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去判斷一家公司股價會不會走得更好?其實,這要看市場是不是喜歡。如果你簡單地從財務指標,從企業目前的情況推導它的將來會怎麼樣,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但我想告訴大家,其實市場上最有價值,或者說能夠獲得超額收益的東西,恰恰是不確定。而所謂的價值投資,給人的感覺可能更多的是希望從確定性中尋找機會,因為這樣風險最小。單純地尋找確定性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你就放棄了暴利的機會。
其實市場上永遠有這麼一些資金,由於它對風險的偏好不同,選擇就不一樣。我們會發現,在A股市場上,哪怕市場特別熱的時候,都有一些資金在追逐熱點、炒題材。同樣,即使創業板指數走得很差的時候,仍有部分板塊、部分熱點還在不停地炒作,比如鋰電池,還有跟特斯拉相關的一些小的金屬。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很多人認為它們代表未來。
我們一直在說:「人性不變,故事永恆。」其實邏輯也是永恆的,價值本身也是故事,只不過這個階段大家可能更強調它。有些確定性的機會無法打動你,那就憑自己的本事去尋找那些不確定性的機會,投資未來的成長性。
股市裡的炒作其實就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一定是炒未知、炒夢想,先給它一個「夢想市盈率」。
如果目前沒實現,那就證偽了,價格肯定就下來了。納斯達克曾經在20世紀末的時候大漲,指數漲到5000多點,那一年網際網路新技術鋪天蓋地。在那個階段,不用管業績,只管市場前景怎麼樣、用戶群怎麼樣就好了。很多企業不盈利,但股價走得特別好。但是後來,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了。市場上走過炒作概念的階段,大家對網際網路越看越清楚的時候,概念炒作基本已經結束。
第二個階段就要看有沒有真本事了,是不是真的有業績。
如果業績一直不好,那股票價格就不會走好。網際網路「泡沫」破裂,股市跌下來了,之後大家會發現,納斯達克又創了歷史新高。為什麼呢?因為當年的概念炒作之後,網際網路產業這個夢想並沒有破滅,有些公司實現了它的夢想,比如亞馬遜。亞馬遜虧了十幾年,終於盈利了,原來的概念炒作變成可以實實在在賺錢的股票,證偽成功了。所以,股價創歷史新高,其實就是這麼一個過程,但有些公司可能被淘汰了,比如雅虎,曾經最牛的網際網路公司,它的夢想反而破滅了。
所有的故事最後都要落地
所有的炒作過程,基本都是一個由概念到落地的過程。網際網路本身剛開始炒概念時必要考量兩點,第一有想像空間,第二有想像的用戶。某家網際網路企業可能確實有很多目標用戶,但是不是真的有商業價值呢?企業的一般策略是先炒註冊用戶數,有了流量之後,後面再炒能不能變現。是不是能夠真正有業績,是典型的價值投資理念,由概念到價值投資這麼一個過程,尤其現在這個階段,更多的要看價值。
網際網路公司也好,創業板的很多公司也好,其實都在殺估值,估值本身就是PE(市盈率),市盈率高低就是對它的估值最真實的判斷,用每一股收益除以它的股價。在整個運作的過程中,如果你是投資者,一定要弄清楚這隻股票是處於炒故事階段,還是處於炒業績階段,千萬不要混為一談。因為這兩個東西連在一起的時候實在太少了,既有故事,又有業績,還很平穩,這樣的公司非常少。一般都會定價非常高,而且你不一定有機會。所以大家千萬別弄錯了,因為有些人,尤其散戶投資者,容易把炒概念誤以為是炒業績,那完蛋了。
故事總會有講完的時候
在整個過程中,大家要去好好地把階段分清楚,是什麼階段就做什麼操作。在我看來,從人性層面去思考,任何的投資在不為人所知的階段,它就會走得非常好,在人盡皆知的時候,基本就結束了。
操作與分析的基本素養中最重要的兩句話,就是「利潤的創造,在於行情的掌握;風險的規避,在於機率的分析。」
股票操作上,歷史會不斷的重演,雖然會有一些差異,但總不至於太離譜。如果你能體會這兩句話的涵意,那麼,不論走勢如何變化,它帶給你的困擾會少一點,而驚喜總是會多一點。也就是說,當你出清持股後,不多時日,便看到回檔,買進之後,往往驚喜買在底部區域。
不論基本分析,還是技術分析,只要關係到分析,就離不開邏輯;離不開邏輯的,就少不了機率,凡有機率事物的必然有統計,所以追根究底,操作與分析的技術就是統計的邏輯,任何分析和操作的方法都是這樣得來的。
以起漲k線來說,其出現以後,展現力道開始漲的機率很高;以起跌k線來說,其出現以後,展現力道開始跌的機率很高。因為機率很高,所以拿來使用就是行情的掌握,也可以因為這根k線提供了我們很容易、很小的風險規避方式,雖未必每次都成功,但它也往往是驚喜的創造者。
各種中短線的搏擊技巧也都是如此,永遠是在k線圖裡面找機率,在各種指針中找機率,把發生機率高的拿來分析,把分析中較為穩定的方式拿來使用,這就是你的操 作策略。每一個人的傾向不同,長線短線的策略也不同,所以每一個人的操作方式也都不同。一切符合你的風格,符合你的操作循環,自然就好。
主力攻於心計,你在期待天下雨來解除旱象?你還在期望行情?但是莊家卻用股市的語言告訴我們,他們玩不動了,因此你的動作就是跟著莊家,在昨日拔檔多單下空 單,這是紀律的執行,再好的方法都要執行才算數,否則仍是方法歸方法,輸還是照樣輸,一點用處也沒有。股市真的是會說話的,你要用心去傾聽他的語言,掌握 行情、準備著10%會被反撲的失敗率,愉快的隨著莊家的節奏,與莊共舞。
行情是否如預期,不是挺重要,問題在於,如果如你預期,你要如何?不如你預期時,你又會如何?帶著10%尚未確認的風險和萬一的時候的停損執行,是你必須的心理準備。如果不來點我的停損,就是我獲利的開始。
真正的技術分析只要依據三點就足夠了,K線、量、趨勢!而技術分析的本質從分析大盤的角度來看,就是分析資金的流入流出,就個股而言,主力分析才是技術分析的本質。而個股技術分析的精髓,是讀懂盤口語言。技術分析還有的是政策,政策引導資金流向,資金引導熱點流。
看盤就是分析資金的流動,個股而言,看清主力目的,很重要,主力一切走勢多在盤面。分析是要以實戰為起點,賺錢才是大道理。主力目的,很重要,主力一切走勢 多會在盤面反應。看清了,也就知道實戰中要怎樣操作。時間的趨勢,選好股不如選好時嘛。在市場中沒有絕對的理論是百發百中,只有不斷學習。
控制風險,安全放在第一。 在股市中投資,要清楚自己,高手既不會絕對看多,也不會絕對看空,在盤面形勢急轉直下時,他會憑盤面感覺和實戰經驗見機而行,順勢而為。
做實盤股票,最忌諱心存幻想,不設止損,一但趨勢走壞,就應離場,不可戀戰 。人不能跟趨勢抗衡,什麼是趨勢?趨勢就是長江之水滾滾東流,高山墜石勢不可擋。做實盤股票的最高境界就是憑盤面感覺和實戰經驗見機而行,順勢而為。
股市的漲和跌受制於多種因素的制約 ,如政策多空面,行業景氣面,財務基本面,資金流動進出面,價量線技術面,大小主力操縱面等等,諸如此類的因素是任何一個職業投資人在短時間內,都難以全 部掌握和了解的,所以 高手並不能對股市中的每一次漲跌都能判斷淮。而高手能控制風險,只有控制風險,安全放在第一。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看起來投資股票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只要我們依據一定的標準理性地進行分析,就能夠找到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從而在資本市場上獲得利潤了。但是現實果真如此嗎?很遺憾,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是:市場上總是充斥著過度交易,追漲殺跌等種種非理性的行為,許多投資者在激烈的多空搏殺中處於下風,甚至不得不黯然退場;勝利永遠屬於少數人,而虧損則像幽靈一般跟隨著投資大眾。
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在投資時下的功夫不夠嗎?不是,許多股民相當肯花工夫,對於實際操作的熟悉程度可以和證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媲美,說起自己的經驗和理論來都頭頭是道。是我們沒有出色的分析能力嗎?不是,一個金融學專業畢業的學生顯然比一個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訓練的股民具有更多的分析工具,但是並不意味著他能夠比後者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中國的股市從來不缺乏心智健全的聰明人,為何大多數人卻擺脫不了失敗的陰影呢?
不妨讓我們來回憶一下自己的投資生涯中是否出現過下面列舉的一些行為吧!這些行為不一定全部在你的身上發生過,但是你一定可以找到在自己的投資生涯里與之重合的地方:
1.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貿然闖入股市,買賣股票不是依據自己的判斷分析,而是沉迷於所謂的小道消息和專家分析。
2.投資股票之前已制訂好了計劃,但步入股票市場時卻一有風吹草動就心猿意馬,不敢按計劃實施自己的方案,要麼按兵不動,要麼轉而跟風。
3.購買股票時一味貪低,不加分析,不去購買優質股,只購買一些價值不高、波動不大的低價股票,往往會被套牢在這些「垃圾股」中,眼看機會一個個溜走。
4.當股票價格上漲時,總是期望股價還會升得更多,遲遲不肯出手手中股票,當股票跌時遲遲不肯買進,總盼望股價能一跌再跌。結果錯過了買入賣出的最佳時機之後又後悔。
5.當股票被套的時候,不願意出售已經出現虧損的股票,寧願「捂著」,眼巴巴地期望著解套的一天,結果被套得更深,最後不得不忍痛斬倉。
6.持有股票的時間過短,或者是聽說了什麼消息,或者是興趣轉向另外的股票,頻繁買入賣出,結果付出的交易費用比賺到的資本收益還多。
7.總是在交易結束之後說,如果這次按照我的判斷買(賣)股票該是多好啊!但是當下一次交易的時候,還是不敢依據自己的判斷,哪怕的確是經過認真分析之後的判斷來決策。
極有可能,你在開始自己的投資生涯的時候也對這些行為嗤之以鼻,但是當你有過一些實際的投資經歷之後再回過頭來看,不禁會在心裡產生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麼?明明自己知道應該竭力避免這些不理性的投資行為,可是在投資生涯中,這些行為卻總是不可避免的出現呢?
很簡單,我們所做的決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股票市場並非「零和遊戲」,也不是只有從別人的口袋中掏錢才能盈利。戰勝市場,戰勝莊家,戰勝基金,是熱門投資書籍中經常提到的字眼,而股票市場真正的敵人卻很少有人提及。實際上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中最大的敵人正是投資者自己,貪婪,恐懼,害怕困難,不能堅持原則,沒有信心,沒有耐心,沒有勇氣,沒有目標和信念,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人性的弱點埋藏在靈魂的深處,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進行系統分析,並有針對性地防範,同樣的錯誤總會在投資決策中一犯再犯,而犯錯的驅動力也永遠不能消除。要戰勝敵人,首先要認清敵人,深度解剖自我,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弱點並克服它,你才會在投資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第一,要麼自己打好基礎,要麼找到可信賴的平台或老師邊跟隨、邊學習。
對於喜歡研究這個市場的投資者,可以多花點時間自己打好基礎,但對於大多數投資者,入門最好能夠找到可信賴的平台或老師進行跟隨式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快速成長起來,減少自己摸索而付出的代價和學費,少走很多彎路。前者通過自我學習往往相對完整和系統,但欠缺經驗性的指導和靈活性,後者可能學習的知識和技巧更具有實戰性,但相對零散欠缺系統性。但殊途同歸,最終二者都要經過"學習到實踐,實踐到總結"的階段,從而打下紮實的基礎。
第二,嚴格設定止損,且多單的止損價必須要放在關鍵重要支撐位下方,而沽空單的止損價必須放在關鍵重要的阻力位上方,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止損的作用。止損的真正奧義在於:
a)嚴格控制風險,避免風險無限制擴大!
b)起到行情研判正確與否的作用。合理設置的止損價能夠起到這個判斷標準的作用,只要沒有觸及止損價則就默認依然會有成功機會,除非觸及止損說明研判錯誤!
c)還有一個潛在的作用:可以令投資者保持好心態,把精力放在下一個機會上,而不是虧損單上!
第三,合理分配倉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更容易實現"小虧損、大盈利"的盈利成長模式!"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合理分配倉位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單邊行情中,順勢機會多分配倉位,逆勢機會少分配倉位;震盪行情中,關鍵支撐阻力位內部(即阻力下方和支撐上方)多分配倉位,一般支撐阻力位附近少分配倉位,儘量減少區間中部操作頻率。
第四,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儘量減少情緒化做單,避免頻繁出錯和錯上加錯的情況出現。
從伯然多年的交易體會來看,調整心態和情緒的方法因人而異,但有幾個方面是共通的,且需要時刻警惕注意的:
a)任何時候都要設定好止損和控制好倉位,這是基礎,也是前提。因為如果做不到這點,這就好比沒有給汽油桶做安全防範措施,很容易被隨時點爆!所以這個是最基本的隔火牆,因此上述第二條和第三條需要我們每一位投資者儘量做到。當然,必須是正確地、有方法地執行而非隨意設置止損和隨意分配倉位。
b)在自己出現極端負面情緒的時候,儘量遠離市場,給自己一段休息調整的時間。等心態平和之後,再回到市場,這樣不僅僅能夠避免潛在不必要的損失,而且還能在重新回到市場時或有意外的收穫!
c)如果遇到手癢難耐,非常想做單但又拿不準的情況下,可以一律採取小倉位嘗試,且規定一個最大嘗試次數上限值。比如一律都用1個迷你手,最多不超過3次嘗試機會。這樣即便虧損也不會造成明顯虧損,而小有盈利時反而能夠給自己多一份信心。
第五,進場很重要,出場更重要。在選擇合理的進場時機時
投資者都需要想到幾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我這筆單子打算什麼時候、什麼價位出場?"、"是做短線還是做中長線?"、"能不能持倉過夜或過周末"、"在哪幾個價位需要分批獲利減持?"等等,總之進場前這些問題最好都能考慮清楚。因為最終單子盈虧情況關鍵取決於出場價位和時機的把握,因此弄清楚這些問題才能逐步做到"截斷虧損、讓利潤奔騰"的目標!
其實,在交易中,我們需要養成的交易習慣和行為有很多,上面都是最為關鍵和重要的幾點。要想能夠真正將這幾條變成我們自身的好習慣,那麼需要大家自己平時多注意,不斷重複去做正確的事情,這樣才能逐步形成自身自然而然的習慣。據科學家證實,一件行為如果能夠不斷地、連續重複21次的話,那麼自然而然會形成習慣,成為自身的行為模式,也就更容易在未來投資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更多操盤技巧,盡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idn566),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