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度過的中秋,節日方式折射時代變遷,團圓的主題永恆不變

2019-09-16     陳說往事

轉眼間,又是一年中秋月圓時。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稱「團圓節」,是中國人闔家團圓的節日。新中國成立以來,已度過了幾十個中秋,雖然節日方式有了許多變化,但人們嚮往追求「團圓」這一中秋節的永恆主題卻從未改變。

上世紀50年代,中秋節都很隆重。月餅店及其周圍張燈結彩,大街小巷喜氣洋洋。南寧老字號「萬國」、「和行」的月餅,餅皮金黃光亮,餅餡甜美油潤,香噴噴、軟滋滋,最受市民歡迎。

那年代外出工作的人很少,因此一家人團圓過中秋是很自然的事情。團圓飯後,人們就聚集在門口,擺上一張小圓桌,上面擺有月餅、柚子、芋頭、水果等食品,然後點上幾炷香,祭拜月亮。大人圍在桌子前聊天,看著月亮慢慢地移動,有的則向孩子們重複那千年不變的神話——嫦娥奔月。鄰裡間還互相品嘗不同品種的月餅,你來我往,不分彼此。

兩廣流行的樹中秋(樹亦作豎)是祭拜儀式之一,即將花燈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各種各樣的花燈,然後掛在高杆上,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甚至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不過,南寧人最喜歡高掛柚子燈,有些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有些人家直接在柚子上挖孔,每個孔都插上蠟燭,然後用竹竿吊起來,遠遠看去就像一束花,說是供敬嫦娥。祭拜之後,小孩子們則成群結隊,在街巷裡游來盪去,有的提個紙糊的小花燈或柚子燈,有的手拖著柚船燈(柚船就是在一片柚子皮的內里中間插上蠟燭,然後在皮尖穿上線拖著走),就像黑夜裡的點點星光。還有人喜歡放天燈(孔明燈)和放河燈,寄託對親人和朋友的懷念。在賞月的公眾場合,自然少不了猜燈謎。在部分縣郊農村,燒番塔是中秋保留節目(注)。那個年代的中秋節是那麼的傳統、輕鬆……

60年代,物質缺乏, 月餅成了奢侈品,不但憑票供應,而且量很少,常常要排老長時間的隊才能用糧票餅票買上幾隻素月餅。那一年我和三弟到興寧路「桂南酒家」排隊買餅,從早上一直排到中午,雙腿酸疼發麻,才買到幾個皮黑底焦的豆沙月餅。咕咕叫的肚皮引得我倆一回家就把一個月餅切開十六小片,明明小得來一口就能吃完,可就是小心翼翼,先慢慢咬掉一層皮,再一點一點吃裡頭的糖餡,最後連漏在桌上的一點餅皮都會舔乾淨。沒辦法啊,那時買到一個月餅真是珍貴。

60年代後期~70年代,「月餅」被稱為「大餅」。到了中秋,商店羞羞答答在角落擺出幾個「大餅」樣品,光顧者寥寥。人們連續多年沒有過中秋的感覺。

80年代開始,月餅重出江湖,品種繁多,月餅票更是一去不返。過去買月餅有張紅紙包著已經很體面了,逐漸地連紙盒包裝也嫌檔次不高,幾十、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鐵盒、木盒、錦盒包裝搶手得很。品嘗的口味也變了,過去買餅要油膩肉多的,後來蓮蓉、豆沙、豆蓉、水果、低糖等清甜品種才逗人喜愛。寄月餅成為一種風尚,尤其是越來越多外出打拚的南北漂們,每逢中秋都提前寄月餅回去,「讓老家人嘗嘗各地的月餅,表表心意。」不過,有段時間月餅的功能變了樣,它不僅是一種應節食品,還扮演著著托情、求助甚至於奉承、賄賂等社交角色,正如社會上的一句流行語:「買的不吃,吃的不買」。

近年,月餅重新恢複本來面目,純粹為應節食品,除了孝敬父母長輩,大多是自己食用,因此經濟實惠的健康月餅廣受歡迎。除了一些基層工會向職工發放簡裝月餅外,過去大手大腳公費購買月餅的現象基本不見,名為送月餅實為賄賂領導的行為幾乎絕跡。

如今月餅年年推陳出新,社會上流行的網紅食品,很快就應用在月餅上,如今年的貓山王榴槤、芝士大蝦、流心奶黃、焦糖海鹽巧克力、藍莓冰淇淋等等月餅。造型不再只有圓和方,鮮花、卡通、動物等外形花樣百出,增添許多樂趣。包裝以精美紙品包裝為主流,追求環保、保冷、抗壓,簡潔而精美。沒有人去郵局寄月餅了,天南海北的月餅網購後快遞到你需要的任何地方,據說今年異地購餅比去年增長兩倍。

那些年度過的中秋,節日方式折射時代變遷,團圓的主題永恆不變

今年月餅新品種

今年月餅新品種

中秋前夕,為了闔家團圓,出城、進城的小汽車長龍望不到邊。當一輪明月掛天上,一家人吃月餅、賞圓月,盡享天倫之樂幸福滿滿。

可是,闔家團圓的中秋之夜無法和父母團聚的人越來越多,因為遠離家鄉甚至遠隔重洋的年輕一代已十分普遍。時代越來越進步,通訊手段越來越發達,而孩子們離父母,卻越來越遠,唯有中秋的祝福通過網際網路使親人之間的距離拉得近些。

註:1、番塔一般用磚頭或瓦片砌成,圍疊而上,塔身逐漸收小,最後封頂而成,下面有幾個口,是用來塞入木柴、稻草燒塔用的。而燒番塔所用到的木柴、稻草是小孩子中秋那天的白天到家家戶戶去收集的,火苗高升就代表吉祥,升得越高越好。

2、本文原創,未經許可不准轉載、複製。抄襲者必追究。已與「維權騎士」簽協議,提供站外抄襲維權「快速刪文」功能。

3、在網絡平台,本人的暱稱分別為「陳說往事」與「老豆有話」。

4、本人致力於公開出版物沒有記載或沒有詳細介紹的南寧往事與歷史的寫作與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FeYr20BMH2_cNUgNKC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