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生的差別在哪裡?這位懂孩子的「觀察員」這樣說

2019-07-31     藝教新周刊

青少年全能主持成長綜藝《我是小主持》的現場,迎來了最懂孩子的觀察員——三位深耕基礎教育多年的杭州名校校長。

他們分別是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校長俞國娣、杭州市時代小學校長唐彩斌、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校長黃燕明。

左一為黃燕明校長 左二為唐彩斌校長


右一為俞國娣校長

舞台上,三位校長與小主持們親密互動,在一問一答間,引導小學員進行深入的思考,增加了節目的維度與深度。

錄製結束後,我們特別邀請三位校長,從「小主持」擴展開來,一起聊聊「藝術教育」這件事。

本期校長專訪的嘉賓是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總校長黃燕明。

黃燕明

北京外國語大學

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總校長

黃燕明校長教學經驗豐富,曾任杭州拱宸中學副校長、杭州樹蘭實驗學校校長、杭州江南實驗學校校長,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校長。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黃燕明老師是杭州市中學語文教研員、杭州市語文教研大組副組長、浙江省「中語會」理事、杭州市「中語會」副會長。

藝術教育Q&A

Q: 今天來到《我是小主持》的現場,看完小學員們的表現,有什麼感觸嗎?

A:我感觸最深的第一點就是這群小學員的「自信」,我發現現場所有的孩子都很鎮定和自信;第二點,他們的語言表能力非常強,無論從語音語調、表情動作還是節目內容的設計都很棒;第三點,這些小朋友的學習能力都很強。班主任向我們介紹,這些節目很多是小朋友自己準備的,像李白杜甫的故事,我覺得這都體現了這群孩子的學習能力。

Q:那有沒有哪個學員的表現讓您印象深刻?

A: 我印象最深的小學員是劉貝諾,她吐槽媽媽的那個節目講得真棒。既搞笑又流暢,模仿得惟妙惟肖,讓我印象很深。而且她在辯論環節中表現也很好,一個8歲的孩子能反應這麼快,在舞台上自信大方,我覺得很棒!

Q: 您認為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成為一個好的主持人?

A: 首先當然是語言的要求,其次我認為還有在舞台上展現出的颱風,對自己自信,當然更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識,因為在主持時會面對各方面的東西。

Q:您認為《我是小主持》的舞台會對這群小學員有怎樣的影響?

A: 在我看來,《我是小主持》這樣的舞台會讓這群孩子終身受益。在這樣大的舞台上有過這樣的體驗之後,他們在學校的舞台,在班級在家庭里都會更有信心,更敢表達,也更善於表達。

Q:能不能介紹一些您所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在語言表演領域的情況?

A: 我們學校也有非常優秀的小主持,浙江電視台少兒頻道的簽約小記者。我們學校的節日也很多,每個節日也都會有很多的活動需要學生擔任主持人。

雖然採用固定的人選,學校會很輕鬆,但這不利於學生的培養,所以我們堅持不用固定的學生主持,而是不同的學生輪換來嘗試,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鍊。

Q:學校面向國際,那麼在與國際的學生接觸交流中,您觀察到的中外學生的差異?

A:我觀察到的最大的差異就在於自信心。我們學校的孩子有許多跟國外孩子交流的機會。其實學習成績也罷、才藝也罷,我們的孩子都不會輸。但每次到展示環節,老外的孩子都很自信,儘管內容並不成熟,但我們的孩子會推推搡搡,自信心很不足,但現在也有在改善。

我個人很喜歡看體育,我觀察到一些類似的情況。外國運動員在接受採訪時往往侃侃而談,我們國家的運動員就會顯得有些拘謹,不太愛說話,當然最近有一些變化了。

Q: 從語言藝術展開到更廣的藝術教育,您怎樣看待藝術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A:藝術教育也可以說是全人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除了藝術專業能力的提高,藝術教育對一個人整體的精神文化素養、審美素養的提高,甚至是文化課的成績都是有幫助的。

現在的教育體制重視刷題,藝術教育對人成長潛移默化的作用被忽視了,我個人非常建議學校多開展藝術活動。

Q:在您的藝術教育實踐中,您對於藝術教育有沒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A:藝術教育重點在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我觀察到在進行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孩子們會變得更加開朗,也會體現很強的組織能力,我認為這是十分重要的。

Q: 學校的藝術培養的目標是?

A: 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生主要面對的是出國,所以我們在藝術教育實踐中,除了培養藝術技能,會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相應的組織能力。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於2017年9月正式開學,辦學規模為全日制小學、初中、 高中。

學校秉承「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辦學理念,致力於培養具有「強健體魄、家國情懷、科學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未來精英。

學校每年都有藝術節,讓學生有機會展現藝術才華,培養審美能力,每個年級都有四大類上百門選修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fNSSGwB8g2yegNDGpa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