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句話形容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再適合不過的了,流浪26年的他,在機緣巧合下,因為一手好字火遍網絡,他就是流浪大師沈巍,那麼和才女徐靜蕾相比,誰的水平更勝一籌?
坎坷生活,練就好字
沈巍出生於1967年,上海人,在幼年時期的他一直跟著奶奶生活,此外他還有妹妹和弟弟,但是之間並沒有什麼感情。
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沈巍自帶一種孤獨感,在長大後,他養成了每天讀書的習慣,而這也成為他流浪過程中的一縷清流。
在那個時候,上海的很多舊書店的老闆都認識沈巍,對於書籍他有著自己的看法,他非常注重書籍的出版社和排版,其中他最喜歡閱讀的就是古籍了。
之後他來到上海審計局進行工作,這份工作在現在看來是非常不錯的,但是這份工作卻讓沈巍踏上了流浪的道路。
在來到審計局後,沈巍經常會做一些不被人理解的事情,如他看到垃圾桶里有很多扔掉的紙,他覺得浪費,於是就撿起來了。而且他和同事的關係也不是很好,久而久之工作中開始出現關於他的說法,對此沈巍並不在意,但是領導知道後聯繫他的家人,然後告知他們沈巍有精神病,最後給他辦了病退,那是1993年,沈巍26歲。
沈巍回家後,父親非常生氣,並且讓他去看病,然後將他撿的垃圾全部扔掉。之後將他送到精神病院,而從那時開始他的心中已經開始了流浪。
沈巍在心靈上是非常純真的,但是這個社會也是現實的,遭遇如此打擊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繼續堅持。
之後他在老家租房子生活,而就在這個時候他開始了練字,因為空閒時間很多,他可以專心的練習練字,後來他還買了很多的書法用品,很快,沈巍就練得一手好字,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2018年左右,沈巍在網絡上走紅,當時的他在上海地鐵站周圍撿垃圾,他每天都會按時來到那裡,不久,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到他了,對於撿垃圾沈巍也有著自己的觀點,他會將垃圾進行分類。
在每天結束撿垃圾後,他會讀書寫字,這個時候的他看上去非常認真,在沒成為流浪大師之前他是流浪漢的另類,當他坐到路邊讀書的時候,還會有人會給他錢。
有一次,沈巍寫的字被網友拍到了網上,他的字引來了很多的圍觀,很多網友表示這是書法家才能寫出來的字。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總有人仰望星空,沈巍雖然是一個流浪者,但他的心中一直裝著理想,他的那片天空有關夢想,有關知識。雖然身體在流浪,但是他的心卻是充實的,書法,書籍,是他在流浪過程中的一絲慰藉。
才女徐靜蕾,書法精通
和流浪大師沈巍不同,徐靜蕾的生活要好得多。
1974年徐靜蕾出生於北京,她的父親是一個商人,事業是很成功,徐靜蕾的家庭條件優越,之後她的父親想培養她興趣。
有一次,徐靜蕾來到父親的車間玩耍,看到車間工人正在燈箱上寫字,之後徐靜蕾學著在燈箱上寫字,在寫完後,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
他的父親知道這件事情後,就打算讓徐靜蕾走上藝術的道路,學習畫畫,書法,經過一番訓練後,她的書法得到了很大的進步。
在練書法的過程中,她的父親對她也是非常嚴格的,每天都會要求她臨摹字帖,尤其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在多年後,徐靜蕾的書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和收藏,網友還曾評論她是被演員耽誤的書法家。
棋逢對手,誰更勝一籌?
在沈巍的毛筆字出名後,很多人會將他的字和一些書法家進行比較,而徐靜蕾也在被比較的範圍內,那麼誰的書法會更勝一籌?
從整體上來看,徐靜蕾的字體工整,因為練習時間長,她的字體是非常有特點的,而沈巍的字體比較豪放,洒脫,而這也與他流浪生活是有很大關係的,也有人認為沈巍的字體沒有徐靜蕾專業,這也和他練的時間短有關係。
其實兩個人的字體進行對比,各自有各自的特點,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不同的人對於字體的喜歡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不用比較,也沒有必要進行比較。
而且兩人的身份是不一樣的,徐靜蕾是演員,沈巍是流浪者,兩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接觸的東西也是完全不同的,那些將兩人書法進行對比的評論也只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而已。
如果真要論個上下,只能說徐靜蕾勝在了聯繫時間長上,但是沈巍的字體充滿了流浪的氣息,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幾千年的蘇軾在遭遇不公後寫出如此樂觀之詩句,今日流浪大師沈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貫徹的這句話。
沈巍在大學畢業後進入政府機關工作,之後在各處流浪,他的生活非常的簡單,每天撿垃圾,看書,寫字,而這種狀態確實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沈巍在網絡上受到追捧的原因,其實並不是他的字寫得有多麼好,在市井中懷才不遇,而是人們對他的好奇之心,一個流浪者,竟然可以寫得出如此好字,滿腹經綸,如此大的反差讓很多人對其開始關注起來。
從不被理解,被迫病退,到成為流浪大師,對於沈巍來說他一生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書籍,在書中他可以忘卻現實的事情,找到自己的那片天空。
但是走紅後的他遭到很多質疑的聲音,他讀書的視頻被人恥笑,有人說他這樣做只是為了紅,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
2020年5月22日,沈巍寫下這樣一句話:「我明明抱著善意進入網絡,卻被整的遍體鱗傷。」之後清空所有作品消失在網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