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還沒認命呢,國人就對「沖奧」認命了…

2019-10-09     新片場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新片場學院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10月7日宣布,將有93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影片參加第92屆奧斯卡獎最佳國際電影評選。

其中就包括中國大陸選送的「沖奧」動畫電影《哪吒》。

哪吒還沒認命呢,國人就對「沖奧」認命了…

這一消息曝光之後,立馬引起熱議。

作為2019年國漫之光,《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在國內狂掃49億票房,據統計,電影衍生品銷售額也超過1800萬元,刷新了中國電影衍生品總額新紀錄。

但網友們也表示,《哪吒》的戰績確實突出,但「沖奧屬實不必」,還有人打起了退堂鼓。

哪吒雖然在國內票房口碑雙收,但參與奧斯卡角逐是送去給外國人看的,很可能會因為文化差異和語言翻譯的問題而「遇冷」。

網友們的擔心也不無道理,畢竟很多台詞,在《哪吒》里確實沒法翻譯,外國人不好理解是自然的。

比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翻譯成了「I am the destiny(命運)」,霸氣側漏……

好玩的是,像「急急如律令」這樣的咒語類台詞就是翻譯難題了。

無論是認可或是質疑,貌似大家對於《哪吒》衝擊奧斯卡的可能性都有些不樂觀和不自信的態度,那麼問題來了:

《哪吒》究竟是不是一部標準的沖奧片?這其中有沒有標準可言?

《哪吒》沖奧,到底憑什麼?

換湯不換藥的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

今年4月,奧斯卡學院獎理事會作出決定,將原有的「外語片」(Foreign Language Film)獎項更改為「國際影片」(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獎,這意味著原來的「最佳外語片」獎到了2020年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將正式更名為「最佳國際影片」獎

雖然名字改了,但頒獎對象還是跟以前一樣——年度最佳非英語電影的導演同時也被認為是對出品電影的國家的獎勵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設立於1947年,最早名叫「奧斯卡榮譽獎」,1956年正式命名為「最佳外語片獎」截止2019年2月,已有72年的歷史。

最佳國際影片獎的參評影片有三個原則:

  • 1、必須是長片,不過並不強調劇情片,紀錄片、動畫片都可以參加。

  • 2、主要對白必須是非英語

  • 3、各國所報的電影必須在每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之間於本國的商業影院公映至少一周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PAS)每年都會邀請每個國家推派一部劇情片來參加最佳外語片的競賽。「一個國家推薦一部影片」的規定招致了不少的非議,因為一些多產的國家(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所製作的電影,也許足以獲得數個提名,但卻受限於最多僅能獲得一個提名。

而另外一個令人垢病的地方,是由於本身的制度關係,使得每個國家所推派的影片可能會受到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影響,像是因政治因素而未能獲得國家的推薦,或是運用報名的機會來支持某位導演或是某個片廠。

同時,支持這個制度的擁護者則認為,這種制度能保護較小的國家能得以和電影多產的國家分庭抗禮。這樣的制度對一些電影產量不多的國家來說(像被提名的喬治亞、尼泊爾和南非等國),就容易放映給更多的學院會員來看見。

也正是由於這一設定,使得每個國家所推薦的影片必然是一個慎重平衡的結果,國家形象、美學呈現、產業實力,各個元素都需要周密考慮從這個角度來說,《哪吒》雖然沒有特別突出哪個元素,但確實是非常均衡的選擇。

本屆有93個國家和地區選送影片沖奧斯卡國際電影獎,主辦方已正式公布名單。12月16日將公布入選的10部影片,明年1月13日公布5個提名影片,然後於2月9日在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頒獎禮。

評選標準和競爭對象

奧斯卡的評委制度和三大電影節這些國際電影節不同,它更像是一個普選的過程,近萬人的奧斯卡評委構成龐大而且專業的「行業標準」,以最大的兼容性對參評的影片進行考核,而國際電影節是十來個人組成的評委團投票決定

賽制的區別,卻並沒有導致兩類獎項對於影片審美的太大差異。一般來說,在各大電影節飽受好評並且拿到獎項的電影在奧斯卡評獎中也會有著不俗的表現。

不過,在奧斯卡獎項中,外語片獎是學院對非美國且非英語電影的評選,是分量很輕的一個獎項,這從頒獎順序就可以體現出來。

2013曾同時斬獲坎城金棕櫚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愛》

在外語片獎最初創立的幾十年,評選標準和歐洲三大影展區別不是很大。通常電影節評選電影的三大標準,題材、美學、作者性,學院首先強調的還是影像美學的創造力和作者風格的強度,題材並非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當年,我們可以看到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布努埃爾《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特呂弗《日以作夜》獲獎。艱澀如伯格曼,甚至有三部作品獲獎。

差不多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外語片的評選標準開始改變。歷經最近三十年的演變,外語片的評選標準和奧斯卡其他獎項越來越接近。

影評人LOOK在虹膜的文章中提到: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中)題材的重要性被強調至最重要的位置。一部電影的影像風格無論有多麼突出、有多麼強力的創造性,如果在題材方面沒有吸人眼球的要素,很難獲得學院青睞。題材第一,美學其次,作者性位居末端,這差不多就是現在的評選考慮準則。

由於評選標準與各大電影節的一致性,能在各大電影節上露面的電影成為各大國推選影片的主要構成,因為這至少保證了影片美學質量的基準線。

我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奧斯卡的評選存在著根本上的局限性:近萬人的評委團體保證了評選的兼容性,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獎項的權威性。

奧斯卡的權威性基於大部分會員的投票基礎上,美國《好萊塢報道者》每年都會採訪幾位奧斯卡匿名會員,詢問他們的投票理由,然後發表成「殘酷但真實的奧斯卡投票」系列文章。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時這些會員給出的投票理由會讓人十分意外。比如,一位受訪者曾表示,自己把最佳特效獎投給《銀河護衛隊》,是因為自己只認得這部。更多受訪者表示「有太多電影要看了,我只能選擇一部分。」

好在,為了彌補這種「普適性」的獎項局限性,最佳外語片的評選有著不同的評選規則:外語片會另成立評選委員會,由較少的評審委員選出入圍名單,再由參予過外語片放映活動的會員們來選出得獎影片。

因此外語片的獎項與普選的其他獎項較為不同,是由少數的評審委員所選出來的,至少保證了投票的評委都是看過這部影片的。

今年,除了我國的《哪吒》之外,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幾個強勁對手將與《哪吒》正面PK。

今年歐洲三大電影節(坎城、柏林、威尼斯)的最佳影片里,只有斬獲坎城金棕櫚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報名沖奧,因此本片無疑是最重要的種子選手之一。

近日,《寄生蟲》出品方 CJ娛樂和導演奉俊昊最近都為在美國的公關迅猛發力,這片目前在北美媒體好評度和聲勢都很大,應該有不小几率獲得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韓國電影此前從未提名過奧斯卡外語片獎,上一屆《燃燒》僅進入到「九強」短名單,《寄生蟲》有望創造歷史。

日本選送新海誠執導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沖奧

這是繼宮崎駿的《幽靈公主》(1998)之後,日本再度派出動畫征戰該獎項。動畫電影跟紀錄片都有專門的獎項,因此申請外語片獎並沒有優勢。《幽靈公主》當年沒獲得提名,《天氣之子》也基本可以確定陪跑

《痛苦與榮耀》是阿莫多瓦的電影第三次代表西班牙角逐奧斯卡外語片獎。前兩次是《崩潰邊緣的女人》(1988)和《關於我母親的一切》(1999),前者獲得提名,後者成功摘得最佳外語片獎。

《痛苦與榮耀》講述一名精神和身體上都遭受痛苦並陷入創作困境的老導演當下和過去的生活,帶有阿莫多瓦的自傳色彩,上一屆的最佳外語片《羅馬》也是一部自傳式電影。男主角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還憑藉出色表演成為了坎城影帝

法國選送拉德·利執導的電影《悲慘世界》申奧,該片曾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評審團獎。影片是在和女同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和愛娃·格林主演新片《比鄰星》的競爭中勝出的。

聚焦LGBT並斬獲坎城最佳編劇、同志金棕櫚獎的《燃燒女子的肖像》此前也呼聲極高,但由於該片與《寄生蟲》的北美發行商都是Neon,Neon已決定主推《寄生蟲》而《悲慘世界》背後的發行商是亞馬遜,沖奧希望更大

哥倫比亞選送的《猴子》獲得過今年聖丹斯電影節世界劇情片單元的評審團特別獎影片講述八個哥倫比亞游擊隊少年在山區基地中看守一名美國俘虜的故事,在遠離現代文明的原始環境中,人逐漸開始發生異化。

《猴子》在視聽層面展現出導演極佳的掌控力,攝影、調度和配樂全方位炸裂,體現出拉美地區電影獨特的美學風格。不過影片的北美發行商Neon跟《寄生蟲》是同一個,公關資源恐怕會向《寄生蟲》傾斜

(篇幅有限,各國全部申奧影片名單請於文末查詢)

《哪吒》參評「樂觀」在哪裡?

從1979年開始,中國電影人一直在衝擊奧斯卡《阿凡提》、《紅高粱》、《芙蓉鎮》、《黃河絕戀》都參加當年奧斯卡競選。

1991年,張藝謀導演的《菊豆》獲得第6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1994年,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獲得第6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2001年開始,中國電影進入大片時代,《十面埋伏》、《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曾沖奧,可惜沒有得到好成績。

2002年,還是張藝謀導演的《英雄》又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之後,我們再也沒有獲得過提名,但沖奧的腳步始終沒有停下來。

我們選送的電影,雖然每部電影都曾在內地市場捲起過話題和票房,但在奧斯卡的舞台上,都沒能得到認可。

甚至有人說,近幾年中國電影得不到奧斯卡是因為我們「自暴自棄式選片」

  • 2020:《哪吒之魔童降世》 導演:楊宇(餃子)

  • 2019:《邪不壓正》 導演:姜文

  • 2018:《戰狼2》 導演:吳京

  • 2017:《大唐玄奘》 導演:霍建起

  • 2016:《滾蛋吧!腫瘤君》 導演:韓延

  • 2015:《夜鶯》 導演:費利普·彌勒

  • 2014:《一九四二》 導演:馮小剛

  • 2013:《搜索》 導演:陳凱歌

  • 2012:《金陵十三釵》 導演:張藝謀


《戰狼2》太主旋律,《大唐玄奘》豆瓣評分5.3,《滾蛋吧!腫瘤君》格局又不夠大。

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送評的影片逐漸傾向於票房口碑大賣,且都是具有強烈文化輸出作用的影片。

《哪吒》這部電影的畫風與主要元素雖然是中國的,但它的價值觀內核是世界的,國外觀眾理解起來應該也不難。選這樣一部電影「沖奧」,普世層面是非常合適的。同時這也是中國動畫電影美學升級的一個指標,展現了國家電影產業的雄心和實力。

可以說,《哪吒之魔童降世》雖然不是那種最接近學院標準的影片,但在近年中國官方選的片單里,《哪吒》已經是一部宣傳意味最淡,美學意味、產業意味最濃的電影了。

並且從某個角度來說,參評的電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對於某種對外輸出的國家形象的認同。比如白俄羅斯、立陶宛、伊朗、北馬其頓共和國,這四個國家選的都是紀錄片,雖說紀錄片確實也可以參加,但紀錄片要想入圍繼而獲獎,可能性並不大。

而《哪吒》能夠參評的原因,還有網友提出了各種理由,總結下來大概有以下 5 點:

  • 1、現象級大爆款。《哪吒》憑藉精良的製作,在這個夏天大放異彩,這種不可複製的現象級爆款,保證了它的知名度。在奧斯卡這種有近萬人的評委規模之下,宣傳效果與知名度毫無疑問是一大優勢。


  • 2、國漫題材突破。在動畫史上,《哪吒》打破了無數的記錄,也創造了無數的記錄,如今更是中國動畫歷史上首次代表中國內地出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些「第一次」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對於動畫事業起到的推動作用是無法替代的。

  • 3、口碑的一致性。《哪吒》在中國票房已破49億,在北美上映後也得到爛番茄影評人85%的好評。哪吒確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國產影片,即便以奧斯卡的評判標準,也是經得起審視和推敲的作品。

  • 4、中國神話題材的特殊性。哪吒在我們中國是一個比較神話的象徵,能受到國人追捧,中西巨大的文化差異,也確實有必要讓世界都知道國產神話的魅力。

  • 5、現階段並沒有有觀眾廣泛認可並適合競賽奧斯卡的題材影片。國產電影如果完全按照「學院標準」來拍攝,在國內的票房大多不夠好,國內票房好的一般又不符合「學院標準」,這樣的情況下,不以對方標準來作為選擇需求,而以票房作為說服力也是一種有底氣的象徵。

奧斯卡是一個美國本土的、歷史悠久的電影獎項,它所考慮的評獎電影:第一是好萊塢電影,即美國本土電影;第二是英語國家電影;第三是西方世界電影;第四才是世界性的電影。

正如網友所說,奧斯卡實際上是美國的『國別獎』,獲獎的影片會摻加大量的意識形態因素

我們國家以前還老想著『沖奧』,但現在看淡了,我們就是要送符合我們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影片讓他們見識見識。」

我們確實需要承認,《哪吒》也好《戰狼》也罷,優秀,但是不足夠優秀,然而另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奧斯卡是一個優秀的標準,但並不是唯一的標準,更不是一成不變的標準。

日本影片早期表現不俗,有三部武士片獲獎,那時正是日本武士片輝煌時期,55年後就見不到日本影片的身影,而之後日本也沒有刻意追求「突破」,例如日本今年選送新海誠的動畫片《天氣之子》。

曾經,我們以拿獎為目的的時候,生產的影片必然是「糅合的」,當「恰好」沒有符合學院標準的影片時,拿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來參評就是一種合理的操作。

如今,《哪吒》的現象級與突破性,是中國電影人拍給我們自己看的。

我們選擇沖奧影片,其實更像是中國電影在向世界證明:

如今我們自己的電影進步了,不需要你們喜歡,但想讓你們知道,我們喜歡的中國好電影是什麼樣!

這樣看來,誰又能說《哪吒》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呢?

附:第92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完整報名名單(93部)

阿爾巴尼亞《代表團》

阿爾及利亞《帕皮卡》

阿根廷《英雄主義敗類》

亞美尼亞《漫漫長夜》

澳大利亞《浮力》

奧地利《歡樂》

埃及《有毒玫瑰》

愛沙尼亞《真相與正義》

愛爾蘭《加沙艷陽下》

衣索比亞《逆風奔跑》

白俄羅斯《首秀》

比利時《我們的母親》

玻利維亞《我思念你》

波赫《過失之子》

波蘭《基督聖體節》

巴西《看不見的女人》

巴基斯坦《紅鴿》

巴勒斯坦《必是天堂》

巴拿馬《我們都變了》

秘魯《彩塑男孩》

保加利亞《阿加》

冰島《白白的一天》

北馬其頓《蜂蜜之地》

丹麥《紅心女王》

多米尼加《放映情緣》

德國《系統破壞者》

厄瓜多《最漫長的夜晚》

俄羅斯《高個兒》

芬蘭《愚蠢成人心》

菲律賓《判決》

法國《悲慘世界》

哥倫比亞《猴子》

哥斯大黎加《螞蟻的覺醒》

古巴《翻譯家》

喬治亞《辛迪斯》

宏都拉斯《鮮血,激情和咖啡》

哈薩克《哈薩克汗國:金王座》

黑山《無盡往事》

荷蘭《本能》

韓國《寄生蟲》

柬埔寨《穿越時空的情歌》

加拿大《安提戈涅》

加納《阿扎里》

捷克《被塗污的鳥》

吉爾吉斯《極光》

克羅埃西亞《馬里》

科索沃《扎娜》

肯亞《蘇維拉》

拉脫維亞《轉移者》

黎巴嫩《1982》

立陶宛《時間之橋》

盧森堡《特拉維夫在燃燒》

羅馬尼亞《戈梅拉島》

孟加拉《阿爾法》

馬來西亞《馬拉選戰》

墨西哥《女服務員》

蒙古《馬》

摩洛哥《亞當》

尼泊爾《布爾比爾》

奈及利亞《獅心女孩》

挪威《外出偷馬》

南非《關節城市》

葡萄牙《遺產》

日本《天氣之子》

瑞典《然後我們跳了舞》

瑞士《伍德布魯斯的異想天開之旅》

沙烏地阿拉伯《完美候選人》

塞內加爾《大西洋》

塞爾維亞《彼得一世》

斯洛伐克《此處應有光》

斯洛維尼亞《愛的歷史》

泰國《落頭氏之吻》

突尼西亞《親愛的兒子》

土耳其《義務》

烏克蘭《歸途望鄉》

烏拉圭《換匯者》

烏茲別克《熱麵包》

委內瑞拉《不可能的身體》

希臘《當西紅柿遇見華格納》

西班牙《痛苦與榮耀》

匈牙利《那些曾經》

新加坡《幻土》

印度《印度有嘻哈》

印度尼西亞《我身記憶》

伊朗《尋找法里德》

英國《馭風男孩》

以色列《煽動》

義大利《叛徒》

越南《二鳳》

中國《哪吒之魔童降世》

中國香港《掃毒2天地對決》

中國台灣《誰先愛上他的》

智利《蜘蛛》

今年12月10日將公布從全部報名影片中選出十強的名單,明年1月13日將公布最終提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mRGtm0BMH2_cNUgFJ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