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漢宣團隊(小明同學)無授權禁止轉載
鴉片戰爭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肯定都不陌生,這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那為何英國人要把鴉片輸入到中國呢?有些人認為是中英的貿易逆差,因為在鴉片戰爭前,中國在中英貿易中占據絕對優勢,英國人為了扭轉自己在貿易中處於劣勢的局面,就無恥的將鴉片走私到中國。
這個說法沒有錯,但並不全面。這次,我們就從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的貿易結構來分析一下,為何英國人要把鴉片輸入到中國。
簡單的來說,就是英國特別需要中國的商品,但中國卻對英國的工業產品不感興趣,這是為什麼呢?
很多人即便沒有去過英國,也應該聽說過英國人有喝下午茶的習慣,這種風尚形成於17世紀末。後來英國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歡喝中國茶。英國從清朝進口的茶葉從最初每年的幾萬磅,逐步增長到每年上千萬磅。在英國,男女老少每人每年平均需要1磅以上的茶葉,當時英國喝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茶葉的深入普及,足以看出英國人對中國茶葉是有多喜歡。
英國貴族喝茶
英國人對中國茶葉的瘋狂收購,把當時清朝老百姓和官員都搞糊塗了,他們也不知道英國人為何這麼喜歡茶葉。以至於後來鴉片戰爭爆發,還有不少清朝官員認為只要不賣茶葉給英國人喝,他們就會便秘而亡。
相比於英國的積極,清朝這邊的態度就沒有那麼多熱情了。其中原因有兩點:第一、清朝當時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外開放的貿易港口,多的時候有三四個,少的時候只有一個,清朝統治者對實行對外貿易一直都是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也導致對此熱情度不高,也不積極;第二、英國出口到中國的工業產品,對當時處於小農經濟的清朝來講,老百姓對此並不感興趣,覺得不實用,出產的一些紡織品質量還不如清朝本土的好,所以對英國產品的購買慾望很低。
清朝一農戶家庭
清朝與英國的這種貿易結構,在如今來講,就類似貿易逆差。一方在做生意時賺不到錢,一方則一直能賺錢,這種貿易不平衡就很容易造成衝突,更何況是英國這種霸權的殖民國家。
我們來總結一下在鴉片輸入中國之前,中英兩國貿易的特點,就是全球茶葉的出口基本上全部都來自於中國,其他地區不出產茶葉,英國人短時間內又不能找到其他替代品,所以這就讓英國人只能硬著頭皮來和中國做生意。
中國茶葉占中英貿易的比重有多大呢?我們來列舉幾個數據看一下。在1760—1764年間,英國共計進口中國茶葉八十萬兩白銀左右,茶葉的比例占到英國進口中國商品總額的90%以上。到了1825—1829年間,英國平均每年從中國進口的茶葉價值大約六百萬兩左右,這時候茶葉比例占到英國進口中國商品總額的94%以上。
英國人將茶葉運回歐洲銷售,不僅給英國東印度公司帶來了巨大利潤,也使英國政府從中獲得了巨額稅收,從中國進口的茶葉提供了英國國庫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英國人也還是會一直進口中國茶葉的。但這造成中英兩國巨大的貿易逆差是英國人迫切想要改變的情況。
英國工業革命後,需要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英國作為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他們急需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所以英國人在全球不斷地對外擴張,不斷地擴大殖民地。身處東方的中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是英國人開拓市場和增加原料產地的一個非常好地選擇。
全球白銀減產,影響了英國的經濟
清朝對英國的工業產品並不感興趣,這讓英國人很無奈,但也並不是什麼都不缺,清朝最缺的就是白銀了,因為銀子是清朝的主要貨幣之一。
18世紀末之前,英國也大量進口清朝的茶葉,但因為當時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在全球有大量殖民地,特別是拉丁美洲,那裡的殖民地盛產白銀,所以當時英國這些殖民國家都不缺錢,全球白銀的流通量非常大,英國人就拿著大量的銀子來購買清朝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產品。
但到了18世紀末以後,全球白銀產量大幅減少,主要原因就是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爆發,拿破崙率軍橫掃歐洲大陸,特別是在1808年,拿破崙入侵西班牙,西班牙本國忙於戰爭,無暇顧及他們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這就讓當時拉丁美洲的很多殖民地國家抓住了時機,紛紛起義進行獨立戰爭,之後拉美獨立運動就爆發了。
拉美獨立運動
在全球爆發的動盪中,銀礦產業受到嚴重影響,白銀產量大幅減少,全世界都處於白銀緊缺的狀態,這種情況自然也影響到了英國。當時一直負責進口中國茶葉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再也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拿大把銀子來購買中國的商品了。
但英國人需要中國的茶葉等商品,而且在全球白銀短缺的情況下,他們也缺錢,也需要更多的白銀。所以,英國人就一定要改變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他們想法就是既要中國的商品,也要賺中國的錢,於是鴉片就成了英國人解決貿易逆差的首選。
英國對鴉片產業的壟斷,再加上走私鴉片利潤巨大,使英國人頑固的堅持走私鴉片
在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擴張殖民地,占領了孟加拉,隨後又占領了一些印度著名的鴉片產區。1773年,東印度公司確立鴉片專賣政策,壟斷了鴉片貿易。到1797年,他們又壟斷了鴉片製造權。自從東印度公司壟斷了鴉片貿易後,他們便開始向中國進行大規模的鴉片走私。
吸食鴉片非常容易上癮,而且鴉片利潤極大,所以東印度公司就開始種植鴉片,他們強迫印度農民種植罌粟,並快速擴大罌粟的種植面積,以便供應他們大批量的走私鴉片。
為何說是走私呢?因為清朝在雍正年間開始,清政府就明令禁止吸食鴉片了,到了嘉慶在位時期,就徹底禁止了鴉片輸入,鴉片貿易已成了非法貿易。但由於鴉片貿易利潤實在太大,再加上清政府對走私鴉片監管不力,官員貪污腐敗,導致鴉片走私愈演愈烈。
鴉片走私帶來的巨大利潤,很快就扭轉了英國長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而且還形成了一個新的貿易格局。就是英國人用販賣鴉片所獲得的巨額利潤,來換取中國的茶葉、絲綢等商品。英國人把茶、絲綢運回歐洲售賣,這樣又可以獲得一次貿易利潤;同時,他們還把英國生產的工業產品銷往印度,英國人利用印度農民種植鴉片的收入,為自己的工業產品在印度市場上增加銷路。
英國東印度公司鴉片倉庫
這就形成了一個三角貿易格局,就是英國(工業產品)—印度(鴉片)—中國(茶、絲),而作為這個貿易結構中的主導者,英國人在任何一個環節上都能獲得超額利潤。在利益的驅動下,不管輿論如何譴責,英國都會頑固地堅持鴉片走私政策。
東印度公司貿易路線圖
綜上所述,英國向中國走私鴉,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環境原因,而這些原因的核心就是金錢利益。不論是為了改變貿易逆差,還是走私鴉片利潤巨大,都是金錢利益的驅動。為了利益給其他國家或殖民地造成了史無前例的災難,這無時無刻都在表現出他們的萬惡和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