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失調會導致哪些疾病?這些症狀要警惕!(上)

2019-07-31     御頤生

什麼是腸道菌群?

健康人的胃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它們存在於身體各個角落:皮膚、鼻腔、生殖器、尿道或是消化道。

腸道內細菌總數多達100萬億,種類超過1000種,主要分布於迴腸、盲腸、結腸和直腸,以乳酸桿菌、大腸桿菌、類桿菌和梭狀芽孢桿菌等為主。大致可分為三類: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l 有益菌: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他們不僅可以合成各種維生素,參與食物的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還能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等。

l 有害菌:梭狀芽孢桿菌等為有害細菌,數量一旦失控,就會引發多種疾病,產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質,或者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引起腸道炎症。

l 中性菌:即所謂「中立細菌」,即具有雙重作用的細菌,正常情況下在腸道內發揮「正能量」,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

正常生理情況下,腸道內的各種細菌(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會按一定的比例進行組合和分布,不同菌種之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相互利用,使得腸道菌群在數量上和活性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這種生態平衡維持著人體消化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當人體內外環境發生改變時,特別是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腸道各菌群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敏感腸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細菌而乘機繁殖,致使有益菌、有害菌和條件致病菌的質與量產生變化,這種情況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當人體正常生理組合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引起臨床症狀就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症

研究表明,腸道微生態失調(菌群失調)可導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引起的高血壓;而且科學家進一步指出,共生細菌尤其是腸道菌群在調節宿主代謝、免疫和炎症上發揮了關鍵作用。腸道菌群失調可與各種疾病相關,包括肥胖、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癌症、抑鬱等。如何發現是否出現了腸道菌群失調,以下這些症狀要謹慎!

腸道菌群失調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一般來說,如果造成此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腹瀉、便秘、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

1、腹瀉

多數患者會發生嚴重腹瀉,或以耗時長的慢性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所以,在應用抗生素治療的過程中,若患者突然出現以下兩種情況(1)(2),即要考慮是否很大機率上發生了腸道菌群失調症。

(1)突然發生上述類型的腹瀉

(2)原有腹瀉突然加重

腹瀉多為淡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如蛋花樣。不同微生物造成的腹瀉情況大都有各自的特點,具體情況如下,可以對號入座:

2、便秘

如果人體腸道內的有害菌占了上風,那麼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腸道運動就會受到限制,如,腸蠕動減慢,腸絨毛擺動減弱等,這時就很容易造成大量大便殘渣藏在褶皺里,導致便秘。

3、口腔異味、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

益生菌參與胃腸道的消化,如果腸道菌群失調,就很有可能會出現腹脹、納差、噯氣、口臭異味等情況。

由此可見,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如果出現腹瀉、便秘、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臨床表現,再結合肥胖、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癌症、抑鬱等疾病的其他表現,謹防出現腸道菌群失調症哦!

那麼造成腸道菌群失調症的原因有哪些?具體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

御頤生下期為大家揭曉!記得收藏和關注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vNGSGwB8g2yegNDd3y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