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從有了科舉制,貧窮家庭的學子也能通過學習改變命運,這種相對合理公平的選拔人才方式不僅有利於中國的統治,更有利於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無數的人才能夠源源不斷地向上攀爬,階層一直在流動,普通人也能看到向上的希望。這一制度到了新中國時期也被保留了,高考成為了科舉制的替身。
人人都可以參加高考,總的來說,在高考中獲得好的成績的學子便能到更好的學校,在畢業後也能夠找到好的工作,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生活質量。但萬事萬物都不是絕對的,最直觀的表現便是一些學生考上了全國頂尖的好大學,畢業後的發展不盡如意,甚至還不如一些沒上大學的人,這種巨大的落差讓人懷疑上大學是否真的有用。
分數是能夠反映一些東西,但是不能代表一個人能力的高低,這幾個人的例子正好說明了這種狀況。在高考中獲得好成績,進入好大學的人,比一般人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成功,那些沒有考出好成績,沒有進入好大學的人也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取得成功。
全縣第一考入清華,畢業之後卻只做了一個保安
他曾是清華大學的學子張曉勇,也是全縣城唯一一個考入清華大學的學子。清華大學一直是中國國內最頂尖的大學,能夠考入這所大學的學生都非常地厲害,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榮譽,更是一個縣城的榮譽。每一個考入清華和北大的學生都要張燈結彩,鑼鼓喧天地慶祝,曾經的張曉勇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考入清華大學之後,他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當地的優秀的人才,他的同學們後來都成為了社會上的中流砥柱,事業有成。然而他卻在畢業後,找不到一個合適自己的好工作。無奈只能回老家當一個小保安。現在想想,張曉勇無論如何都是可以找到好工作的,畢竟有高文憑,相信很多老闆還是會喜歡這樣的高學歷的人,然而他卻沒有做成什麼大事。
曾經考入清華的他有多麼地風光,如今當了保安後就有多麼地落寞。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一度成為了很多人嘲笑的對象,但是他的故事也讓很多人去反思成績究竟代表了什麼。如今只希望不要有太多的人去打擾他平靜的生活,給他更多的尊重和理解,畢竟人生已經不能夠重來了。
痴迷數學研究,卻忽視了「本職工作」
他曾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學子劉漢清,報的還是學校的熱門專業。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名校大學生,出來之後一定能夠有好的工作,好的前途。
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了他大學的時候,劉漢清在大學的時候愛上了數學,然而他不是數學專業的,沒有老師的指點,空有一腔熱血的熱愛和投入讓他荒廢了自己的學業。最後因為他多門科目掛科,學校將他開除了。
曾聽過一個同樣令人唏噓的故事,男孩在大學期間迷上了電腦,每天都在網吧打遊戲,寒暑假也不回家,父母都以為他在學校學習,誰知他是在學校打遊戲,四年下來,該畢業了,他什麼也沒學會,也找不到任何好工作,甚至這個時候他還在沉迷打遊戲,活在遊戲的世界裡不能自拔。
他們兩個都忽視了大學學習的重要性。大學之後便是就業,大學的學習成績和所學專業與能否就業息息相關,有多少大學生在大四的時候才垂頭頓足,後悔沒有好好學習,可是再也沒有重來的機會了。
曾是省文科狀元,卻淪為貧困者
她曾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學子伍繼紅。曾經的中國人民大學何等地風光,從這所學校畢業的人都能夠到好的國家機關做幹部,從此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然而伍繼紅畢業那一年,國家取消了分配工作的政策,這給了她致命一擊。
她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但是表現得並不是很好,沒有考上,這時候伍繼紅放棄了,她選擇回到了老家。她先後嫁給了三個男人,生下了五個孩子,自此成為了一個全職母親。
假如伍繼紅曾經沒有放棄,在一次失敗之後,能夠調整自己的狀態,再去嘗試別的工作,說不定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也許會獲得美好的家庭,現在也是另一番光景了。她曾經的同學如今都過著還不錯的日子,與伍繼紅相比,他們實在太幸運了。
伍繼紅來自農村,也許她很難對燈紅酒綠的北京產生歸屬感,所以一旦她沒有獲得想要的東西,就選擇了放棄,難免讓人為她感到惋惜。
每個人的幸福生活都是要爭取的,這種爭取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拼的就是誰能堅持到最後。很不幸的是,她失敗了,而且再也沒有站起來。如今,她是一個平平凡凡的農村婦女,還需要依靠救濟才能生活。
極大的落差留給我們的反思
他們的故事讓人覺得非常地心酸,他們能夠在那個年代考上中國頂尖的大學,非常地厲害,這也說明了他們的過人之處,然而他們卻沒有一個好的未來,與他們自己的同學相比,他們的發展實在算不上好。
他們的故事也給了很多人啟示,首先便是對家長的警示,如今有很多的家長過分地注重孩子的成績,給孩子報很多的輔導班,給了孩子很多的壓力,卻少有家長真正地關注孩子內心的發展,這一現象越來越嚴重。
對學校來說,學校過分地在意升學率,把學生培養成做題的機器,而在其他重要的方面卻不給予學生幫助,這一現象也有著很大的潛在的危害。
能考高分很重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有堅強的意志更重要。可見,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因素是非常多元的,不是單方面的,只有同時擁有多方面的能力,成功才有可能,已經21世紀了,希望成績不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