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故事。
騰訊元老、上市公司CTO魏震,賺夠錢以後,辭職不幹了。
帶著妻兒,逃離上海,來到安徽農村,在合肥紫蓬山腳下,找了一塊200畝大的地方,
又種地,又養雞,又栽花,又喂馬……過上了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
這是一個看了既令人羨慕又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的故事。
一時不知如何評價。
人有了錢,足夠的錢,可以幹些什麼呢?
這個問題,一般人不會想。
老詹也不會想。
只是覺得,這是一新聞。
於是,轉載如下。
騰訊元老賺夠錢後辭職,到安徽隱居,每天對著200畝地發獃
作者:一條
2017年,騰訊元老、上市公司CTO魏震
決定帶著妻兒逃離上海。
喜愛園藝的他,和熱衷農業的太太一拍即合,
找到安徽合肥紫蓬山下一塊地方,
這裡原先是兩廣總督的私塾,
他們花了3年時間,
親手建起了一百多畝的漿果園和菜地,
幾十畝的牧場,兩三畝的遊樂園,
和十五畝的花園民宿。
他說自己不怕花冤枉錢,
農場每個細節反覆修改,
花園就改了3次。
農場的遊樂園是送給孩子的一個禮物,
小朋友一來就拉不走。
他們種的菜,不用化肥農藥,不打激素,
疫情來了,還給城裡人送菜,
農場開闊,空氣新鮮,也不需要戴口罩。
在城市時他們經常焦慮,彼此抱怨,
如今他們最常感受到的情緒是平靜而喜悅,
「種一個花園,是讓你相信明天會更好。
有太陽就能夠綻放。」
自述 魏震 編輯 謝禕旻
2017年的時候,我和太太帶著兒子燦燦和狗阿文開了一輛車,來到合肥肥西縣紫蓬山。當時整個農場占地不到200畝,中心區域是一塊比較廢棄的村民住宅。
這塊中心區域占地15畝,以前是兩廣總督張樹聲的學堂,供子女在這裡讀書。周圍四面環水,山水匯聚到這裡,挺有靈氣的一個地方。
開農場最初是因為兒子燦燦。他是一個很要強的孩子,但學校考試經常排在後面,老師要求又很高,才六七歲就有點崩潰的樣子。
我們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生活空間。剛好我對園藝感興趣,我太太對有機農業感興趣,我們兩個一拍即合,就做了農場。
開農場前我們也參觀過不少生態社區和有機農場,國內很多農場做得比較粗獷,我更喜歡歐洲的大農場,所以我們也做了牧場,做了花園,真正把它當成一個生活的地方,希望能做成一個社區。
花園小徑
書房
現在我們的農場有一百多畝的漿果園和菜地,幾十畝的牧場,兩三畝的遊樂園,和十五畝的花園民宿。農場裡養了4匹馬,4頭可愛的小黑豬,20多頭羊,100多隻雞,10幾隻鵝,還有50多隻鴨子。
農場遊樂園的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故事。大鞦韆是在農場剛做起來的時候做的,考慮到它的安全性,整個骨架都經過特別加固。
鳥巢樹屋是在英國切爾西花展上看到的,但在農場沒有那麼適合的樹,我們就用鋼筋架構了一個它的主幹,再用一些老的樹皮把它圍起來。我們的吊椅,當時也是在一個地方看到這個形狀很特殊,中間我們就自己做了一個彎月形,放了個吊床。
霍比特小屋是在紐西蘭看到的,我們偶然間覺得農場有塊地方,土可以壓得再平一點,中間挖個洞。改造完以後,又覺得光是一個霍比特小屋,可能有些浪費,就在它上面建了溜索,背面做了滑梯,然後再附上草坪。為了安全,溜索這邊我們還做了一些沙坑,用輪胎包住樹幹。
印第安人的帳篷是用木桿搭起來的,還專門請這邊的老木匠,花了一天的功夫,做了一個燒火的支架,我們的蹺蹺板中間一根大木頭也是純手工的。
小朋友他一進入農場以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兒童遊樂區,我們也不會做什麼導覽,他們自己就會去發現有這麼多好玩的,走的時候經常都會問媽媽:可以下次再來嗎?可以晚點再走嗎?
我是一個追求極致的人,建農場這三年,可以說花了不少冤枉錢,但只要是我想做的,我就覺得值得。
農場的花園我做了3次,第1次的時候圖簡單,找了一個設計公司去做,就做成一個公園綠化,很多地方都是色塊。我一看就不是我想要的。
第2遍,我找了一個做花境的設計公司,但他們比較偏向景觀設計,當植物長一長,就發現太擁擠了,或不適合種在這。
第3次我就把花園整個大改了。一部分是歐式的月季園,大概有10來個品種,第2塊就是靠湖邊的地中海式花園,植物都比較耐乾旱,可以少澆水,鋪的火山岩,第3塊就是走到邊的那種花境植物,既有宿根花卉,又有常綠灌木。
我們書房也改了3次,最早的時候是一個破敗的老房子,第1次改是把外立面都拆了,希望能保留原樣,在它基礎之上修繕。後來發覺這個事情挺難做的,第2次我們就把它用磚和泥,做成了一個農村老房子。
當餐廳和民宿做起來後,就發覺書房和這兩棟建築特別不搭。第3次我們又加了兩個中間嵌套老樹的玻璃盒子,讓它能夠繼續生長。
我們都贊同朴門農業的理念:照顧地球、照顧人、分享多餘,這個理念一直在引導我們。我們的種植區和養殖區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動物的糞便能轉化成堆肥,供植物的生成,植物的果實又能返回給動物。
我們種的菜,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自己吃了健康,對生態環境也好。我們農場現在的食物,基本可以達到主食、稻米、蔬菜自給自足。
疫情期間,很多城裡的朋友都會問農場有沒有菜,那段時間對我們菜的需求量激增,我還寫了一個配菜的程序來減少我們的工作量。
我們一開始建農場,親人們都不太理解,他們覺得跑到鄉下,在村裡租的房子,住宿條件也比較差,夏天蚊蟲,冬天又很冷,甚至帶有嘲諷或看笑話的眼光。現在他們都覺得農場能做成這樣子,是個很驚喜的事情。經常有遊客過來說「你們這個是怎麼做的,能不能教我們?」
其實我們當時在上海,生活條件已經比較優越了,但我們還是覺得缺點什麼,所以我們也想探索一種在經濟基礎沒有很大問題的時候,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就像現在大家都知道的生態村,是一種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探索。
開農場前,我一直在網際網路工作,可以說是中國比較早的網際網路創業者。
從中科大計算機專業畢業後,我和夫人就一起去了華為,在華為我就待了三個月,我夫人待了三年,生了燦燦後就全職帶孩子。之後我去騰訊待了三年多,做網際網路增值服務,那時騰訊還沒上市,我是騰訊的第600多號員工。
從騰訊出來後,我和兩個同事,一起做了淘米網。摩爾莊園、賽爾號這兩款遊戲都是我們做的。我是CTO,負責技術部分。淘米網成立三周年以後就在納斯達克上市,用三年時間上市,在當時的中國也是非常快的。
魏震和狗狗阿文
在淘米網待了六七年後,我就從公司退出了。當時退出管理層我糾結了有一年多,做到那個位置,身上會有很多責任,我也不想辜負別人。現在看來這個決定是對的,人痛苦的時候沒辦法把事情做好,我還想去旅遊,騎川藏線,做農場,我更喜歡自由。
在建設農場之初,我還改不了網際網路創業時的習慣,很有目標,很急。而我夫人是個慢性子,所以做農場對我們兩個關係挺挑戰的。剛開始半年,我們倆實際上有點像各做各的,我做園藝基建,她做農業,一摻和就會吵架。
農場女主人帶小朋友摘蘿蔔
比如說花園是我喜歡的,但我夫人喜歡帶小朋友玩,小朋友對花園的破壞力挺大的。我有的時候很生氣,甚至會把小朋友趕出去。去年冬令營,有七八天的時間,有些男孩子比較調皮,在花園裡有點躥,踩壞了不少花草,氣得我年三十就開車回上海了。我夫人當時就很難理解,她覺得小朋友犯錯是很正常的,花草弄壞了,還可以買。
後來我們就達成了一些規則,在小朋友來之前要告訴他們不可以做什麼,遊樂區和花園儘量隔離開,養成這種守規則的習慣。
我們現在還有個習慣,就是每天晚上一家人會一起喝茶,大概8點多的時候。之前在上海生活節奏比較快,我的工作也比較繁忙,這種喝茶聊天的時間就很少。來農場後,感覺我們倆聊天的時間多了,溝通的時間多了,互相更了解,共同話題也多了。
我自己慢下來,她也會成長快一點,發覺以前很多摩擦是性格問題,但也有角色的問題,現在慢慢都會往中間靠攏。
燦燦現在在合肥一所國際學校初中部讀書,每個周末會回到農場。我覺得燦燦很喜歡農場,我們農場建了半年不到的時候是他生日,他跟我們說:我許了個願望,希望以後一直可以生活在農場。
他來到農場以後,會把農場當家,現在他都不太想回上海那個家,每次看動物們之間互動,他就樂得咯咯笑。
燦燦種水稻
燦燦給馬沖水
挖了紅薯以後,他就喂羊,然後去摘菜,說這些剩餘的菜葉要拿去喂雞。他養過不下10隻母雞,他的微信名都叫萬能的母雞。
他養過的雞,有各種各樣的死法,有被黃鼠狼吃了的,掉到河裡淹死的,熱死的,放在房間裡悶死的。養寵物雞後,以前最喜歡的雞翅,他都不吃了,我感覺他跟雞之間好像有可以溝通的地方。
魏震夫婦和朋友喝茶
在農場,會接觸很多好玩的人。以前在上海的話,圈子比較小,更多是工作或投資的事情。在農場經常會有花友過來,和茶友喝茶能坐一上午,和酒友能喝一晚上。每年4、5月份,這是花園最好的時間,我們不邀請他們也會來。我們每年會辦一期答謝會,外地的朋友會過來參加,那天晚上會擺上酒、燒烤、冷宴,還有一些自己的表演。另外下雪的時候,大家會過來看看雪景。
農場雪景
經常有人問我,明天你還想幹什麼,以後還會幹什麼?但我覺得當下就挺好的。以前工作的時候我會很焦慮,擔心明天這個事情出問題,以前那個事情要跟進,完全陷於細節和情緒里。現在我想做什麼就做,想旅遊了可以說走就走,跟一朵花一樣自在,有太陽它就能夠綻放開,都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