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猝死:熬夜趕工、忍飢挨餓,影視人的生命難道如此廉價?

2019-11-28     新片場

11月27日,因錄製綜藝節目《追我吧》而突然暈倒被送往醫院急救的台灣藝人高以翔,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35歲!醫院宣布原因為心源性猝死

隨後《追我吧》節目組也發布了聲明:

01

消息一出,全網都炸了!

一時間,不論是大眾還是娛樂圈,集體悼念高以翔。

《追我吧》節目組也瞬間成為了網友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節目組無辜嗎?

並不。

原因之一是有消息曝出:《追我吧》節目錄製的難度和強度實在太高了!高到藝人們的身體經常性崩潰,安全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節目組並沒有選擇延緩錄製進度,或者讓藝人進行充分的休息,而是繼續拚命錄製……

原因之二就是上面大家看到的:高以翔是在錄製節目時奔跑過後休克在了花壇,但他暈倒後並沒得到迅速的搶救

節目組也沒採取任何急救措施,這段時間至少有15分鐘,早已過了搶救心源性猝死的黃金4分鐘。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網友們扒出節目組強度太高的同時,那些藝人因節目錄製而出事故的老消息也傾瀉而出!

「費曼錄《爸爸去哪兒2》,眼角受傷縫針」;

「王寶強錄《真正的男子漢》時骨折,已住院」;

「樂嘉在錄製《了不起的挑戰》時,關鍵部位嚴重摔傷」;

「張傑錄製《王牌對王牌》節目時,用玻璃管吹桌球因缺氧暈倒,砸到凳子上導致面部淤青」;

其中跟高以翔同樣讓人心痛的,就是黃家駒

而2018年10月,李詠的病逝更與過度工作密切相關。還記得馬未都先生在微博上髮長文悼念,其中提及最多的就是李詠的敬業:早起晚睡,曾錄節目把自己錄吐了。

02

海恩法則指出: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錄節目好好的,為什麼會猝死?

因為這些綜藝節目錄製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隱患:

熬夜。

不得不說,如今國內綜藝凌晨錄製已經是常態。因為節目組考慮不周,導致明星、藝人、工作人員意外受傷或者致死的例子比比皆是!

還記得趙薇有一次說自己曾經在節目中,四天四夜只睡了3個小時!還突然有低血糖的感覺,她搖晃了下身體摸了一下頭,但周圍沒有一人有反應。

而像《追我吧》這種戶外競技類型的綜藝節目,也越來越受觀眾歡迎。

大家宅在家中看著電視機或電腦螢幕,藝人們在螢幕另一頭拚命地奔跑,營造出或緊張或搞笑的氣氛,讓我們娛樂。

這讓廠長想到了《娛樂至死》中的一句話:

電視是我們了解文化的最主要方式。於是,電視中表現的世界便成了這個世界應該如何存在的模型。

不管是什麼內容,也不管採取什麼視覺,電視上的一切都是為了給我們提供娛樂

難道,在消費主義已經極度膨脹的今天,我們還允許消費藝人的生命來換取娛樂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娛樂至死,如今卻真的變成了——娛樂「致」死!

是啊,這哪裡是「敬業」,而是玩命!

看到這裡,廠長只想質問這個節目組:相煎何太急?

綜藝節目的幕後工作者們,不論是策劃、導演還拍攝製作等人員,何嘗不也是高強度工作,連續幾十個小時熬夜奮戰?那為什麼也要逼迫藝人們一起熬夜錄製?

《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等等。

可是這條規定,在影視娛樂行業里只能一笑了之。

雖然關於996、007工作制的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現在都9012年了!問題沒得到解決,卻是頻發的事故和家人的悲痛。

最近的一個案件就發生在今年7月。某網劇劇組在北京殺青,而劇組的燈光師之一李勇軍,還完器材交了對講機,回到賓館。晚上9點半,李勇軍接到燈光組老大電話,說片子殺青了組裡聚個餐。但李勇軍回絕了,他說有點困,準備睡覺了。

直到次日下午3點,賓館保潔人員才發現李勇軍已經躺在床上不省人事了。送去醫院急救後,宣布李勇軍已經去世了數個小時……

更迷幻的是,沒有任何人跟死者家屬對接善後工作。對於勞動合同和保險情況李勇軍的燈光組老大也一口「不知道」。

一張該劇的通告上顯示:劇組的成員共同經歷了「漫漫一生中的短暫的672小時」。於是,李勇軍的家屬和老鄉們斷定李勇軍是由於工作過勞死而去世。但死因到底是什麼,還沒人知道。

(資料來自「娛理」)

在影視行業里,熬夜加班,24小時泡在片場和電視台里的例子並非只此一個。

廠長還記得,在採訪今年電視台一檔國家大型盛典70小時直播節目的導演時,他說:「70小時的直播,只睡了7個小時,節目結束後還有三天在單位值班。但廠長從他的描述中聽得出他心中的自豪。

試問有多少影視從業者,將敬業和創作當做自己連續工作24小時的理由?

另一位導演跟廠長說:「我們都對自己說,連續通宵拍攝可以,連續工作24小時都沒問題,大家都是這樣,這個行業就是這樣,你現在不工作,別人就會超過你!」

下面這位25歲的影視創業公司女CEO,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從未在12點之前休息過,凌晨1點的機場,凌晨2點的北京,凌晨3點的高速,凌晨4點的酒店,凌晨5點的辦公室。

傳說中的「沒有集齊凌晨風景系列的創業者不足以談人生系列」,談不完的項目,喝不完的酒,做不完的方案,開不完的會。

生活是工作,工作還是工作,晚上不敢睡去,早上不敢醒來,一睜開眼就是白花花的支出。

每天都不得不思考幾個問題:寒冬之下,如何保命?保命之後,如何立足?立足之上,如何突圍?身體上,似乎沒出什麼大毛病,也就是掉發一大堆,胸口隱隱作痛,急劇肥胖,內分泌不調,從此月經是路人。

於是,在這些人的「引導」下,這個行業越來越不把基本的人道當回事,不對不可以的事說不,美其名曰為了創作、為了事業

影視工作者,自此就徹底淪為了「影視民工」

03

然而,這樣的工作模式在行業內不能得到改善嗎?

我們還要以「默認」的姿態助漲這可怕的、喪失人性的工作制度備受推崇嗎?

一時間很多問題,我們無從知曉答案。

冷靜下來,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第一,在國內娛樂至上的媒體環境下,藝人眾多,眾口難調,節目組需要協調時間。

一位綜藝節目策劃告訴廠長:「即使通宵錄製很多情況下也不是節目組說了算,白天明星們要參加各種活動,晚上才有空檔期。但很多公司會坑藝人,工作安排的很滿了還要讓藝人熬夜接通告。要麼就是有些藝人想掙錢想紅,接通告接瘋了。自己也不注意身體。」

第二,成本控制。

在我國,影視行業酬勞基本是按天計算的,這就造成了節目錄製跟廣告公司一樣需要壓縮成本。做預算時拚命擠壓進度,壓縮製作周期,強迫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因為一旦機器開始運轉,場地、人工、藝人……每分每秒都是錢。

第三,行業門檻低,競爭壓力大。

相對於其他行業而言,影視行業並非高薪職業,但卻是熱門職業。因為入門門檻低,有相機的就能當攝影師,會畫分鏡能編故事的就能當編劇做導演。宣發、策劃,更是沒有統一專業標準去衡量,有很多人都是朋友、鄰居,甚至一個村集體出來乾的。專業非專業混在一起……這就造成行業內競爭壓力極大,一切都是為了生存,迫不得已

第四,從業者權益缺乏保障。

歐美和日韓的綜藝節目早期也有瘋狂的時候,但他們經過改善對節目製作有了明確的要求,還制定了很多規定也寫入了法律條文。

在電影工業發達的好萊塢,美國電影人有自己的工會,包含各大工種。成熟的工會制度保障了從業者和工會成員的合法權益。其中,僱主如期支付加班費、社會保險、工作時長以及對新技術的培訓和認證,都有完善的標準。戶外綜藝節目的現場醫療也必須到位,現場參與錄製的觀眾也要有明確的引導和應急疏散預案。謹防像高以翔這樣的不測發生。

然而,影視從業者權益保障和制度完善,在我國還任重而道遠

首先是需要國家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進行約束;其次是影視傳媒公司、電視台等單位也應該多出於人道主義精神考慮團隊和員工的身體健康,只有這樣公司也才能良性地發展。

最後,身體還是自己的,制度和外界因素始終不能成為我們消耗自己生命而連續工作的藉口。這樣的電影夢即使再偉大,也不是「可持續」的。

往長遠了看,雖然我們不可能在短期內達到像好萊塢工業體系一樣的標準,但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堅定以及勇敢地對那些會讓你受到傷害、有損身體的工作模式說不!為自己發聲,為同行的從業者們爭取權益。

在高以翔的微博話題下,演員宋佳寫下了這樣一句扎心但真誠的話:

「當熬夜變成敬業,當拚命變成應當,

當生命不在的時候,誰來保護誰。

高危職業,同行們熱愛的同時請保護自己,

愛護自己。」

正如宋佳所說,只有真正地「愛護自己」,我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更好地為了創作、為愛發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BrHtW4BMH2_cNUg2q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