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摩托車的朋友都很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國外的很多小排量摩托車比國內車型漂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YAMAHA飛致150和飛致250,很顯然國外的版本更加先進設計感更強,國內的有點像別人玩剩下淘汰的!
而且在國內的進口摩托車當中,很少有品牌在國內推出小排量摩托車,幾乎看不見250以下的純進口摩托車。國外很多小排量車型十分精緻,對於國內摩友而言只能望眼欲穿,進入國內的腳步好像被一道天然屏障所阻擋。是什麼阻擋了它們進入國內市場?
價格原因
純進口進入國內成本高昂,相同的價格可以選擇更大排量的車型,另外冒然進來會面臨國內摩托車品牌的圍剿,曾試圖染指國內入門級市場的進口車型幾乎消失殆盡,比如曾今的山葉R15,川崎Ninja 250SL等等。
國人的多缸情節
中國摩友的多缸情節,讓很多單缸車型「死的很冤」,單缸好像不怎受待見,特別是賣的貴的單缸,在這個問題上進口小排量車型顯得尤為突出。花同樣的價格在有多缸車型的情況下,必選多缸車型。而那些高端小排量單缸車型,更是無法吸引國內大部分摩友。
排量為王的消費觀
同樣的價格選擇排量更大的車型,這幾乎是默認的。花幾萬塊買個小排量車型,是絕大多數車友所無法接受的,比如售價34980元的KTM 250 duke,大家都知道它很強,傲視同級車型,但卻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真正去買的很少,路上幾乎很難見到。這個價格可以買到國產500cc的摩托,大多數人都在想,你250再強也干不過500吧!
綜上所述,對於進口小排量車型的需求太小,真正願意為此掏腰包的人更少,不是它們不願意進,但凡以進口的形式進入國內的下場都不怎樣。目前國外的性能級小排量車型,除了以合資形式進入的阿普利亞GPR150之外,能存活下來的基本沒有。退一萬步講,那些小排量車型進來了你願意為昂貴的價格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