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炒股已經十幾年了。之前是業餘炒股。2010年之後,走上職業炒股道路。
9年的職業炒股路,我頗有感觸。很多朋友也問過我職業「玩家」和業餘「玩家」的差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二。
想成為職業「玩家」,你得明白:
第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只要思維正常,身體健康,文化、智商、情商就是普通人標準,都有可能成功,但不是一定成功。別覺得我就一定行,或者我就一定不行。要知道自己是「可以行,但不一定行」。
第二,炒股門檻低,長期穩定獲利不易。炒股的門檻很低,但長期持續穩定獲利的門檻較高。如果想從事職業炒股,就必須要樹立長期持續穩定獲利的理念,以及堅持長期持續穩定獲利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思路要對、方向要對、道路要對,要堅持走下去。
第三,當作事業看待。和干好社會上任何一種工作的道理一樣,沒有一個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就缺乏足夠的動力,容易半途而廢。
第四,適合自己很重要。職業炒股這條道路好不好,沒有必要爭論,也毫無意義,關鍵看適合不適合你。這就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綜合考量再三後決斷。多看看過來人的真心告白,很有必要。
第五,職業「玩家」社會地位不高。職業炒股的人社會地位不高,還經常遭到非議和白眼,也很孤獨,這要充分考慮到。就是你的資產到了8位數或者9位數,也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市民。你不刻意炫耀的話,幾乎沒人知道你是成功者。
第六,財務自由之後,很可能帶來更多的困惑。因此炒股與人生,最好要緊密聯繫起來思考和規劃,站得高、看得遠,才能走得更遠。財務自由是相對的,快樂和幸福是很具個性化色彩的。人生的大題目,需要一生來做。有了錢了,還有更多的事要思考要做,也很累。一般性的吃喝玩樂以及旅遊,花不了多少錢的。錢應該怎麼花,由人生價值觀決定。
第七,向最好處努力,向最壞處著想。做好承受各種失敗的準備。中國有句話,向最好處努力,向最壞處著想。我當時就是最好了破產後身無分文的準備,儘管我骨子裡認為絕不可能。
我非常自信,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理念與方法、決心和幹勁,最終成全了我。但是,我經歷的失敗,遭受的孤獨,內心的痛苦,壓力的撞擊,也是難以計算的。不過針對這些失敗和挫折,要多一些正面的思考,那也是更寶貴的財富。沒有失敗、煎熬、磨礪,也不會有現在的我。成功來得太早,幸福來得太快,未必就是好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第八,失敗是考驗,是通向成功的階梯(也可能是通向毀滅的階梯,看怎麼樣對待和處理),成功也是。成功的考驗,其實更嚴峻。因為自大、膨脹、瘋狂,往往就是在成功之後。雖然不是必然,但這個時候正是抵抗力較低的時候。很多人經過了失敗經受住了失敗的考驗,卻未必經受得住成功的考驗,因為後者更難。
很多人進入市場都以為能大賺錢。其實是一個巨大誤區。在正常市場中,能賺錢的不過10%。熊市中,能大賺的估計只有1%,賺錢的不超過5%。這就好比考上全國著名高校。有無數的學子無論怎麼努力,也是考不進去的。這是絕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承認的現實,因為這相當於自己擊碎自己的希望。
我個人認為,如果5年內不能穩定盈利,那麼再過5年估計也很難。因為現在是信息時代,各種方法、資訊都可以在網上搜索到,所以學習速度很快。和90年代炒股不同,那個時候信息閉塞,有很多成功的人花了5年甚至10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是現在如果5年不能穩定盈利,就要考慮你是否適合職業炒股這條路。
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就一定能夠做好,興趣和能力並不能劃等號。如果能在熊市中做到持續穩定的盈利,才是最紮實地練就了炒股的技術。否則就算遇到好的市場環境,也會徘徊在大賺大賠之間,最後發現可能還是跑輸指數,繼續挫傷自己的自信和希望。慢慢積攢小勝利,從低谷中站起來。往往在萬念俱灰、人生看不到出路時,可能出現大逆轉,但是這要求你不能放棄。
職業股票生涯中的最低谷要起來,必須要積累信心。而積累信心靠的不是大吃一口的勝利,而是慢慢不斷地攢積小勝利。通過連續3次、5次、乃至10次小的連續盈利(成功操作)積累起來的信心。
要在股市生存,需要踏實與付出,我認識的高手都是「勤奮+低調+內斂」。把控心態。職業炒股最大的壓力來自於賺快錢的需要。因為必須賺快錢,所以無法承受試錯成本。而要「大成」,必須是無數次試錯後積累經驗後才能成功。為了賺快錢,必須排除各種雜念干擾,孤獨就成了常態。
如果資產沒有爆發性成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上需要更快的賺錢速度,於是和失落的現實形成更加鮮明的對比,人也就更難受。另外,由於資產沒有爆發性成長,所以日常消費需要精打細算,更突顯自己的落魄。
前述的落魄、難受、抑鬱、孤獨等,會導致自己操作變形,形成惡性循環,最後職業炒股一朝大成的夢想被不斷打擊,是放棄還是堅持,不斷掙扎。當然大成了,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所以,一般我都勸別人不要職業炒股。當然,如果你已經選擇了這條路,就不能辜負自己的選擇,只能把100%的精力投入其中,再大的痛苦也要承受。同時我也忠告一句:千萬別一條路走到黑,如果不成,要懂得放棄。
股市走勢難以預測,投資者基本上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不過不能預測和被動接受是兩回事,被動之中也有可以主動的餘地,倉位控制就是投資者主動應對變幻莫測的股市的法寶之一。
所謂倉位控制,是指投資者決定做多某個投資對象時,決定如何分批入場,又如何止損或者止盈離場的技術。對於投資者而言,倉位控制是投資成功的一個關鍵點,值得投資者予以重視。
倉位控制是投資者資金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要嚴格遵守的紀律。特別是在弱市中,投資者只有重視和提高自己的倉位控制水平,才能有效控制風險,防止虧損的進一步擴大,並且爭取把握時機反敗為勝。
倉位控制得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幾個重要方面:
(1)最為重要的是倉位會影響投資者對市場的態度,從而使其分析判斷出現偏差。
(2)倉位控制將影響投資者的風險控制能力。
(3)倉位控制得好壞決定了投資者能否從股市中長期穩定地獲利。
(4)倉位的輕重還會影響到投資者的心態,較重的倉位會使人憂慮焦躁。
倉位控制如此重要,可是很多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卻往往在這一方面出現問題。
簡單來說,投資者在倉位控制方面容易出現以下三個問題:
(1)部分投資者也知道留有一部分現金很靈活,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卻在不斷補倉,越補越套,最後變成了滿倉。其原因在於,沒有一個良好的資金管理計劃。在不同市道中,如果事先已經確定好了現金與股票的比例,就應當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2)部分投資者能夠做到現金與股票的合理配置,但往往在品種搭配上出現一些問題。
例如過於集中在某一個板塊,從而增加投資風險。
(3)很多投資者在確定好股票後,往往一口氣滿倉殺入。這種做法其實帶有很大的賭博性,一旦出現始料不及的狀況其損失是不言而喻的。
為了提高自己成功投資的可能性,投資者一定要做好倉位控制工作,避免在倉位控制上走入誤區。
對投資者來說,要想倉位控制得有效果,就要有針對性、根據不同的標準採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標準。
標準一:依據股票價位控制倉位。
具體而言,對看好的股票,在基本面沒有任何改變的前提下,應該採取高位輕倉、低位重倉、越漲越賣、越跌越買的策略,而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頻繁地追漲殺跌。
標準二:依據資金分配控制倉位。
一般而言,此方法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等份分配法和金字塔分配法。所謂等份分配法,是將資金分為若干等份,買入一等份的股票,假如股票在買人後下跌到一定程度,再買人與上次相同數量的股票,依此類推以攤薄成本。而買入後假如上漲到一定程度則賣出一部分股票,再漲則再賣出一部分,直到等待下一次操作的機會來臨;所謂金字塔分配法,也是將資金分為若干份,假如股票在買入後下跌到一定程度再買入比上次數量多的股票,依此類推。假如上漲也是先賣出一部分,繼續漲,則賣出更多的股票。這兩種方法共同的特點是越跌越買,越漲越拋。對於投資者來講,應該採取哪一種操作方法,則需要投資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總而言之,投資參與的資金不能過重,建議倉位控制在20%以內,並且持股最多不超過3隻。因為投資者永遠不知道股票的底在哪兒,留著多餘的資金用來補倉以降低持股成本,以便及時解套出局。事實上,投資股票控制風險比重視收益更重要,實踐證明保守的投資者生存得更久。在跌市中,要儘可能高估下跌的深度,要儘量持幣等待,不要頻繁地買賣股票,也不要試著去抄底,嚴格將倉位控制在三成以下,甚至空倉。
標準三:依據不同行情控制倉位。
如果在牛市裡,投資者的倉位可以保持在60%以上,俗稱底倉,剩餘資金可以做短線,隨機調整倉位;如果是在熊市,則應以持幣為主,當市場出現超跌,並預計將出現反彈時,可以在大盤和品種均超跌後,以不超過20%的小倉位試探性介入。如果繼續下跌,則應嚴格執行止損,切不可繼續加大倉位。市場的底部不是一日就形成的,不用擔心買不到股票。
但如果這裡不是底部,採取分批買入的方法加大倉位無異於擴大虧損。記住,熊市的殺傷力會超過所有人預期。如果投資者無法判斷市場的行情,此時滿倉操作是不可取的。同時,投資者的絕對空倉的操作行為更是不對的。需要指出的是,用於短線的波段操作或用於針對被套牢個股的超短線操作,不能採用分散投資策略,必須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策略,認真做好每一隻股票。
需要強調的是,投資者在實戰中必須把預測、防範系統風險作為進行投資決策、倉位控制的前提。根據投資學的定義,市場風險即系統風險,將贏利目標、倉位控制和系統風險的大小結合起來。系統風險小時,適合投資,贏利期望值大,加大倉位,現金資產變為股票;系統風險大時,贏利期望值小,減少投資,降低倉位,將股票變成現金,保全資產的安全。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盈利之道。所謂基本面或技術分析以及分析出來的種種,只是用來被驗證的,而不是用來一本正經的預測的。
儘量不要相信預測(本人認為是不要猜測,科學的預測或者推測還是可以要的)——因為預測的主觀偏見太多,因為預測是虛幻的將來,因為預測是恐懼的集中地,因為預測實際上是代表著測不準,所以不要相信任何的分析。非上即下的價格運動,規定了你應該學會非多即空的交易行為(這句話有點武斷,價格的運動方式是要先確定周期,在一個確定時間周期裡面我們說價格的運動方式:一、漲勢或者跌勢情況下,為上漲-調整-上漲創新高。或者為下跌-反彈-下跌創新低。二、轉勢情況下,上漲-調整-上漲不能創新高-轉為周期內創新低則轉為下跌趨勢。或者下跌-反彈-下跌不能創新低轉為周期內創新高則轉為上漲趨勢。)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你會開車嗎?不會!你會走路嗎?會!那就行了,你要到達某目的地,你先要發現路,然後才開車上去或腳踩上去,而不是先亂走亂撞,記住,不是你來開闢道路、誤打誤撞而到達目的地,而是你看到已存在的道路,然後沿著道走,才能到達目的地(比喻的很好)。下單交易,就是先看到行情,並後續跟隨行情——此處是不敢為天下先,不是預測在前,也不是幻想在先,你得跟隨、後動;然後讓行情帶領你走一段路程,你就盈利了。
行情能走多遠?不知道。行情得走多久才能回調?也不知道!等著吧(說到點子上了)。如此你就少犯錯了。如果,你又開始預測價格距離或時間長短,亦或失去耐心,擔心失去利潤,過早離場,那也就是等於你離開了道路,那麼,你會掉進路邊的陷阱,這時或下一時刻,你定會犯錯,而且會犯下大錯(這條是關鍵,請大家反覆謹記)。
持倉,和時間無關;和價格運動的距離長短也很少關聯,如果有的話,就是看價格運動的邊界是否已經到達或準備穿越,價格運動的邊界,其實很好辨認(說的好,精闢)。十五分鐘以上圖形中,昨天的高低點位、前期數天的高低點位,大均線的邊界等,都差不多已經標明了的,自己動手劃劃線就一目了然了,不要你去自作聰明的苦思和疑慮,K線運動就是這麼簡簡單單,而你卻把它搞複雜了,同時也把自己搞的暈頭轉向,這哪有不虧損的呢?
持倉也和你的耐心、個人情緒,包括你的期待或疑慮等心理活動,無關!如果相干,你已經開始虧損了。
不要著急而過早邁步,也不要擔心前狼後虎。價格運動會有路徑過程——趨勢。趨勢本身是距離和時間延伸的結合體,但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趨勢的大小多少(要確定在什麼周時間期內),不能用時間和價差來預先界定或過早去分析判斷的,至少,絕大部分行情是如此。而且,交易者也無需去先入為主的預判。實際上,跟隨的交易才是正確的交易。而且持倉,和價差和時差都無關。
你和行情合拍了不就盈利了嗎,難道你還非要盈利多少美金,非要明確持倉多久這樣的確切數據才甘心嗎?那是根本不可能也無必要的。趨勢和盈利大小多少不要去計較,只要跟隨合拍於市場即可。盈利的簡單之處,在於只是跟隨價格運動而不是與之對抗。市場行情走向和你根本沒關係,你和他對抗鬥爭他就理你了嗎?所以,如果跟錯,應該習慣輕鬆簡單的掉頭轉向。但大多數人此時,心有萬重慮,身有千斤重,無法轉向,以至失足飲恨。
陰陽論或辯證法里的基本思想是,當你不動守靜的時候,世界萬物都在變動,所以無需你去多動,要動也是跟著周圍世界的動而動,這叫應動或者順動。因為任何事情的達成,都是周圍世界各種條件互相運動的產物,而不是人的主觀的意欲而為,所以個人肯定要守靜待變或隨機應變。K線運動和交易者行為的關係,更是如此。以靜制動、以靜為動,在被動和主動之間,立於反弱,處於靜雌,方是真正的積極主動地方式。這也是我們做萬事的方式方法。
交易者還要重視積累的重大意義。「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聚沙成塔」等等都是在說累積出來的結果將是巨大的。金融交易上同樣也是,行情趨勢,是由每一個主浪推動和次浪回調疊加而來的,不要因為每次波動,就覺得有進出場的意義了,實際上,有意義的是你持倉不動,至多是恢復趨勢後輕倉加倉,而不是你投機性的心理波動而帶來的錯誤連連的舉動。大趨勢是由若干小趨勢疊加來的,要有耐心的持倉等待,做大趨勢的順勢持有;同樣,如果你進出場的行為做的多了,錯的也就多了,你累積的虧損金額就會巨大,你要想把它撈回來,也同樣需要提高加倍的能力才行的。
談論交易的慾望與恐懼,實際上就是在探索市場的本質和交易的本質,或者探究市場的人性或群體行為。
市場的形成是由人性中的慾望與恐懼而形成,其中伴隨著擊鼓傳花的情緒傳遞過程。也就是說,群體行為會持續一段時間,持續加強,從而達到極限,最終破滅的過程。而破滅並不代表著結束,市場會向相反的方向繼續傳遞慾望與恐懼的循環過程,也就是生生滅滅,循環不息。圍繞這種人性的情緒過程,不斷的演變和發展,實際上市場波動是在一個可控的範疇只中運行的。也就是說,了解到市場本質規律是不變的,但市場價格波動的細節變化卻是異變的,是由博弈雙方廝殺而成的,絕對不會是一個固定的變化邏輯。以上的洞見,就已經打破了所有技術理論的局限性,一旦落入技術理論的假設和定式,謊稱說是做機率,那就只是赤裸裸的賭徒,交易是賭博嗎。那些頂級高手,巴菲特索羅斯,他們做交易是賭博嗎。那些一如既往獲利的人,他們是賭徒嗎。只要還是賭徒,就一定會淪為失敗者,這是不智的。
知道了市場本質還是不夠的,畢竟規律是規律,交易是交易。換句話說,生意就是生意,沒有個人情感,只有利益驅使。所以我們必須控制風險的情況下,謀求最大利益。這是做為一個交易者必須做到的,也是交易者必須思考研究和必須掌握的生存本能。
在上述過程中,不能假以他人來完成對交易的探究,必須經由自己來完成。本人只是提供一個方向和思路,順著方向研究下去,真正的交易者就誕生了。換句話說,了解了慾望與恐懼,了解了市場本質規律,了解了趨勢和人性,了解了交易與博弈,才能打開新的格局和新的界限。
一般來說,我們做交易,很少去想開倉之前或開倉以後的各種細節問題。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衝動、慾望、恐懼、擔憂這些負面情緒上,然後找各種理由和藉口來詮釋解釋市場現象。實際上,我們這種視角是錯誤的,這種思維方式只會帶來失敗。
對於真正的交易者來說,在開倉之前,怎麼開倉,長線還是短線,在哪裡開,開多少倉位,錯了止損是多少,做對了加不加碼,加多少倉位,怎麼止盈,用什麼機制保護自己盈利,在開倉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而這些都不能是固定值,知道嗎?如果把任何一個資金管理或作業系統的數值固定下來,就會機械化而不再動腦,那麼交易就成不了藝術。所以我們必須根據當下的情況,對行情大小的判斷,來制定用多少兵馬,承擔多少兵馬的損失,有利可圖時派多少兵馬乘勝追擊利潤,每一次排兵布陣都不可能一模一樣。我們的對手肯定不是死的,而是活的,用一個死套路對付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不是在找死嗎。實際上交易跟做生意和打仗沒有任何分別,都是策略博弈致勝。當我們開倉進去的時候,剩下的就只是應對和行動,多次交易下來,必然肯定是獲利的。
交易不是以偏概全,而是方方面面,面面俱到的了如指掌。這種統帥級別的思維邏輯,一定要養成。結合對市場的了解,對趨勢的了解,對牛熊的了解,對人性的了解,將無往而不利。而這些邏輯中,絕對沒有慾望與恐懼,沒有主觀,只有客觀。不是了解一點點,就引以為傲,這種井底蛙是沒有什麼前途的,市場本身就充滿了刺刀,那種對風險的敬畏來自對市場的徹底了解,自大傲慢的人必將受到承重的打擊,甚至出局。
記住了,價格變化走在未知之前,技術知識和基本面走在未知之後。解釋一下,價格變化,一般都是走在群體大眾的反應之前,市場漲跌已經走出來了後,技術面和基本面才能夠去解釋市場的漲跌,這是分析師的範疇,而交易者的範疇必須走在群體大眾反應之前,不然就會淪為擊鼓傳花的犧牲品。
假設突破某個點或線,以此開倉,那麼市場並沒有明顯大幅上漲或下跌,也並無基本面的支撐,唯一能知道的,只能知道風險是多少,盈利多少是不可能知道的,勝負的機率必然是50%,只有徹底了解開倉時的真實處境,才能夠從容應戰,而不是靠慾望與恐懼左右我們自己。等待市場大幅漲跌波動以後,當利好或利空的消息漫天飛,一般市場離見頂或見底就不遠了。換句話說,獲利來自未知到已知的時間差,低買高賣或高賣低買,拿時間換空間,拿空間換利潤,這才是交易的本質。無論多麼聰明狡詐,多麼懂得解釋市場的波動,也無法打破交易本質這鐵一般的事實。
在研究交易的慾望與恐懼過程中,就已然超越了慾望與恐懼,只剩下交易者的範疇。這種探索必須抱著自由開放的心態,不要下結論,只是無限的探索下去,可能在某一個點的時候,你我就在同一個思維頻率上了。交易高手只有一種,交易方法也只有一種,所以交易高手們會在同一時間內蜂擁而至,搶掠失敗者手上的金錢。
更多操盤技巧,盡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idn566),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