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千年」的18歲契丹公主,為何頭戴神秘面具,與舅舅合葬?

2019-10-25     博物館大神

在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有一件堪稱鎮所之寶的重器:遼代的黃金面具。

遼代 金面具——陳國公主墓出土 科爾沁博物館藏.jpg

該面具採用捶揲工藝製作而成,長20.5厘米、寬17.2厘米,和一位成年人的臉龐大小相當。面具耳朵部位的紋路清晰可見,面部圓潤,眼睛雙睜,嘴唇微抿,刻畫了一位契丹民族女性的容貌。

這是一件為墓主人量身定製的黃金面具。那麼這件神秘面具的主人是誰?它又有什麼樣的傳奇故事呢?

神秘青磚,掀開千年遼代古墓的面紗

1985年的夏天,在內蒙古的奈曼旗,這個地方有個青龍山鎮,當時這個地方正在修水庫,開挖時,人們挖挖挖,「哐當」一下,就撞到了一塊青磚上,當時剛好有人認得,就說這磚叫「墓磚」!於是施工隊就趕忙跑到當時的奈曼旗博物館上報,後經考古人員的勘察,確定這是一座遼代的古墓。這座墓葬的規格,也是王侯級別的。墓主人是誰呢?

墓門

神秘的墓主人,與舅舅成親的陳國公主

根據出土的《故陳國公主墓志銘》,工作人員驚奇地發現,原來這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座、從未被盜的遼代皇族墓。墓主人是遼景宗的孫女,陳國公主耶律氏,與她合葬的則是他的丈夫,同時也是他的舅舅,駙馬都尉蕭紹矩。

合葬墓中的兩具古屍

這座墓與我們傳統合葬墓不同,我們社會中的墓葬基本上都是以男人為主,女人為輔的。但這墓葬不是以男的為主,是以女子為主。

這位陳國公主也很奇怪,沒名兒,她只有封號,歷史上只知道她姓耶律,如果你非得記住她叫什麼,你可以叫她耶律太平。

16歲公主,為何嫁給年長自己十多歲的舅舅?

陳國公主是蕭太后(遼景宗的皇后)的孫女,這位公主16歲的時候,嫁給了年長自己十多歲的駙馬都尉,叫蕭紹矩。陳國公主與駙馬其實是侄女與表叔伯的關係。你現在一聽像是亂倫,但這在遼代很普遍。墓誌中關於駙馬的介紹並不多,但查閱《遼史》可知,蕭紹矩死時年僅35歲。歲數不大,官職也不大,駙馬都尉。

(蕭太后畫像)


遼代皇族規矩很嚴格,婚姻只能在耶律氏和蕭氏兩族之間進行,所以我們有一個詞叫「皇親國戚」,就在這個圈子裡,你出不去。為了保證血統純正,但人的質量就可能不斷地下滑。

神秘的黃金面具 遼代貴族奇特的喪葬文化

經過考古人員的清理髮掘,合葬墓隨葬品共3227件,有許多製品是用金、銀、玉石以及瑪瑙、琥珀、珍珠等貴重材料製作而成。其中有遼白瓷、有河北的定窯白瓷、越窯青瓷、綠釉瓷器。當時的越窯盤子非常漂亮,北宋初年的越窯隱約還帶有唐風呢。

出土的金冠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文物就是這件黃金面具。在遼代貴族墓葬中發現的金屬面具、銀絲網絡等,主要的功能就是為了把屍體籠絡住,讓屍體保持完整,而不會因為停屍時間過長導致屍身散亂,有損主人的生前形象。那麼,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的這兩具黃金面具和銀絲網絡不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級最高的。

金面具厚有0.05厘米,就是半毫米厚,是依據公主的臉型用薄金片捶擊成形,它是半浮雕狀。臉型圓潤,雙眼圓睜,鼻樑狹長,鼻翼略寬,抿唇,呈現安詳、平靜、端莊之態。

面具周全有33個小孔,作為連綴網絡之用。公主死時候不大,年僅18歲,這件面具儘可能地表現她的年輕。眉、眼局部捶鏨,製作精細,將她那面龐豐圓、上額舒展的特點表現無遺。過去遼墓中曾發現過銀面具、銅面具、鎏金銅面具,都不如這件純金面具珍貴。

有種金屬工藝,今天叫捶揲yè,過去老古玩行都叫它捶揲dié,這捶揲是沒有模子的,手藝人看見你長什麼樣,直接照著就捶出來了。

錘揲工藝圖

你們就想,當時這樣一位工匠,沒名兒,看著陳國公主年輕的面容不斷地捶打,捶打出如此精緻的金面具,我們真的要發自內心地感謝這位不知名的工匠,正是因為他的手藝,才讓我們目睹了年輕美貌的陳國公主。


部分出土文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ifkHm4BMH2_cNUgVK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