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為我們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曾經在四九城風光無限的老炮兒六爺打過架、坐過牢,卻對自己的妻兒少有關心。兒子曉波一直對六爺心懷怨懟,直至一天,父子二人爆發了巨大的情感衝突,曉波負氣離家出走,不想與人糾紛,被新崛起的一代以小飛為首年輕頑主非法拘禁。為了解救兒子,六爺重出江湖,試圖用自己的規矩擺平事件,並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兒子曉波通過這件事,也終於發現父親對於自己深深的愛,放下心中的芥蒂,迎接自己新的生活。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老炮兒》火了,馮小剛飾演的六爺火了,有人說這是一部實實在在體現人情味的講述父愛的偉大作品,塑造了一個獨特鮮明的父親形象。尤其那句「自己惹的事自己圓,自己圓不了的他爹給他圓」,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可是在我們看來,六爺雖然很帥,可他到死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在中國,不合格的父親多的是!雖然很多父親都在努力想成為一個好父親,但是在社會壓力大、家庭模式複雜和自我成長不足的影響下,整個父親群體還是存在著好幾處大硬傷。
硬傷一:缺席孩子的成長
六爺確實是個好人,他會逼著小偷將偷來錢包里的身份證還給失主;可以熱情地給陌生人指路,但是他在兒子曉波嘴裡,卻是一個只會打架、家裡什麼都不管的父親:曉波和他媽流落街頭的時候,他卻跑路了;當他媽被撞死的時候,他卻在坐牢。被媽媽半放養長大的曉波對父親心懷怨懟,眼中有火、話裡帶刺,父子倆因價值觀對立而疏離、因對彼此的期待落空而失望。其實在這裡反映出來的,就是孩子在幼時缺乏父親的陪伴和教育。
劇中反映這一問題的不單單是六爺曉波這對父子,還有小飛一類的富家子弟也是。父親對於小飛來說只是一個的符號,而非一個有血有肉、富於情感的真人,雖然給了小飛豐厚的物質條件,卻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
很多研究證實了父愛缺失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關聯。美國父教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儘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卻有70%的少年犯出自單親家庭。美國很多問題孩子來自無父家庭。另一項全美調查發現:離婚家庭中學生的退學率(31%)是雙親家庭中學生的退學率(13%)的兩倍還多,單親家庭少女懷孕的百分比是雙親家庭少女的3倍。
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產生情感障礙,他們大多焦慮、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生活習慣不好。學者們把兒童的抑鬱、孤獨、任性與依賴行為稱為「缺乏父愛綜合徵」。
美國《父母》雜誌就曾這樣總結父親的獨特之處:
1.父親跟母親是不同的;
2.父親更愛與孩子玩鬧;
3.父親對孩子的推動作用更大;
4.父親使用的語言更複雜;
5.父親對孩子的約束更多;
6.父親使孩子更社會化,為他走進現實世界做準備;
7.介紹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
8.父親支持妻子;
9.父親更會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一部老炮兒,拍出了中國家庭的現狀——爸爸們都去哪了?或忙碌於自己的事業發展,或禁錮於老舊觀念,或沉浸在情慾虛華。一個社會不該以犧牲男孩的父性認同為代價,一個家庭不該以放棄父親的存在責任賭明天。
著名影星陳道明說過一句話:「我覺得男人最大的時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其實把所有該回家的人都召回家,這個社會就會安定許多。現在許多不回家的人,不是因為事業,而是泡在酒桌上、歌廳里。如果晚上每個家庭的燈都亮了,那也是一種時尚。」
好父親成長課堂
陪伴孩子其實很簡單,只需做到兩步:一,放下手機;二,每天只需15分鐘。可以讓孩子坐在身旁或者懷裡,給孩子大聲朗讀一本故事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個簡單的小遊戲,如果不知道該玩什麼,請去百度「親子遊戲」幾個字;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爬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植物和昆蟲。在陪伴的過程中,儘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一個擁抱等。
硬傷二:給孩子樹立錯誤的榜樣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是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而根據現代教育理念來看,父親也的的確確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之一,其一言一行,無不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炮兒》里的兒子曉波,他所有的言行舉止,哪一點不像他的父親呢?六爺一身傲骨,曉波也有,所以他面對強大的對手不服軟、不認錯,也不肯向家裡求援;六爺守規矩,曉波也不差,在影片中他最後告訴大家,根本沒和小飛的女朋友發生什麼,和小飛衝突,只是不肯服軟。張曉波頑劣惹事,遭遇拘留,不正是六爺自己過去頑劣的輪迴重複嗎?這種相似,不僅僅是刻印在基因里的,還是父親在與兒子短暫的相處中,一點點被模仿出來的。在兒子曉波的眼裡和心裡,這些行為都是一個父親的行為,不管對錯。
心理學家們對398名罪犯的父親進行了調查,其中183名罪犯的父親酗酒,120名罪犯的父親賭博、性放縱、不誠實。更重要的是,這些父親都沒有意識到子女的健康成長離不開他們的影響。
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也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模仿是男孩性別角色形成的基本途徑,父親提供一種男性的基本模式。有研究結果指出:與那些一星期內接觸父親不到6小時的男孩相比,每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男孩,更有男子漢氣質,他們所從事的活動更開放,他們更具有進取精神,也更願意去冒險。還有研究證實,男孩在4歲前失去父親,會使他們失去雄心和攻擊性,在性別角色中傾向於女性化,往往喜歡那些非軀體對抗性、非競賽性的女性化活動。
孩子需要從父親的身上,觀察到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同時會思考什麼是獨立和勇敢。
好父親成長課堂
很多父親在孩子面前會不自覺地說一套,做一套。譬如一邊教孩子遵守公共規矩,一邊在公共場合隨意抽煙隨地吐痰;一邊教孩子尊老愛幼,一邊又粗聲大氣地和年邁的老人吆喝。殊不知,對孩子而言,父親行為的影響遠遠大過語言。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通過孩子的眼睛,刻進孩子的心。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硬傷三:不能給予孩子更多的認同一邊是年輕的兒子,想要標新立異,想要活出人樣,進而離家出走,拿出此生不復相見的架勢;另一方面是逐漸變老的父親,想要維持自己的尊嚴,想要兒子回來,明明想念的要死,給寵物取名都跟兒子相同,卻死要面子,不願低頭。其實,他們都是在想要得到對方的認可,兒子想聽到父親說一次:兒子,你真牛!父親想要聽到兒子說聲:爹,你真厲害。為了得到彼此的承認,兩人撞得滿鼻子的灰。
如果六爺早年能多了解下兒子,正確地鼓勵孩子,兒子願意多聽父親說說,正在去了解父親的想法,相互之間能有一個人先低頭,而不是三言不合便火星撞地球地大起衝突,也許父子之間的矛盾就不會那麼大了。
父親影響出現得越早,有時間多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學習成就受到的影響就越大,父親是力量的象徵,代表著威信、力量,安全感。隨著孩子的成長在不斷增加對的父親認同,這樣才能很好的與身邊的人交往。而得到父親的稱讚、認同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得到朋友、學校與社會的認同。
好父親成長課堂
如果孩子走出家門時仍滿懷不安,或者在外面遭遇到挫折回到家,父親也要及時給與鼓勵。父親要鼓勵孩子走出去,多結交一些性格開朗、樂觀的朋友。爸爸應該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展示給孩子一個開闊的社交舞台,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人,讓孩子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還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裡做客。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開朗、樂觀。
硬傷四: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愛六爺是愛曉波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否則他不會不顧自己為曉波鏟事,不會在遇上危險時,掩護曉波脫離危險而陷自己於險境;在影片的最後,他拿出一份保單,上面的受益人想來也是曉波吧,這一份保單後來成了曉波開酒吧的本錢……
但是,一個好父親僅僅愛兒子就夠了嗎?不,最重要的是表達。
也許六爺的愛很深,但他的表達糟透了。從小丟著曉波不管不問,讓曉波吃了許多苦;六爺或許是心存歉疚的,但可以想像,他絕對沒有向曉波解釋,道歉。
曉波一走半年不回家,六爺必然是很擔心的。但他卻挺著不聞不問,也不去找。同在一個城市,如果六爺真想找到曉波,方法肯定很多,絕對不會出現想找找不到這種情形。歸根到底,這種態度也是六爺對曉波的表達。
最後父子見面,曉波知道六爺重視他,在乎他;可父子一交談,立馬又擦出了火花。六爺似乎忘記了他對曉波的虧欠,只想著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信條灌輸給兒子,結果適得其反。這仍然是表達問題。
一番周折,被私扣的兒子終於回來了,李易峰和馮小剛酒桌談心,矛盾背後深藏的父子情由此展現。曉波道出了自幼對父親的種種不滿,六爺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職,不禁老淚縱橫,無言反駁。
這完全是一個親子溝通出現了問題的典型案例。其實,當孩子遭遇挫折、沮喪、委屈和失敗的時候,他最需要的,不是安慰、批評,更不是教訓,而是一個值得他信賴的人,讓他哭,聽他說,了解他,接納他……孩子與成人一樣,如果父母能傾聽他們說什麼,他們會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有價值的,有被尊重的感覺;他們就會反過來尊重自己的父母,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
傾聽,具有「凈化心靈」的作用;傾聽,更是親子溝通成功的關鍵。在這個世界上,不愛孩子的父親很少,但不會表達愛意、不會跟孩子溝通的父親很多很多。在中國,當父親與孩子有了隔閡,產生了矛盾和爭吵,旁人會幫著解釋,「父親是愛你的,只是不會表達」。但是,如果你不會表達,那你就不是一個好父親。因為,愛的本意就讓孩子覺得溫馨、自在、有安全感,如果這份愛通過你的錯誤與不合適的表達,造成的效果適得其反,那它還有什麼意義?
好父親成長課堂
父親要及時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關心孩子的行動,不要總是拒絕孩子,如果還不能做到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可以通過繪畫、留便條的方式向孩子表達。切記:錯誤的表達方式還不如不表達,錯誤的表達方式會對孩子起到二次傷害。
願全天下的父親們,早日卸下「江湖老大」的偽裝,給你今生最重要的作品——「兒女」,一個真正的「爸爸時間」。
父親對男孩的自信、自尊、自我價值發展的重要影響,爸爸們,請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大家一起來看看中科院心理學博士羅靜老師給咱們上的育兒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