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束胸簡史:我最輕鬆的時刻,就是脫下內衣的瞬間

2020-02-12     LicorneUnique


貴族小姐,一個風光無限的名詞。她們昂首優雅走過人群之中,只留下一陣動人清香。但轉個角、無人處,你或許會發現她們正大口喘氣,似乎下一秒就要因缺氧而暈厥——這樣的「楚楚動人」,都來自於一件小小的束胸衣。


母親用力將女兒的束胸衣勒緊,為了美麗,少女們默默忍受著


為什麼束胸衣能霸占女性衣櫥幾百年?

平直緊繃的它憑什麼成為性感的符號?

今天,我們便來試著找找答案。


緣起宮廷,風靡貴族


有人說,在古代歐洲,成為貴女的重要一步是學會不用呼吸。因為一件精緻小巧的束胸衣,將少女們的腰肢緊緊束縛著。


儘管它將少女們勒得無法呼吸,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很美


早在16世紀,細腰就成為歐洲判斷女性美麗的重要標準之一。凱薩琳·德·美第奇王后一聲令下,稱宮中禁止「厚腰」,法國宮廷中的女子只好紛紛將本也不粗的腰肢勒得更細,似乎誰的腰越細,就能獲得更多寵愛。


這一勒,她們的上半身呈現出了倒錐形,胸部被推高,腰部被收緊。


此時在鄰居英國,莎翁正說著:「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卻將柔軟的束胸衣穿成了戰袍:為了凸顯地位的獨一無二,高跟鞋、束胸衣、大裙擺……華麗裝扮讓女王於人前傲立,凜然不可犯。


《伊莉莎白一世:鵜鶘肖像》/約1575年/被緊緊約束的身軀倒成了她無數珍愛珠寶的最佳展示底布


伊莉莎白女王的高貴被世人牢牢記住,但接下來幾個世紀的女人們,卻為這種美麗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加勒比海盜中的Elizabeth穿上束胸衣後呼吸困難,活動不便


以鯨鬚造蜂腰


束胸衣成為了貴族女性衣櫃中必不可少的一件衣服。但對於它,夫人們可從未考慮過「舒適」這個標準,唯一的要求是:越緊越好。為達到更好的「細腰」效果,束胸衣常用多層布料製成,再用硬質材料加固。


一個人拉不夠緊,那就兩個人吧


在所有材質中,鯨鬚是製作胸衣的經典材料,以至於後來即使出現了塑料骨撐,人們也習慣一律稱作鯨骨。嵌入鯨鬚的束胸衣比鐵質胸衣更貼合體型,解除溫度和水分會變得比較柔軟。但脫下束胸衣後,鯨鬚又會再次冷卻風乾,維持胸衣的硬挺。


17世紀用於支撐束胸衣的鯨骨。表面雕刻花葉,同時以心形圖案填充。即使是鯨骨上也需要雕刻美好詩句或是柔情蜜意的圖案 / 羅浮宮館藏


這件收藏於V&A博物館的19世紀後半期「透風」束胸衣上可見當時鯨鬚的架構。一些19世紀束胸衣上可能會有60條鯨鬚。


除骨撐外,接縫的設計也是分擔壓力的重要手段。多重接縫使束胸衣各個部位平均受力,細密的針腳至少能為少女們分擔些許壓力。


仔細觀察束胸衣上的縫線會發現,每一針的長度不超過一毫米。當束胸衣上有更細密的針腳,承受壓力時就會減少絲線的拉扯


光陰流轉,自由難返


無論如何,束胸衣不僅一代代沿襲了下來,甚至被視作「尊貴有閒」的貴族服飾。


18世紀初期到20世紀初的女性束胸衣變化


17世紀,美的定義是「母愛」,因此凸顯寬大臀部成了愛美的第一要義。而纖細的腰肢方能襯托出胸部與臀部的豐滿。女人們腰間「V」字形的曲線指向「快樂的谷間」,似乎暗藏著不同尋常的性意味。


巴洛克時期的廣告畫中,男女都有收腰的特徵,但女性尤為突出。


早期束胸衣呈明顯的V字形


事實上,因為綁帶通常在背後,難以由自己解開或繫上。因此束胸衣也帶來了「只有親密的人才能解開」的情慾概念。


束胸衣後的綁帶


到洛可可時期,啟蒙的自由之光籠罩歐洲,然而貴族女人們的腰肢並沒有就此「自由」。甚至因為人們鍾情於「優雅地暴露」,倒錐形身材之上,膚白若雪、酥胸半露,倒讓束胸衣又受到了一波追捧。


電影《絕代艷后》中的18世紀法國宮廷貴婦們


瑪麗·安托瓦內特肖像服裝細節/Elisabeth Vigee Le Brun/1778


洛可可時期典型宮廷禮服裙,裙擺越是寬大,腰肢越要細


在歐洲宮廷服裝勒得緊緊的束胸衣上,還會加上倒三角形的胸衣裝飾(Pièce d'estomac)。這個三角部分,也往往綴上了奢華紋飾。


一套法式宮廷正裝中的倒三角Pièce d'estomac以銀絲刺繡勾勒出精美花卉


18世紀歐洲王室貴族肖像中,這種挺拔的錐形身段在Pièce d'estomac的襯托下更為顯著


胸衣上露出一半胸脯,以往也是只有貴族才被允許,同樣是身份的象徵


時間一步步推移至維多利亞時期,繼伊莉莎白之後,又一位偉大的女王帶領英國走向繁盛。然而這似乎依然沒有改變人們對女性的嚴苛標準,性節制的道德操守讓束胸衣更具一層禁慾之意。


英國時尚雜誌圖,裙擺向四周侵略


此時在巴黎,束胸衣堂而皇之登上雜誌,被視為時尚的一部分


1818年的Dandy梳妝間。在19世紀,甚至男士們也追求時髦的蜂腰。但大部分時候,男士的束身衣都量體定製,相對更方便活動。


與之前歐洲王室推崇的V形輪廓顯著不同,沙漏形的婀娜身段在19世紀更為流行。


漏斗形束胸衣


19世紀的女士出門前。「請再勒緊一些吧」


19世紀80年代的女性。服裝設計上花費了眾多巧思,然而最為突出的便是由束胸衣製造的纖細腰肢。


漏斗形腰身更顯文藝氣質


在19世紀末,束胸衣製作者們更注意讓女士們穿得更舒適,新的剪裁與材料運用,成為這些裁衣匠人的驕傲。


19世紀末百老匯歌手Anna Held表演劇照。束胸衣的變化,甚至讓女士們參與各項體育運動都便利了起來。


19世紀剛從舞會上回來的名媛,終於可以解下束胸衣了


束縛之衣,破而後立


時尚在某些程度上是頗死板的,比如規定女士們必須苗條。對於在這個世界已經遭受太多肉體折磨的人來說,這更是雪上加霜。可憐的受害者啊!

—— La Mode Illustrée(1876)


由於束胸衣對胸腹的強烈擠壓,女性的呼吸空間受到限制,常常喘不上氣來。輕者昏迷,重者甚至失去性命。在歐洲,貴族小姐們只好各出奇招,隨身攜帶用以恢復清醒的嗅鹽。


呼吸困難的貴族女子在昏迷邊緣靠嗅鹽恢復清醒


《優雅的弓箭手》/1872年/Spencer Gore。腰間別上有小鹽瓶的腰鏈,免得一時喘不過氣的尷尬


1850年代一款純銀鑲嵌瑪瑙醋鹽小盒。這類小盒上方往往都有小環扣,可以別在腰鏈上


19世紀末一把摺扇的扇墜上也有個可裝嗅鹽或香水的小瓶


1850年代法國出品指環式多面琺琅彩醒神盒,貴族小姐可以將圓環掛在指尖,把裝有醋鹽的小盒子藏在掌心


人人皆知,束胸衣為她們帶來了痛苦、不便,但貴族女性們仍前赴後繼,甚至甘之如飴。或許因為對於舊時的她們而言,生存的準則是丈夫,於是需要時刻保持美麗、保持性感,以吸引他的目光。


一位男士為他的女伴解下束胸衣,約1750年代。束胸衣在文藝作品中多有情色意味,代表女性的私密,而解下束胸衣的過程就像是男性對女性的征服和控制。


終於,女性們迎來了20世紀。隨著時代的劇變,越來越多的女人外出社交或工作,不再需要單獨依靠丈夫生活——美麗不再是取悅他人,而是取悅自己。因此胸衣的質地和設計走向柔軟貼身,輪廓也由S形朝直線形發展,方便活動,更利於健康。


20世紀初法國束胸衣廣告海報設計草圖,最下方廣告語為:「挺立而不壓抑」/ 1901 /巴黎奧賽博物館


20世紀胸衣廣告


20世紀初的裙裝回歸了「帝國線」高腰輪廓,呈H形而非過去的S形,這意味著勒到身體變形的束胸衣不復存在。


20世紀的時尚雜誌中,女性們大方穿著胸衣拍攝照片。束胸衣依舊能給女人們帶來迷人線條,卻不再以「壓抑」、「束縛」為代價。


20世紀攝影師French John所攝影像。束胸衣的上沿降低,到了胸部以下,整體上減輕了身體的負擔。


大都會博物館藏1918-1919年代的緊身衣。20世紀的束胸衣基本款中,還多出了底部的弔帶以固定住絲襪。


現代內衣的雛形誕生後,束胸衣終於成為了一段沉默的歷史。如今,我們仍能在舞台或熒幕中見到它的身影,卻報以欣賞美麗的目光,而不再「呼吸急促、面色發白」。


穿束胸衣表演的性感舞娘蒂塔·萬迪斯



束胸衣的層層束縛下,是欲語還休的嬌媚,是刻意約束的禁慾感,也是迷人曲線的誘惑。



貴族小姐們樂此不疲地穿上束胸衣,或許是將它當成了「戰甲」。它堅硬冰冷,帶給身體痛苦和壓抑,但又展示了女性身體驚人的美麗,幫助她們在瞬息萬變的宮廷中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束胸衣本身是性感的符號,那大概是一種女性特質的美:脆弱又強悍,同時蘊含無限可能。



如果是你,願意穿上這件女性的盔甲嗎?


想了解更多藝術八卦?快關注公眾號LicorneUnique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NtWcXAB3uTiws8KE6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