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在我國古代酒流行的一種飲品,雖然古代的白酒跟今天的白酒多少存在這差別,但是整體上來說,是同一物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道,古代人喝白酒都喜歡溫酒,不管是在《紅樓夢》中還是在《水滸傳》中又或者是在《三國演義》中,在喝白酒之前都喜歡溫酒。這難道是古人喝酒的一種習慣又或者有特殊的原因在內呢?今天金沙小將的小編就與大家來共同學習一下,喝白酒時為什麼要溫酒,白酒的溫度在多少度時,口感才能達到最好。
不管是白酒還是紅酒又或是其他酒,每一種酒都有一個最佳飲用的溫度。啤酒的最為一種低度酒精酒,最佳的飲用溫度在7~10℃之間,有的甚至在5℃左右。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在8~12℃,香檳酒、汽酒和甜型白葡萄酒在6~8℃,新鮮紅葡萄酒12~14℃,陳年紅葡萄酒15~18 ℃,黃酒在45~50℃左右飲用,口感更加。那麼白酒呢?
白酒在溫度低於8℃時香氣會進入封閉狀態。這個溫度下的白酒雖然口感更為清脆,但香氣卻顯得非常微弱;如果溫度進一步降低,白酒的口感也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會使原本口感豐富的一瓶白酒變的平淡無味。
另外,我們的味蕾在不同溫度下對味道感知能力也有不同。溫度較高時,舌頭對甜味更為敏感。 酸味與溫度關係較小; 苦味則隨溫度升高而味感減弱; 鹹味的強弱與溫度的分界線為26℃,高於或低於這一溫度,鹹味便會隨溫度的升降而逐漸減退。再者,味覺在21℃-31℃最為靈敏,低溫會使舌頭麻痹,而高溫則會使舌頭產生痛感。
而在15℃-35℃之間,由於受體蛋白活躍,所感受的甜苦鮮味會更加明顯。白酒中含有上千種微量物質,因此溫度對其口感及風味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白酒的品飲溫度應該介於21℃-35℃之間。
雖然業界對酒飲用時的準確溫度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國家在檢驗白酒時對室內溫度還是有要求的,如:《白酒分析方法》指出品評室溫為20℃至25℃,樣品要在20℃±2℃環境下平衡24小時,或者在水浴中保溫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