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頭裡蹦出來之前,猴哥在幹嘛?

2019-08-20     博物館大神

古今中外的神話傳說讀多了,就會經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碰見老朋友。即使穿越千百年的時間和十萬八千里的距離,也可能在兩個神明身上找到一絲血脈聯繫。比如大家童年的英雄——孫悟空,和古印度神話中的勇士——哈奴曼。


在學術界,關於孫悟空是不是「進口」古印度哈奴曼形象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歇過。根據老一輩考證達人胡適、陳寅恪、季羨林的悉心研究,猴哥確實有可能是一隻來自古印度的猴兒。但魯迅卻執著地認為它就是一隻土生土長的猴精兒。

淮渦水神無支祁


魯迅認為孫悟空的形象正是在淮渦水神無支祁「神變奮迅之狀」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胡適在《西遊記考證》中說:「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 乃是從印度進口的。我依著鋼和泰博士(Baron A. Staël-Holstein)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紀事詩《拉麻傳》(Rāmāyana)里尋得一個哈奴曼(Hanumān),大概可以算是齊天大聖的背影了。」



古印度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史詩叫《羅摩衍那》,只要看過《羅摩衍那》的人大抵就會選擇認同胡適的觀點,因為兩者的相似度太高了。

該史詩主要講的是王子羅摩(Rāma)和美女夫人悉多(Sita)的故事。羅摩是印度教中獲得「三步就能夠走遍世界」技能的主神毗濕奴的化身,魔王變作討飯的大神擄走了悉多,這可急壞了羅摩,在路過猴王國時,羅摩打算與猴國結盟尋求幫助,這時候,猴哥就該出場了……

deng deng deng,就是這貨

來,打個招呼。


神猴哈奴曼


哈奴曼自帶吃貨屬性,據說剛生下來時看到太陽,以為是橘子還是芒果什麼的,一把抓過來就要啃下去(我們的悟空愛吃桃兒,蟠桃~)。大神因陀羅一看,不好!迅速用雷電擊中了猴哥下巴,太陽這才僥倖活下來(替太陽感謝天竺猴哥不殺之恩)。

看來這哈奴曼也不是個讓人省心的主兒。



身為風神的兒子、猴王國第一武士,哈奴曼和後來的孫悟空一樣勇力無邊,神通廣大。

悟空會駕筋斗雲,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哈奴曼是空中飛猴,一縱身就能從印度跳到欏伽(也就是斯里蘭卡)。



悟空七十二變,哈奴曼能大能小,變化多端。

哈奴曼能變成巨猴,和惡魔搏鬥,也可以化成蟻人,避開魔王的箭雨。當羅摩兄弟被困時,哈奴曼曾變作蒼蠅飛進魔宮找他們。



兩人都喜歡鑽進別人肚子裡搗蛋。

哈奴曼曾鑽進海妖肚子裡,用手撕爛了他的五臟六腑,然後鑿了個洞,逃了出來。至於悟空嘛,大家都記得……



嫂嫂,我要出來了,你張開嘴

悟空大鬧天宮,哈奴曼則大鬧魔宮。

在魔國被抓後,魔王部下點著了他的尾巴,猴哥帶著熱氣騰騰的尾巴,蹭~飛到牢房外,橫穿整個斯里蘭卡,於是乎~~~~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整個城市都在猴子尾巴的引火下,放起了煙花……當然,猴哥安然無恙。只可惜沒有燒出個火眼金睛,要不然,就和孫悟空更像了。




悟空做過「搬山道人」,背起金角大王召喚來的須彌、峨眉二山。哈奴曼也背過山:

羅摩的弟弟在戰爭中中了箭,需要喜馬拉雅山上的還魂草救命,哈奴曼飛到仙山,一伸手,藥草卻如同穿了隱身斗篷般消失了。

哪裡來的妖怪,敢跟猴哥玩躲貓貓?

哈奴曼一氣之下背起了將整座山峰。



如此看來,逆天的哈奴曼和悟空簡直像是一對失散多年的兄弟,難怪當年胡博士考證《西遊記》時腦洞大開,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

如果真按胡博士所說猴哥是一隻天竺猴兒,那麼當年保唐僧西天取經的過程其實不過是回家探個親而已!

俺老孫又回來啦!


一些學者之所以不贊同孫悟空的原型來源於哈奴曼形象一說,大多是因為:

1、哈奴曼的形象雖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但他充其量不過是個能幹的臣僕而已,而且,還是配角;

2、根本不具備孫悟空的叛逆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大無畏戰鬥精神

3、漫長的中印文化交流過程中始終沒有找到《羅摩衍那》曾經進入中國的證據

4、中國神話傳說中,有大把英勇的猴形象,沒必要搞什麼進口


不管孫悟空是不是受到哈努曼的影響,兩位神猴帶來的故事樂趣都是相同的,都是神通廣大而且極有正義感的討喜角色。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雖然已經消失了,但其影響力仍舊存在。

除了宗教外,古印度文明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的文明深深地吸引著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文:觀復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就點贊轉發吧!關注【博物館大神】,我會每天推送精彩傳統文化知識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CP1dW0BJleJMoPMMu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