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二郎擔山趕太陽

2019-10-26   名相伊尹

鎮平、內鄉和鄧縣三縣交界的地方有三座小山:東邊的一座叫先主山,西邊的一座叫寺山, 南邊的一座小山叫踢腳山。這三座山相隔不遠,當中有個山村叫義和村。村西頭有一 口大井,叫 二郎井。離三座山不遠還有一座小山叫驚子山。這都是當年二郎擔山撞太陽時留下的。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九個日頭。這個還沒有落,那個就又出來了。大地上凈是白天,沒有夜晚。人們頂著毒日頭,成天幹活,老不能休息,大家都累得腰酸腿疼。上帝派二郎神去降服那九 個日頭。二郎神就擔著大山,攆起天上的日頭來了。

二郎擔山攆太陽的事兒傳到九個日頭耳朵里,它們就都小心提防著。二郎擔著兩座山在天上, 從東方攆到西方,又從西方攆到東方。他攆得快,日頭跑得快。就這樣,轉了一圈又一圈,終於 還是撞上了兩個,把它們壓在山底下,撞上一個,壓住一個。有一個日頭眼看就要被二郎攆上了, 它心裡一急,就一頭鑽到路旁的馬齒菜下面,總算躲過了二郎的追趕。不過它再也不敢出來了。

直到現在,馬齒菜曬不死,就是因為它下面有個日頭跟天上的日頭抗膀子的緣故。就這樣,天上 的日頭一天天少了,天氣也沒有先前那麼熱了,白天也短了。

當二郎攆到最後一個日頭的時候,他還是不肯罷休,非把它壓完不可。免得老百姓再受毒日 頭的苦楚。這時候,人們看到每天能黑一半,明一半,白天幹活兒,晩上休息,再好沒有了。於 是就跟二郞說:「別攏了,留下這日頭吧!」那個日頭一聽人們為它求情,也連忙哀求道:「留 下我吧,我一定規規矩矩,早上按時出來,晩上按時下去。」二郎想了想,就點了點頭。這才停止 了追趕。不過還不大放心,就對那個日頭說:「你要是說話不算數,可別怪我無情!」那個日頭 連忙答應。二郎也就擔起大山回去了。

當二郎擔著山走到伏牛山前懷的時候,正趕上天下雨,路上泥大難行,腳下沾著厚厚的泥巴, 越走越沉,越走越拖不動。他十分惱火,一氣之下就用力甩了 一下。誰知因為他使勁過猛,「咔嚓」 一聲扁擔閃斷了,兩座山也掉了下去,一座成了現在的「先主山」;一座落下地時,恰好折成了兩 半截的扁擔從空中落在它上面,壓了兩道深槽,把山分成三截,鼓起三個疙瘩。這就是「寺山」。 今天從東方老遠望去,這座山的三個高峰兩個凹,就是當年扁擔壓的痕跡。這兩座山半腰還有兩 個扁圓洞,就是當年的扁擔眼。腳上甩掉的泥塊飛在不遠的地方,鼓起一個堆,這就是「踢腳 山」。

扁擔斷了,二郎神就趁勢坐下來歇息。他因為跑得渴了,發現地下有一個小水坑,用手指往 下一揮,就成了 一 口井。水咕嘟咕嘟直往外冒。二郎一喝,涼甜解渴。後來人們用磚把井圈了圈, 就起名叫「二郎井」。

二郎又往西走了不遠,肚子餓得咕嚕咕嚕響,就找了幾塊石頭支起螯子烙醵做飯。後來留下 的灰堆成了一座小山,就叫「螯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