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往事:大廟法華寺

2020-03-16     老北京往事

我出生於1970年,小時候住紅橋。7歲的時候,按照住址劃片兒,我在法華寺街小學上一年級。

大家知道法華寺一般都是因為坐公交車,法華寺是個大站,南來北往的公交車都在這兒停。

從法華寺下車來到紅橋市場的北面,這裡就叫法華寺街,一直往東走,走個不到十分鐘,路北有個破舊的大門,要不是有個文物暫保單位的牌子您一定找不到,近幾年才有人在門上掛了一塊寺名的小匾額。大門西邊的大殿在早先做過服裝加工廠,現在寺內變成了大雜院,家家都蓋起了小房兒,只留下窄窄的一條走道兒。

這裡也曾經顯赫一時——海棠盛開,石碑林立,香火旺盛。1958年拆除殿內佛像,後曾做為小學,當地人管這兒叫"二小"。到我上小學的時候在這兒上勞動課——拆棉絲。對了,當地人對法華寺的"法"字的讀音很特別,尤其是上歲數的的人,他們把這個"法"字發成四聲。

據史料記載,法華寺始建於明弘治十七年,清康熙及同治年間重修,是北京外城的大寺之一。清朝的時候這塊地屬於大興縣管轄,所以寺廟的全稱叫大興法華寺。法華寺建築有山門,三座大殿和東、西配殿。

另外北京有多座法華寺,除此處之外,在東四報房胡同、魏公村以及香山附近都有法華寺。

這法華寺還和中國近代史有關係。傳說1898年戊戌變法時,袁世凱在寺內居住,譚嗣同曾深夜密訪。但也有說袁世凱住的是魏公村或報房胡同的法華寺。

這事兒現在誰也說不清楚,我們也沒有辦法弄明白。馬未都的一句話說的好,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在首都博物館的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中有一對瓷器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一對清乾隆年間青花"法華寺"銘花卉紋觚(音姑)。

明清時流行的佛前供器一般為五件,包括一對花觚、一對燭台及一件香爐,合稱"五供"。觚腹部書寫"法華寺"三字,推測這對花觚是法華寺的供器。到底是哪個法華寺的誰也說不清。

俗話說:有寺必有鍾,無鍾即無寺。鐘聲是一座寺廟的靈魂,是一道可以聽的風景。

在北京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有一口法華寺大鐘,此鍾鑄於明天順五年(1461年),鍾高約兩米,青銅質地,通體呈青綠色,鐘身雕刻精緻。

鐘頂的蒲牢鈕呈相向仰首狀。鐘身細長秀美,花紋、字跡並存,區域分割明確,鑄有心經和很多捐資者姓名。還是那句話,到底是哪個法華寺的誰也說不清。

法華寺街小學在蔥店西街上,離法華寺很近。以前這裡是一片義園,後來就成了亂墳崗子,1954年建成小學(當地人管這兒叫"一小")。那時學校是兩套院子帶一個操場,冬天取暖靠煤球爐子,上音樂課都要把風琴現搬到教室。因為以前是墳地,所以後來學校只要動土施工,挖出個骷髏頭、臂骨腿骨什麼的同學們都見怪不怪了。

現在從法華寺奔東,經過南崗子到達文章胡同,在文章胡同47號院門的東側還殘存一塊石碑,石碑是被砌到牆裡才被保留。

石碑上刻有"浙紹新義園"的字樣。義園就是義冢地,叢葬之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公益性免費墓地。

小時候我們這片兒流傳這一句話:"一小"是墳頭,"二小"是破廟,"三小"是個好學校。其實這"三小"根本就不存在,也有人說指的是不遠處的營房小學。

據說法華寺內的佛像沒毀,一直停放在昌平的一個生產隊的院子裡,後來當地恢復廟宇給用上了。

寺內大雄寶殿的主佛釋迦牟尼,為整棵金絲楠貼金銷所做,乾隆年間由當時法源寺高德開光重立。

法華寺原有三大殿——彌勒店、大雄寶殿、觀音菩薩殿,東西又有配殿。大雄寶殿為恆三世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南無藥師佛。

昔日此地為城市貧民聚居之地,每日拂曉前後小販薈聚,賣舊貨廢品,俗稱"鬼市"。

民國年間法華寺廟宇廣闊,院落寬敞,每年均在廟裡開設粥廠賑濟赤貧,粥廠為官辦,但大部分資金來自社會捐助,開辦數年,解放前夕停止。

20世紀30年代,民間慈善機構在法華寺第二粥場放粥時的情景。

法華寺粥廠舍粥,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起至轉年的正月十五,正月初一至初三發雙份。

當時民間有順口溜"火車一拉笛,粥廠就開門,老頭給一點,老太太給半盆,擦脂抹粉的小媳婦給滿盆"。

"破四舊"前後很多石碑、瓷器、佛像就地掩埋,後來這裡就陸續搬來住戶。

最早入住這裡的是三戶人家——常家、郭家、白家。常家是旗人,做手工煙斗;郭家也是旗人,做雨傘(老紙桐油);白家是回民。

說書的嘴,唱戲的腿。一轉眼到了新的世紀。

2008年12月24日,傍晚6點半左右,法華寺大門西鄰房間著火,過火面積10平米,無人傷亡,起火房間為洗衣店。

2013年這裡還發生過一起文物被盜案件。被盜的一座碑座,碑座的正面雕刻二龍戲珠。據專家介紹,丟失碑座為大理石,重量接近1噸,估計碑座的歷史有200年左右。

上圖:被盜的碑座。下圖:碑座被盜後的現場。

我的好朋友黃卯錫曾對我說他家以前就在法華寺內,要和我好好嘮嘮法華寺的事,卯錫比我小九歲。忘了說了,他現在是位青年藝術家。

見到卯錫後,他先送我了一幅法華寺雲片的拓片。

圖為原法華寺雲片(寺院報時用的器物,一般為鑄鐵或青銅)

此為實物的拓片。

此圖為大成號的作品,大成號是當年專業拓片的製作行。拓片在古玩行又被稱為"大黑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DIJ6HABnkjnB-0zCy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