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賣煎餅月入13萬...給多少創業者打了雞血

2019-06-04     味極天驕餐飲

攤煎餅月入13萬」,「賣奶茶贏取白富美」,「開燒烤攤開寶馬」......

這樣的新聞不知誤導了多少人,刺激了大家一夜暴富心態然後盲目跟風,卻忽略了這畢竟是少數現象!

相關新聞

然而「月入13萬」這個表述,很容易被人理解為凈利潤13萬,這是為了獲取眼球而刻意的誇大表述。對於一家正常的小店來說,成本大概會有以下部分:食材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成本、設備成本、推廣成本、以及一些工商稅務等硬性成本,在各方面成本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凈利潤可以有20%,已經是非常成功,也就是一個月可以收入2萬多元。對於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而言,算是一個不錯的營生,但並不值得引發如此大的討論。

在許多公共言論的烘托中,焦慮逐漸成為社會普遍話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成為一種文體,進一步擴大這種焦慮。

小時候聽父母灌輸「別人家孩子」,長大後被灌輸「拋棄你的同齡人」。在道聽途說中,心中惶惶

前幾年有一波創業大潮,如今潮水散去,一地雞毛。

當然我也是在那個塵囂時代入場的,到現在走過不少錯路,彷徨過,失望過,懷疑人生過,但好歹還活著。這些年,不斷有人跟問我:你是怎麼把餐飲做起來的?

這些年,許多餐飲品牌拔地而起,然而更多的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做好餐飲需要平心靜氣

開始時熱情似火,倒閉時心灰意冷

1、黑暗餐廳真的暗了

有個媒體人,想開一家非常獨特體驗的餐廳:黑暗餐廳。他說的時候覺得他將創造一個奇蹟,但我僅僅感覺到了黑暗。還是開了,真是一家「黑店」,什麼都看不到,你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麼,不知道自己喝了什麼,完全是崩潰體驗。有人圖新鮮,來試試,但是基本沒有回頭客。幾個月之後,倒閉。

2、會吃不等於會做餐飲

一個西北朋友,愛吃,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吃貨,在北京北二環胡同邊上,找了一個場地,400平,價格不算高。幾個月之後,她跟我說:你身邊有沒有朋友想接手,她想轉讓。仔細一問,大菜沒有人點,來的人都是一碗牛肉麵就走,人均消費30多塊錢,連房租都不夠。廚師也欺負她不懂

她說:「以後再也不做餐飲了。」

3、現在的餐飲需要更強的能力和內心

有個朋友不算新手,十幾年前做過餐廳,後來轉行去了更有前景的房地產業。賺了不少錢,想重新拾起舊業。「200平米的店,別人拿10塊,我拿9塊,一年成本就比別人節省七萬。」開始他瞄準火鍋,最終卻模仿喜茶開了一家茶店。試圖打造網紅店,未來連鎖加盟拿風投,一切想得蠻好,幾個月之後,還是倒閉了。

理想總是比現實豐滿

不進入這個行當,不知道其中水深火熱

不開店,就不知道以前上班的安穩生活是多麼難得。我見識過種種開店人的焦頭爛額:選址、找設計師、裝修、找廚師、找店長、找服務員、研究外賣、採購、研發新菜、求爺爺告奶奶、菜不好吃被人罵、生意不好著急.......


所謂那些宣揚「月入13萬」「一家小店如何收入過億」等等不負責任的言論,隔三差五就要出來一次,我只是笑笑,默默走開。

餐飲行業老闆們或者打算創業開餐飲店的請留言,把大家拉進餐飲資源交流群。

可以點擊關注,我會持續更新餐飲經營相關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ezSFGwBmyVoG_1Z5wn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