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了解考古學的一些人眼中,中國自夏開始,歷經夏、商、周,是大一統的時代,其實不是。由於夏代的資料有限,就拿商朝來說,目前考古發現的具有規模的大型遺址有,殷墟婦好墓、四川三星堆以及具有「江南青銅王國」之稱的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
大洋洲出土的虎形青銅器
就出土的青銅器、玉器等數量來看,很有「三足鼎立」的味道。所以,四川三星堆遺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所謂的中原商王朝的權威,三星堆在當時是怎樣的存在,甲骨文中沒有提到,但是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很可能是甲骨文里提到的「虎方」,是一個被商王朝征服的方國。其實,甲骨文中提到的方國達到100多個,鬼方就是其中的一個,也是很讓商王朝統治者頭疼的一個。
根據香港一位學者的觀點,甲骨文中關於鬼方的卜辭達到500多片。殷商主動「伐鬼方」177次,「征鬼方」19次。(圖中圈出來的字即代表鬼方)這些征伐主要就集中在武丁時期。
武丁是商中期的一位商王,他的王后就是婦好,也是「後母辛鼎」的主人。婦好不單是武丁的王后之一,還可能是一位巫人,也是一位女將軍,所以在她的墓中才會有象徵軍權的大鉞,這也是符合甲骨文上的記載的,婦好一生征戰,也征戰過鬼方一族。而且是發動了一萬三千人的兵力征討鬼方,一萬三千人這在當時絕對稱得上是重兵了。
甲骨文中:「登婦好三千,登旅一萬,呼伐羌。」殷人復祈求鬼神降災害鬼方。
《漢書·西羌傳》中也有:「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
婦好舉重兵討伐鬼方,武丁花了三年才收服鬼方,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鬼方的勢力也是很大的。
根據甲骨文的記載,鬼方應該是在殷商統治區域的【西面】,殷商的都城是在今天的河南安陽,是在河南的北部邊緣,西面有陝西、甘肅等,而根據近些年的考古發掘,可以確定為鬼方人的大型遺址有李家崖遺蹟、清澗辛莊遺址。
李家崖遺址是在今天的陝西寶雞,辛莊遺址也是在今天的陝西北部。一方面這確實印證了甲骨文中記載的準確性,另一方面也不由得讓人深思,中原商王朝的統治區域到底有多大?為什麼臨近的陝西都有鬼方作亂,還需要征伐?
因為鬼方遺址是在陝西發現的,所以有人說鬼方人是陝西人。但正如前文所說,也有人認為鬼方人是印歐人的。從它的名字【鬼】字來看,鬼最原始的意思是「似人之異獸」。獸只是一種對異族人的稱呼,並不是說真的是獸。有學者考證,他與「禺」同屬。而《山海經》中有「禺似獼猴而大」。意思是說禺與獼猴很像,但是比獼猴大得多。像獼猴這當然是一種比喻。但從中也能看出,鬼方的外表應該明顯區別於一般的商人。所以才會用像獼猴來形容吧。所以學者認為,鬼方人實際上是吐火羅人、虞氏、禺氏在晉南的殘留。所以他們應該是印歐人。
有意思的是,在清朝的時候稱外國人為「洋鬼子」,也是有一個「鬼」字的,這樣的稱呼從何而來呢?為什麼要用「鬼」字來形容外國人,其起源是不是從商朝就開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