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網絡的巴黎聖母院新塔尖,是一對中國小情侶「抽空」設計的

2019-08-09     藝教新周刊

距離巴黎聖母院大火已經過去了將近四個月。

巴黎聖母院的代表塔樓和尖頂被大火吞噬的畫面至今仍然刺痛著巴黎人民的心。

大火燒毀的不僅是這座經歷近800年風雨的建築傑作,更是那些銘刻於建築上的歷史、藝術、甚至是許多人的回憶。

大火過後,法國總理菲利普立刻宣布重建,還提出要在國際範圍內舉辦競賽,徵集巴黎聖母院塔尖重建的最佳方案。

全球設計師們開始踴躍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一些大公司也著手組織起了「巴黎聖母院重修方案競賽」,以徵集來自世界各地對於巴黎聖母院未來模樣的解讀與期待。

其中聲勢最為浩大的,要數獨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所舉辦的設計競賽——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

從6月初開始接受設計師的參賽作品,GoArchitect收到了來自56個國家的知名建築師事務所的226項方案。

這場競賽主要以關注著巴黎聖母院重修方案的人們和雜誌讀者的投票為評判標準,把決定權交到了大眾的手上。

最終,作品「巴黎心跳」(PARIS HEART BEAT)獲得3萬+的投票,拿下冠軍!

值得驕傲的是,冠軍作品「巴黎心跳」來自兩位中國設計師蔡澤宇和李思蓓。

這兩位中國出身的設計師用怎樣的設計感動了世界呢?

「巴黎心跳」

蔡澤宇和李思蓓的設計方案名為「巴黎心跳」。

他們講巴黎聖母院的塔尖分為三部分。自下而上,分別為鏡面屋頂(mirror roof)、城市萬花筒(city kaleidoscopic)和巴黎時間膠囊(Paris time capsule)。

在他們的設計中,這三個部分都將以鏡面材料重塑。

橫截面積最大的鏡面屋頂會不斷映射巴黎城市的風景,每時每刻,建築都會有不同的模樣。

在這樣的設計中,建築、城市和時間建立起了無比緊密的聯繫,也為整體設計營造出一種新鮮而深刻的氛圍。

接下來的兩大設計則更體現出兩位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在四個月前的大火中,巴黎聖母院代表性的玫瑰花窗也被燒毀。

為了紀念曾經無比美好的花窗,兩人設計出「城市萬花筒」,作為一個全新的、現代的花窗。

塔尖內部使用了鏡面發射的設計,創造了一個萬花筒。

光線透過這些鮮艷的玻璃窗,自然而然地被帶上了顏色以及陰影感。

全新的設計充分詮釋了巴黎聖母院玫瑰窗的美。

最後,我們來到整個設計最大的亮點,最頂部的「巴黎時間膠囊」。

兩位設計師在尖頂的最頂端部分用了磁懸浮的技術,使頂部漂浮在空中。

不僅如此,這個時間膠囊還可以有節奏的上下移動,宛若這個城市的心跳。

這個頂端每半個世紀會開啟一次,故稱為時間膠囊。大部分人一生中都會有一次,也僅會有一次看到時間膠囊打開的盛景。

在這裡,人們回憶,人們懺悔、人們祈禱。

在兩位設計師的介紹中,新尖頂將作為宗教標誌,代表了人類的記憶、存在,為人們帶去信仰和希望。

不得不說,重塑的每一部分,都被這兩位設計師賦予了回顧歷史,折射未來的意義,承載著巴黎這座城市的變遷。

歷史和未來的巧妙連接,正是他們心中新巴黎聖母院該有的感覺。

這樣看來,新的巴黎聖母院將在鏡面中反射出巴黎美景,其頂端還將有節奏地跳動,還有什麼名字比「巴黎心跳」更合適的呢?

這個設計不僅是得到了投票人的認可,更是被不少業內媒體稱讚:「獲獎作品為巴黎塑造了真正的心跳」。

神仙設計背後的神仙設計師

精彩的設計背後,是兩位懷抱理想的優秀年輕設計師。

而讓我們羨慕嫉妒的是,這兩人還是一對情侶。

先看看他們的個人履歷。

男生蔡澤宇1992年出生在杭州,大學就讀於清華大學,後前往康奈爾大學深造,目前就職於美國SOM建築事務所。

女生李思蓓來自北京,比蔡澤宇小兩歲,大學就讀於北京工業大學,本科畢業後進入康奈爾大學深造,目前也在美國SOM建築事務所工作。

SOM建築設計事務所在建築設計界是什麼地位呢?我們外行人可以從這些新聞里略知一二。

這麼年輕就能進入世界排名如此靠前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他們的實力不證自明了。

在感嘆他們優秀之餘,小編也藉機了解了這位來自杭州的高材生蔡澤宇的成長故事。

蔡澤宇出生在一個書香家庭,父親是現任浙江工業大學的黨委書記。

「他從小就對自己有一套完整的規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蔡書記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子。

蔡澤宇從小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小學就讀於求是小學,初中就讀於文瀾中學,高中就讀於學軍中學。

「他是班裡的學習委員,各科成績都很優秀,高中時期,成績穩居班級前三,年級前五。」他高中班主任劉武林回憶說。

他的理科素養高,舉一反三的發散思維和運用能力很強,同時,又認真勤奮,做事很有條理,高三時便取得了物理競賽浙江省賽區一等獎,也因此被保送至清華大學。

除了成績優秀,蔡澤宇還是班級籃球隊的主力球員,曾帶領全班拿下了年級籃球聯賽的第一名。他的繪畫功底也很好,在高中時他會參與班級黑板報的製作。

聽到蔡澤宇獲得了此次設計大賽的冠軍後,班主任劉武林說:「很為他開心,但他取得這種成績,一點也不意外,他一直都很優秀。」

真是一路優秀啊!

神仙設計師的建築情懷

看完他們的新聞,最讓小編驚訝的是,這次的冠軍作品還只是兩人「抽空」做出來的。

蔡澤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能得到這次設計比賽的冠軍,他和李思蓓都很吃驚。

」因為平時兩人要上班,他們只能利用周末和工作日下班後的時間,一次次進行頭腦風暴並進行分工合作。「

蔡澤宇透露,兩人都對巴黎聖母院有著不一樣的情結,這也是他們能設計出如此有溫度的作品的原因之一。

蔡澤宇在童年時期就曾被巴黎聖母院的恢弘所震驚,而在歐洲實習期間更是專程前往膜拜,李思蓓在歐洲的志願工作期間也曾參觀過巴黎聖母院。

儘管兩人參觀巴黎聖母院的年齡、年份、故事背景都不相同,但都留下了很多相似的感觸。

兩人都被它那極具專業性的比例、巧妙的照明以及空間設計所震撼。同時,也被聖母院那宏偉、優雅和寧靜的氛圍所感染。

在火災發生那天,兩人看著塔尖倒塌的視頻,心痛不已。從那時起,他們就在心裡構思起自己心中新的塔尖的模樣。

從他們的設計方案里,我們也能看出兩人對這座建築投注的深厚情感。

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曾經說過,「建築是有生命的,它雖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蘊含著人文思想。」

雖然是一次非官方機構主辦的設計大賽,獲獎的設計方案不能在現實世界中實現,但兩人合體呈現的神仙作品也讓我們看到了建築設計表達的創意和深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WAZkmwBvvf6VcSZWN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