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文容易得分的結構有以下三種: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部分高中生都不會寫議論文,甚至怕寫議論文,因為不知道從何寫起,怎麼論述。不少同學到了高三仍然如此。
於是,大量考場文章要麼文體「四不像」,要麼平鋪直敘,「一地雞毛」,要麼淺吟低唱,偽文藝范。能寫一篇相對規範的議論文,成為高中生學習的難點與重點。
與此同時,十幾秒最多一分鐘定生死的考場閱卷模式,決定了誰的文章切合題意、結構清晰,誰就更容易拿到高分,這個確是事實!當然,再加上文筆優美、卷面工整,就更是如虎添翼。
多數考生被逼著收斂個性,講求穩妥,也多少有些迫不得已。我們也建議,考場作文還是「穩」字為先,個性為輔。穩了,再有亮點,高分數節節高;不穩,劍走偏鋒,剁手又砍腳。
因此,我們借鑑高分作文的常用結構,撰寫了這個作文指導和配套課件。
誠然,文無定法,所謂「結構模式」主要針對「戴鐐銬跳舞」的考場訓練,且適用於議論文寫作基礎弱的學生,而不包括自由的文學寫作。
且,在學會運用結構模板,能熟練行文之後,再靈活應用,有所創新與突破。
高考議論文容易得分的結構有以下三種:
1、並列結構
並列式結構,也叫排比段式結構。這種結構的特點是對中心論點進行分解,從它涉及的幾個主要方面,以並列的結構來進行分析。幾個段落之間的關係是並駕齊驅的,沒有明顯的主次關係,乃至可以顛倒順序。它們好比是一字排開、陳列整齊的幾個人,呈現在我們面前。並列式結構的好處是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作者容易把握,讀者更好理解。而其不足則是相對板滯,缺乏靈動感。
比如2016年全國Ⅰ卷的漫畫作文,其寫作核心是批判「唯分數論」、「教育的衡量標尺不能太狹隘」。有一篇57分的高分作文的結構就是如下並列層次:「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分數波動」;「老師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生如何自我評價學習成績」。三個角度,思路明晰,一目了然,且也很能證明中心觀點,你說呢?
再比如,寫一篇題目為「家國情懷」的作文。第一層可以闡述「家國情懷是個人修身的要點」。第二層可以闡述「家國情懷是社會發展的需求」。第三層可以闡述「家國情懷是衡量新時期合格公民的重要標準」。這三層即並列式結構或排比段式結構,它從三個角度闡述了「家國情懷」的意義。
特別提示:筆者根據多年的高考閱卷經驗,可以肯定一點的是,高考中可以使用並列段,也有一些用排比段的文章確實拿了高分(一般卷面非常好,文采不俗),但我們建議不使用太過呆板的排比段結構,尤其不要使用「引題+3個排比段+結尾」的五段模式,且3個排比段之間,沒有邏輯關係,純粹堆砌,彼此雜糅。不妨使用「引題+分析闡述觀點+2個並列段+聯繫實際+結尾」的結構模式。其中「2個並列段」,也就是兩個並列角度來闡述主題,「聯繫實際」則是再聯繫社會實際和個人實際寫一個縱深論述、拓展分析的段落。這樣,文章的結構就有點起伏,更顯靈動。
遞進式結構
遞進式結構的特點是,分析闡述問題時,各層次之間按照層層深入、步步發展的關係,圍繞中心論點,來構架文章。遞進式結構是大多數優質議論文所採用的。而最容易掌握的遞進式結構可以歸納為:「是什麼(提出中心論點)」「為什麼(證明中心論點:列舉事例,分析道理)」「怎樣才能這樣(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2019全國Ⅰ卷高考作文題,寫一則關於「勞動精神」的作文。第一層可提出中心論點:勞動,是美好生活的源泉,也是創造精神財富的源泉。第二層圍繞中心論點集中筆墨去闡述:「人為什麼要有勞動精神?」這一層可以闡述的角度很多。比如:可以闡述「勞動可以創造物質財富」「勞動可以創造精神財富」、「勞動是實現個人夢想的重要途徑」「勞動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動力」等等。第三層主要論述「怎樣才能培養勞動精神」。這一層可以闡述「每個個體認識到勞動精神的重要性」「家庭養成鼓勵勞動的良好氛圍」「學校教育要加大勞動教育的力度」等等。邏輯更顯縝密,行文更顯靈活,是不是?
3、對照式結構一
對照式結構,就是把兩種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面性,加以對比,形成正反關係(類比關係,實虛關係等),以達到烘雲托月的作用,使中心論點更顯得有理有據。當然,對比必須鮮明、強烈,類比則要關聯緊密,水到渠成,這樣才能使文章具有說服力。
比如2018年高考全國卷II作文題(「倖存者偏差」、「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將「表面認識的危害」與「深入本質的好處」、「統計學家沃德的正確認識」和「英美軍方的錯誤做法」做對比闡述。
比如2018年全國卷III高考作文題(「三句標語」)可以寫「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積極意義和歷史局限做對比;也可以把「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和「2005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做對比(類比)分析。
再比如,寫關於「勇敢」的作文,可以將「勇敢」與「懦夫」、「勇敢」與「魯莽」做對比。這樣寫可以使文章顯得有開拓性,中心論點也顯得突出。
當然,以上三種結構絕不是對立的,並列式結構與遞進式結構中間也採用對照式,互為補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靈活運用,相得益彰。比如使用了並列式結構,寫兩個主要語段,然後再加上反面對比。比如使用了遞進式結構,但某一個部分內部又有並列結構。
2、以下來自教師群分享的作文結構模式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