為特點,分析其思維模式,看看寶寶心裡到底在想啥。



喜歡說「不」

「寶寶,吃飯吧!」「我不!」

「寶寶,喝水吧!」「我不!」

「寶寶,媽媽幫你穿鞋吧!」「我不!」

「寶寶,收起玩具睡覺了!」「我不!」

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大概從兩歲開始,寶寶真的很喜歡說「不」,時常做一些和大人要求相反的事情。媽媽心想:「小傢伙怎麼就這麼叛逆呢?」

其實,寶寶這是進入「第一反抗期」了。

與一歲時候相比,這個時候的寶寶動作和認知能力有了顯著發展,探索慾望和自我主張也越來越強烈,獨立性和自主性也開始發展起來,開始認識到「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以及「我」的力量。

但他們的慾望和要求常常遭到父母的禁止和限制,於是就用反抗和拒絕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告訴爸爸媽媽「我長大了」、「我能行的」。

對於寶寶的說「不」,爸爸媽媽既要懂得滿足寶寶獨立的需要,又要給予足夠的愛與引導。

當寶寶拒絕爸爸媽媽的幫助,想要自己獨立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放手讓寶寶一試。就拿穿鞋這件事來講,當寶寶要自己穿鞋時,你可以在旁邊有技巧的鼓勵和提醒:「先穿左腳,左腳是哪只呀?」

如果你想讓寶寶做某件事情,在說話上要講究點技術,儘量用選擇式問句,而非「是or否」。比如,你想讓寶寶吃水果,你可以這麼說:「寶寶,你想吃蘋果,還是香蕉呀?」



大聲尖叫

兩三歲的寶寶喜歡大聲尖叫,可不是因為生氣,也不是為了故意要激怒你,他們是在玩很有意思的「尖叫遊戲」。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正在探索聲音所能產生的力量,並且試驗一下通過聲音可以做些什麼。比如,寶寶總喜歡在樓道里尖叫,因為樓道里的聲控燈一叫就亮,寶寶覺得這可真神奇真有趣。

寶寶喜歡大聲尖叫,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或者在你正跟人聊得起勁的時候大聲尖叫。

這是因為寶寶想要通過尖叫聲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力,告訴爸爸媽媽:「快點看我呀!」「快按照我說的做呀!」

這個時候,你跟寶寶大聲說「不要尖叫」,不但沒有用,還會激發寶寶大叫的興趣,讓現場變成看誰能更大聲的比賽。

最好的辦法是避免寶寶尖叫,當寶寶尖叫的時候,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跟他玩一個「比比誰聲音小」的遊戲。



愛發脾氣

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一個媽媽帶著兩三歲的寶寶進電梯,媽媽按下了要去的樓層,結果寶寶突然大發脾氣起來,哇哇大哭,急躁地說:我要按電梯,我要按電梯……

於是媽媽帶寶寶出去,然後進來,讓寶寶親自按了電梯,寶寶這才挺住了哭鬧,開心地跟媽媽比「yeah」。

寶寶這樣無緣無故發脾氣,真的很令人費解。這是寶寶的秩序敏感期來了!

兩歲左右的寶寶,開始進入秩序敏感期,對「一致性」相當看重。無論是位置、順序、方式、路線、物品歸屬......他會自己立下一些「規矩」,一旦你破壞了,他就會大發脾氣,要求重來一遍。

這總情況下,要麼順應寶寶需求,要麼想辦法轉移寶寶注意力。跟寶寶來硬的,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糕。



打人、咬人

2-3歲的寶寶,總是被投訴打人、咬人,讓媽媽非常苦惱。

比如,堆好的積木,被別人弄倒了,「呼」的一巴掌扇過去,把其他小朋友扇哭;又或者許多小朋友一起玩球,結果一個小朋友摸了一下寶寶,寶寶反口一咬,就把人家咬出兩顆大牙印子。諸如此類的情況,真的很多很多!

這是為什麼呢?

寶寶長到2歲半左右,乳牙基本長齊,而2-3歲大致處於寶寶萌芽的後期,喜歡咬東西,或者咬人,是出牙期的生理需求。

至於打人嘛,可以理解為寶寶的一種試探性行為。

2歲左右,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可是語言表達能力卻還很貧乏,有時候他們不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心裡有苦說不出,於是就通過打人的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可是,這個時候的寶寶,並不清楚自己的行為與產生的結果之間的關係,不知道「打人是不對的」這一概念。

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首先應該制止,明確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千萬不可以「以暴制暴」,這樣反而會讓寶寶覺得,打人才是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的寶寶在2-3歲的時候,經歷過哪些讓你頭疼的事兒?評論區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