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愁滋味」?了解孩子的憂愁,是家長必須做的事

2020-12-24     福林媽咪

原標題:「少年不知愁滋味」?了解孩子的憂愁,是家長必須做的事

文|福林媽咪

當談起 焦慮這種情緒的時候,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有什麼好焦慮的?等他到高考的時候可能才會出現吧。但其實很多孩子在小學期間就出現過焦慮的情況,只不過是都是輕微的。

我的一位同事因為最近工作的問題壓力很大,去看了心理醫生,她說她在候診的時候,從醫生門診里走出一個孩子,那個孩子看人的眼神都不對。雖然戴著口罩,但是緊皺著眉頭,她的媽媽則在後面把診療室的門關上了。

同事說她正在諮詢的時候,那位小患者的媽媽拿著藥來詢問下次諮詢的時間,問醫生可否等元旦節放假的時候再來做治療,因為孩子還在上課。

結果醫生嚴肅的對那位媽媽說道:「你女兒現在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都已經自殺過兩次了你還想著她上學?你覺得上學現在對她的意義大嗎?還有那些補習班什麼的,你報那麼多幹什麼?一個才8歲的孩子,你看她的眼神都不對了。」

為什么小小年紀就會焦慮?

我聽同事講完覺得難以置信,焦慮、抑鬱這些情緒演變成焦慮症、抑鬱症是需要多大的壓力才會變成這樣。

現實就是這樣,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青少年兒童自殺的新聞,要問原因是什麼?永遠逃不開兩個原因:家庭和學業。

孩子輔導班太多,娛樂時間太少

還記得當時一篇爆款文章,「月薪三萬撐不起一個孩子的暑假」。

一個家庭每年要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花很多錢,當然,這是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決定的,但也是占據了家裡的大部分開銷。

而之所以做出給孩子報輔導班、特長班的這種行為,多數是因為家長的焦慮,怕孩子落後,怕孩子將來考不上好大學。

在這樣的焦慮環境中成長,孩子的焦慮情緒自然也會被帶出來。

孩子會被作為比較的對象

無論是大小年會,無論是家庭聚會還是在任何的會議當中,孩子都是被做比較的對象。

家庭會議中,小姨說你上去為我們表演你今年學到的東西你就必須上去表演,在公司聚會當中,父母說我的孩子會騎馬射箭,你就必須得給父母的上司表演騎馬射箭……

孩子是什麼感受?你又覺得孩子是什麼樣的存在?

像不像動物園裡的猴子被人指揮來指揮去被人耍來耍去?

而這樣的情況就像把他困在一個地方,看不見天空,四周炫目,這也是他最開始的焦慮表現。

沒有自己的遊戲時間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每天的時間從起床的那一刻一直到睡覺的那一刻,都排得滿滿當當,沒有任何一刻是閒著的,你覺得這樣的生活會讓孩子覺得有希望嗎?

為什麼不能放開孩子呢?

特長班一兩個即可

一個人把一技之長發揮到最好才是最優秀的。

為什麼那些成功人士能夠站在世界的頂端,因為他們只堅持做一樣事情,把這樣事情做到極致,對於孩子我們也可以這樣要求,他不必要讓孩子什麼都學習,孩子學的多了精力就分散了。

精力分散就代表著他沒有辦法很好的完成他的學業,這個時候你所有的努力仿佛都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廢柴,這樣你還覺得有意義嗎?

所以對於孩子我們給他選擇一個兩個的特長就可以了,最好就是選擇一個讓他發揮自己的特長,其他的就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報名。

不要總想要「完美孩子」

這是逼孩子,也是逼自己的行為,完美無缺的人不可能存在。

就像宋丹丹評價自己的兒子 巴圖,她說自從兒子不上學之後,她才發現兒子身上有那麼多優點。

當她過於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時,她會看不到孩子其他的優點。

我們普通家長也是如此。不要過於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

很多時候孩子是被父母逼出來的,我們何不適當的放開孩子的手,讓他們自由自在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ldtmXYBur8RWXSAdh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