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三星堆,並且也有許多的人「以貌取人」說三星堆是外來文化。我敢說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三星堆文化。其實,三星堆文物中有許多的中國元素。青銅神樹的形態與《山海經》中的記載,青銅牌飾與二里頭遺址的【鑲綠松石青銅牌飾】,三星堆的玉錐形器與良渚文化的聯繫等等。最重要的是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與中國的部分史料是對得上的。如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與蜀王「蠶叢」的關係。
青銅縱目面具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柱狀外凸的雙眼,以及誇張如鳥翼的大耳。目前對於這個面具的解讀,普遍認為其與蜀王「蠶叢」有關。
《華陽國志·蜀志》中:「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意思就是說,蜀王蠶叢有一雙突出的眼睛。青銅縱目面具恰好符合這一點。蠶叢的出生地是汶川郡,那裡的人普遍患有甲亢病,而甲亢病的一個特別就是眼睛較突出。而三星堆的青銅縱目面具就是以蠶叢王為原型,並進行了誇張的。
青銅大立人像的原型很可能也是蠶叢王。據說三星堆曾邀請醫學研究人員來對三星堆的文物進行「會診」,在這個青銅大力人像面前,醫學研究員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
在我們普通人看來這確實有點匪夷所思。三星堆諸多的青銅面具造型,他們的眼睛確實有些不一樣。但是,中原文化中的商朝青銅人像較少,比如商王王后婦好墓,似乎沒有青銅人像出土。所以也就無從比較啦。江西新幹線大洋洲商墓倒是有青銅人像出土,造型也是很特別的。
目前可以確定的蜀王有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魚鳧所處的時代正好對應中原的夏商文化。這一時期也是三星堆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三星堆的兩個祭祀坑就是屬於這一時期。
魚鳧,有可能是指一種捕魚的水鳥。也有可能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魚+鳥的組合,因為鳧本身就是一種鳥。在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中,還真有魚與鳥的組合圖案。
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出土,通長38.2厘米。器身呈魚形,兩面各線刻有一牙璋圖案,在射端張開的「魚嘴」中,鏤刻有一隻小鳥。魚鳥合體的主題,可能與古史傳說中古蜀王魚鳧有關。
此外,三星堆出土了盡千把鳥頭陶勺把,也是很不常見的。或許也是與魚鳧王有關,或許與杜宇這一任王有關。杜宇,也就是望帝,關於他也有個有名的典故,「望帝春心托杜鵑」,鳥是最能代表杜宇王的圖騰了。
三星堆造型奇特的青銅神樹很可能就是《山海經中》神話「羲和浴日」的體現。東方扶桑、中央的建木、西方的若木,扶桑樹上有十個太陽「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青銅神樹上恰好立有9隻鳥,這或許就是太陽的象徵。我們都知道,一般古人作畫畫太陽,就是一個圈裡面再畫一隻「金烏(鳥)」。
三星堆發現的青銅牌飾,與二里頭的青銅拍飾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二里頭的更加精美。
獸面紋也稱饕餮紋,是中原文化中青銅器上最最常見的紋飾。三星堆的銅獸面雖然與中原文化中的有些差別,但是它獸面大眼,具有明顯的獸面紋的特徵,並且以燮紋承托。
李白的詩中說「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往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句詩中雖有誇張的成分,但至少從中可以看出,蠶叢、魚鳧是獲得中原人的身份認同的。並且其中還隱藏了一條重要信息「 不與秦塞通人煙」。可見當時蜀地文化的閉塞,因此發展出具有獨特的蜀地特性的文化也不是不可以理解。還有一點,一方面商王朝時期的統治區域未定,統治規則我們也不清楚,在這樣的前提下,距離其較遠的區域各自發展,不受其文化影響,或是受其影響較小的狀況也是可以想像的。
還有一點,三星堆青銅器的鑄造技術與黃河流域差不多,但三星堆文化的青銅器成為比較獨特,其中含有磷元素,磷元素能增加青銅的流動性與彈性。這是同時期的其它文化中沒有的。少量青銅器中還含有鈣元素,這也是在世界青銅文化中比較罕見的。所以,在世界範圍內,三星堆文化也是比較特別的存在。有人說它是外來文化,那麼請出示證據認領一下。不能因為長得奇怪,就不把它當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