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歷史古遺址

2019-11-18   名相伊尹

一、開封故城

遺址在今朱仙鎮古城村,系春秋時期(前743年至前701年)鄭莊公築,當時此地為鄭國東北邊境,莊公在此築城電兵,命名啟封城,秦在此置啟封縣,西漢因避景帝劉啟之諱,改「啟」為「開」,名為開封,東魏天平元年(534年)置開封郡,北齊撤郡留縣。唐延和元年(712年)移縣治於汴州,該城漸衰廢,淪為一般村落,現遺址處,城牆夯土層清晰可辨,殘高8米,寬8米許,長100餘米,周圍有漢代的陶片和碎磚瓦,建國初曾於此地出土西漢時期的器物及早期的石器等。

二、蓬澤

古澤名,亦名逢澤、蓬陂、蓬池、百尺陂等,在今開封城東南12公里處。春秋宋地,戰國屬魏。本逢忌之藪,惠王廢以賜民,周顯正二十六年(公元前343年),秦公子少官率師會諸侯於此,此地向為漁獵匯水之區,唐玄宗更名福源地,禁漁采。天寶初士大夫楔飲於此,後歷經黃水淤填,早已湮沒。

三、小黃城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開封縣城東北12公里處(今小黃鋪村附近),因黃水得名。戰國魏邑。漢置縣,屬陳留郡。漢高祖母昭靈後葬此。晉泰始元年(265年)封魏廢帝曹奐為陳留王(陳留國),移治於此。北齊廢入陳留。唐初復置縣,貞觀元年(627年)廢入浚儀。

四、倉垣城

系長垣敝城,在今開封縣城東北15公里,袁坊村附近,漢為浚儀縣之倉垣亭。陳留相畢邈治此,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石勒攻殺晉將王堪於此。東晉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伐秦克倉垣。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魏將滑稽陷倉垣,陳留太守嚴棱降,魏仍置郡於此,久廢。

五、臨蔡關

古關名。在今河南開封縣西南14公里大關頭村附近,五代周世宗顯德中導汴水入蔡河,命水軍駕戰船沿潁入淮以伐南唐,置關於此,以臨蔡河為名。金朝末年關廢,居民仍稱此地為關頭。

六、通津關

在今開封城東北20公里埽街處,五代周世宗顯德四年(957年),疏汴水入五丈河,以通齊魯舟楫,置關於此。元時河淤,關廢。

七、八角鎮

古鎮名。在今開封城西15公里,隴海鐵路韓莊車站南1公里八店村。宋時,已成鎮,唐光啟二年(887年),秦宗-權敗朱全忠於此。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少保梁師成被貶為彰化軍節度副使,行及八角鎮賜死。金天德二年(1150年),開封府統軍司在此屯有重兵。明嘉靖時,已改名為八角店。昔日鎮內商業發達,廟宇甚多,後經歷代兵燹水患,商業衰落,廟宇無存,清末淪為一般鄉村。

八、東雙泰古井

明清時,朱仙鎮所產竹杆青酒頗負盛名,據說是用這口井的水所釀,其味甘甜,香氣四溢,此古井依然存在,年代無從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