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餐飲人,在廣州上演了一出「救亡戲」

2020-03-12     美食導報

苟且偷生,是一種活法。

苟延殘喘,是一種活法。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也是一種活法!


做餐飲,

拚命不一定行,

但不拚命,一定不行!


哪怕倒下,

也要保持一種衝鋒的姿勢!


疫情,使「食在廣州」徹底陷入「釜底抽薪」的困局。當絕大部分酒樓食肆熄火封灶之時,有一批餐飲人仍然在頑強的打拚,他們明知做多虧多,但就是不放棄、不認命。


高師傅、翅叔、琦哥這老中青三代餐飲人,

他們分別來自香港、廣州、汕頭,

但有著一個共同之處——

不怨天尤人,敢於同命運抗爭!


高師傅:我還不能倒!


如果說年輕餐飲人「拼」是「理所當然」,而年逾八旬的高師傅「拼」則真是「為人民服務」。在2月中旬,一向深居簡出的高師傅竟然做起了外賣生意。


「過年前,我已經準備在年後重新張羅『高莊』,但是突然而來的疫情打亂了我的計劃,『高莊』也只剩下自己在守著。」

但是因為不少熟客想念高師傅的味道,在休息了一個多月後,高師傅在朋友圈接訂單,親自為朋友做豉油雞、鹽焗雞、鹽焗鵝掌、碌鵝、梅菜扣肉等外賣。為了找到合心意的材料,高師傅每天一大早都會親自去市場挑選,甚至連續三天都找不到合心意的清遠雞,只好把訂單推掉。

不過一旦有合適的材料,無論是只有2單生意還是50單生意,高師傅都會認真對待,親自下廚,最高峰時,一天做了好幾十隻豉油雞。「現在疫情這麼嚴重,完全請不到人,只好自己動手,提前一天訂好材料,第二天一大早就開始製作,訂單多的時候,連續好幾個小時都不能休息,但是老一輩常說廚師『手停則口停』,我還不能停!

堅持每天做外賣大半個月,高師傅依然每天在朋友圈「曬出」新鮮出爐的豉油雞、鹽焗雞、碌鵝等,「現在高莊只剩下我一個人,想要重新開業是很艱難,就算開了也很艱難,消費者沒有消費信心,自己又『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等到疫情穩定,再做打算。」


現在,高師傅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都能把自家外賣送到各位顧客手中,無論世道如何變改,還是不能倒!


翅叔:給我一雙翅膀!


2月13日,當疫情越來越嚴重之時,翅叔海味桑拿火鍋店的翅叔「重操舊業」,又做回了當年的「推車仔」,自己送外賣。貨拉拉、計程車、單車,只要能將產品賣出去,十八般武藝都用上。在親力親為送餐的那幾天,他每天都在朋友圈宣傳自家外賣。

訂單多的區,他叫個貨拉拉送過去;比較遠的區,直接打的過去;而附近的小區,就騎個共享單車送上門。雖然,每天只有6、7單生意,但是海珠區、天河區、荔灣區、越秀區在那幾天都跑了個遍,每天下來也有3000多收入,但光是每一趟的車費,就要花30、40元。他說:當時只是想著把庫存清完,就算是虧一點,自己辛苦一點,咬咬牙就過去了。


翅叔說,如今,堂食開放了,而且還「客滿」,但生意只有之前的三成。原因很簡單,因為目前要隔桌堂食,原先30張桌子現在只能擺放10張,所以就算滿了座,生意其實還是虧。加之餐廳主營鮑、參、翅、肚,消費要恢復往常,不容易。

現在,除了堂食,他每天都能賣出5、6單左右的外賣,因為交通出行的問題,他有時還是直接打計程車送貨。「一天外賣是3000元左右,兩家店的堂食營業額在4000元左右」。


翅叔還每天堅持更新朋友圈發布新菜式,讓消費者知道,即使是在艱難時期,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牛B:別讓我停下來!


牛B潮汕牛肉的老闆阿琦,同樣也是「拚命三郎」。他是一個「不服輸」的人,自春節開始,他們和員工一同拿著服務號轉型做「微商」,線上線下不間斷的推外賣。

每天,阿琦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最高峰時,一天竟然發了10條。從春節到現在,他在朋友圈已經發了超過200條微信。在2月11日的一條中,阿琦說道:「首先道個歉,最近頻繁的刷朋友圈,其實我只是盡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而阿琦也不僅僅是刷朋友圈而已,就算熬通宵,一天只睡4、5個鐘,他也要堅持親力親為做牛肉丸;無論是是30元一單的外賣,還是700元一單的外賣,他都盡全力把每一單做好;在下雨的那幾天,他甚至自己上陣,親自送外賣。因此,還在朋友圈裡自嘲:出發送貨。各位親,繼續下單,今天讓我全程跑,別讓我停下來呀。

「我的責任就是把店維持下去,讓員工能有飯吃、有事做、有口罩戴,平平安安。」


堅持了這麼久,現在的阿琦還是頭疼不已。他直言,餐廳的狀況已經接近極限:「租金6萬元,人工6萬元,開放了堂食,一天才2000元的生意。」也就是說營業額只夠交租金,倒貼食材成本、人工水電。「做餐飲都是現金流,再這樣下去,不說50天,20天都要命。」

阿琦,他惟一的希望,就是通過微信朋友圈可以多賣出一份自家產品。反正,就是倒下,也要保持衝鋒的姿勢!


END


圖文 | 龔智南

編輯 | 彭柔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hp33HABgx9BqZZIW_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