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鐮刀,專割韭菜

2020-04-06     詹國樞

昨天,老詹寫了篇《瑞幸咖啡:一戳就破,一地雞毛》,對瑞幸的把戲,稍稍作了些分析。


有讀者看了說,老詹哪,你老人家畢竟搞了多年經濟報道,把看似複雜的問題,簡簡單單就給說明白了。


希望多寫一點類似報道,給大家普及普及基本常識。


要得嘛,今天,老詹再說瑞幸,


這一回,說得深一點,透一點。


瑞幸的把戲,說穿了,就是走了六步棋。


第一步:看風口。


不是有人說,站對了風口,豬也會飛起來嗎?


瑞幸創始人——神州租車董事局主席、寶沃汽車董事長陸正耀深諳此理,


他曾經站在幾個風口,飛起來好幾回了。


這一回,他看中了咖啡,


星巴克一杯二三十塊錢,成本頂多十塊,實在是賺大發了!


中國市場那麼那麼大,難道只能容納星巴克一家?


桌子一拍,老子也要做咖啡!


味道差不多,價錢低很多,牌子打出來,還愁沒人喝?


第二步:做品牌。


要做咖啡,先做品牌,瑞幸(luukin coffee),有點洋味兒,聽上去不錯,看起來很美。


品牌要打響,廣告趕緊上!


街頭的,公寓的,電視的,網絡的,地鐵的,公交的……舉凡人們容易看到的地方,都得有瑞幸


當然,還得請明星,男的,女的,年輕的,時尚的,嫵媚的,性感的,帥帥的,萌萌的……


什麼叫品牌?品牌就是,你眼睛裡天天看見的東西,看得久了,就成了品牌。


當然,這要捨得花大錢,很多很多的錢,


花唄,捨不得孩子,套不了狼!


第三步:做門店。


有了品牌,這是軟的,還得上硬的,門店。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天津……現代大都市,都要建門店!


不是一家兩家,而是十家、幾十家,要成規模,得有氣勢!


一定要建得洋氣、高檔、時尚,一看就是「中國星巴克」,


甚至,比星巴克還要星巴克!


老闆老闆,錢在哪裡?


錢就甭管了,那是你操心的事嗎?


儘管按我的吩咐,快快去辦,趕緊去辦!


第四步:拉投資。


錢燒得差不多,就該拉投資了。


哪裡拉投資,投資人在那裡呀?


北上廣CBD走一圈,穿得時尚的、神情傲慢的、眼睛老仰望星空的,十有八九個,都是投資人。


只要你有品牌,有門店,有規模,


尤其,還有故事——有可以讓千千萬萬股民姓聽得進去、讓他們覺得有前途的故事——那差不多就可以投資了。


天使投資,A輪投資、B輪投資、C輪投資、D輪投資……


3000萬、5000萬、1個億、2個億、5個億……


錢, money, 可不就源源不斷,滾滾而來了麼?


第五步,做上市。


這是關鍵一步,


前面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一天。


一旦上了市,變成股票,你就找到了接盤俠——千千萬萬企盼賺點小錢股民。


非常神奇而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千千萬萬老百姓心甘情願掏出腰包里的錢,購買了企業股票(老闆的錢,投資者的錢)。


而且,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千千萬萬股民,目的都很簡單:買得低點,賣得高點,從中賺點小錢。


他們哪裡曉得,這股票背後,有那麼多故事,有那麼多貓膩,有那麼巨大的看不見的風險,正等待著他們!


一雙雙貪婪的、狠心的眼睛,正盯住他們的一舉一動!


第六步:快變現。


唉,可憐的我那千千萬萬股民兄弟哪!


正當你們緊緊捂住手中那點股票,眼巴巴要等著「看漲」成為稍微多一點的銀子時,


哐地一聲!


公司完了,股票砸了!


一錢不值了!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哪!


當此時也,瑞幸那位陸董事長,還有他的合作夥伴,早已將股票搶先質押,套現將近25億美元,


人家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那些這輪那輪投資者們,也大多已經變現,成本加利息,賺了一大筆了!


只可憐一直蒙在鼓裡的千千萬萬股民百姓們,


像地里的韭菜一般,


刷地一聲,


齊刷刷倒在地里,無聲無息!


至此,陸董事長們的創業故事已經講完,


他們又開始尋找下一個風口了。


我有時想,唉,咱中國百姓也真老實,真可憐!原本掙錢就不多,卻又被這樣那樣的瑞幸們,設下一個一個圈套,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往裡鑽!


套住了,韭菜被割了,找誰講理去?


這樣的故事,並非僅僅發生在股市,


日常生活中,不也多的是嗎?


各位曉得大名鼎鼎的「小罐茶」吧,


那個曾經做過「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平板電腦」、「8848鈦金手機」等等「風口」產品的神奇創業者杜國楹,


此人不也與陸正耀一樣,隨時尋找風口,一次一次像豬一樣飛起來嗎?


一伙人,一夥精英,精心策劃,巧妙構思,做了那麼周密那麼大一個局,而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一個一個散戶呢,你們能識別背後的種種貓膩,能獲知幕後的信息嗎?


不能!


你們只能憑著自己的直覺,加上一點運氣,像一叢叢韭菜,被一把把鐮刀,宰殺,收割!


(註:我知道,瑞幸是在納斯達克上市而非國內上市,割的是外國韭菜。這裡講的是道理,一樣的道理。哪裡的韭菜,都是韭菜。)


去年曾經寫了篇防止交智商稅的文章,道理和今天一樣,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讀。


我為什麼不喝小罐茶



老詹過去喜歡喝咖啡,近段時期,開始喝茶。


說不出什麼原因。反正,咖啡喝得越來越少,茶,卻是越喝越多,越喝越上癮了。


老伴明察秋毫,悄悄到馬連道買來四種茶葉:西湖龍井、碧螺春、鐵觀音、信陽毛尖。


諾,喝吧老詹,四種茶葉,每天輪著喝,管飽管夠!


好的,遵命,謝謝領導!


清晨,泡上一杯清茶,坐於電腦桌前,一邊寫文章,一邊品著茶,簡直巴適得很,愜意極了!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然而,我卻從來不喝小罐茶。老伴也沒給我買。


為什麼?因為,太貴了!


看吧,就這麼淺淺一盒,只20小罐,竟要1000元!


1000元買來這麼一盒?好傢夥,不幾天全喝光了!也太奢侈了吧?


嗯,還有這種,要便宜些,只500元。


看清楚啊老兄!只有10罐耶!也是每罐50元!


每罐50元,確實太貴了!


不是買不起,而是太不值。


奇了怪了,小罐茶咋這樣貴呢?


原因很簡單,「小罐茶,大師作」呀!


看過這廣告吧,央視經常在播:



為了這「小罐茶」,創始人兼董事長杜某某歷盡千辛萬苦,跑遍千山萬水,好不容易找齊中國8大名茶之8位大師,由他們親手製作8種名茶,裝入8 個小罐之中。


於是,便有了大名鼎鼎的「小罐茶」!


看完央視反覆播出這則廣告,有兩點感受。


其一,創意絕對不錯!能將8位大師聚齊了,統統裝入一小罐中,統一出售,這主意真是絕了妙了!


其二,價格絕對不低!大凡廣告打得越猛越邪乎的,產品必然賣得特貴特邪乎——這邊投入越多,那邊越要撈回來,這道理,傻子都明白!


何況,仔細琢磨,小罐茶還有一致命硬傷:


誰能保證這些茶全是「大師作」的呢?這些個老頭兒,能作得了那麼多嗎?


剛開始作一作,做做樣子,後面大規模賣的,誰能保證是他們「作」的?


果然,前些天,見一微博圖片配文:「小罐茶大師會不會累壞了?」


作者為小罐茶算了一筆細帳:


——按照小罐茶「八位制茶大師手工製作」、「每一罐都是泰斗級大師手工制茶」、「2018年銷售額突破二十億」的宣傳,


——平均下來,每位大師一天要炒1466斤鮮茶葉!


好傢夥,1000多斤哪!甭說炒,搬來搬去也夠嗆呀!


手工炒茶師傅一天能炒多少呢?


也就30斤!拼上老命連軸轉,一天頂多40斤!



經有心人這麼一算,「小罐茶」的狐狸尾巴露出來了!


哈哈,不可能的,大師作,騙人嘛!


又有好事者再往前面捯,發現這位「小罐茶」創始人兼董事長杜國楹,曾經是位大名鼎鼎的「營銷大師」,其傑作還多著呢?


——1994年的背背佳……


——2003年的「好記星」英語學習機……


——2009年的E人E本商務本板電腦……


——2015年的8848鈦金手機……


聽過這些著名品牌和它們背後的故事嗎?


好像是,做一個,紅一個,接著就走下坡路。


走下坡路不要緊,這不還有「小罐茶」嗎?


近此日子,置疑「小罐茶」的聲音,不絕於耳。看到這樣一篇,題目很有意思:



奇怪的是,沒兩天,刪了,作者自己刪的。



作者為什麼要刪去這篇文章?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最近幾天,央視「小罐茶」的廣告播得愈發密集、愈發急迫了!


看來,董事長是真有些急眼,要做最後一搏了!


然而,老詹和老伴不為所動。


我們怕為自己的智商交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JY0W3EBrZ4kL1ViZV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