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完全理想化的狀態之下,五小陣容所呈現的最終形態應該是怎樣的?
首要的是哈登與威少的無差別單打。威少可以在一對一衝擊籃筐時,面對任何級別的護框手都能保證他的命中率。而哈登呢?無論站在他面前的防守球員是誰,都可以在其面前命中後撤步三分,或是突破殺傷,用效率作保障。
這兩點一旦具備後,全隊在進攻端將會根據對手所必須進行的調整,衍生出無數種戰術變化。
若對手選擇夾擊哈登,場均三分出手44.5次笑傲聯盟的火箭射手群們,其空位三分出手的機會將會陡增。
更為可怕的是,相較於哈登,各隊針對威少改變防守策略的空間更小。包夾威少?道理同上。內線收縮儘量限制威少突破效率,還是在為射手群做嫁衣。
因為極致的空間性,減輕了超級球星所要面對協防包夾的壓力;因為超級球星理論上絕對放心的單打能力,又總可以不自覺得吸引到協防從而給外線射手輕鬆出手的機會。
在火箭教練團隊眼中,進攻端棋高一著的收益完全大於防守端所失去的身高優勢,因此關於五小陣容的嘗試開始了。
當然,這是理想化的最終形態。將理論落於實踐,最大的保障還是哈登與威少的無差別單打。
激發出來的最強威少
1月30日火箭客場負於開拓者,這也是卡佩拉為火箭出戰的最後一場比賽。自此之後,德安東尼正式開啟「五小陣容」,我們也得以看到在最適合自己的體系之下,威少究竟能爆發出怎樣驚人的能量。
最近十四場比賽,威少場均出戰36.7分鐘,貢獻32分8籃板外加5.9次助攻,投籃命中率高達52.2%三分命中率為34.6%,正負值為+5.3。
同樣,在需要球星挺身而出的關鍵時刻,威少拿出了聯盟頂級突擊手的狀態。二月份火箭共有六場比賽與對手戰至決戰階段(最後三分鐘內分差+/-5),威少的投籃命中率為62.5%,當他在場凈勝對手3.7分。
我們說交易卡佩拉最大目的是為威少提供更好的進攻空間,來衝擊內線。相對應的,對手也可以根據火箭無中鋒的特質讓己方最好的籃下防守者重點看管威少的突破。
爵士主教練斯奈德用了這一招,恰巧他們擁有的就是當今聯盟最好的護框手全明星中鋒戈貝爾。再然後,是威少連續兩次用五成之上的命中率砍下39分和34分,為德安東尼的試驗,提供了第一層支撐。
其實這些,還不夠。
再來看看威少自五小陣容開始後的投籃分布。在所有278次出手中,內線出手占比為90.6%,油漆區出手151次占比54.3%。其中,威少在此區域內的命中率最高,為64.2%。
我一直強調,看威少的比賽打得順不順,一看他的三分出手數便知。本賽季威少場均三分出手3.8次,自二月份以來這項數據已經降至2.4次,並且在這「僅有的」26次出手中,受助攻率達到100%。
這也就意味著,賽季初威少在三分線外掙扎的畫面徹底消失,「冷靜龜」重出江湖。
在數據層面,威少已經在進攻端達到了球隊在試驗五小陣容時所需要其扮演的角色。那麼當協防發生時,威少的傳球功力如何?
拿出自二月份以來,接威少傳球頻率最高的三位球員數據:
哈登,場均接威少傳球12.6次,可轉化0.6次助攻,受助攻的三分命中率為39.4%;
豪斯,場均接威少傳球5.6次,可轉化1.3次助攻,受助攻的三分命中率為40.9%;
塔克,場均接威少傳球5.5次,可轉化1次助攻,受助攻的三分命中率為57.9%。
由此也就可以說明,五小陣容已經激發出了最強威少。
五小陣容下的「無解」哈登還沒有出現
本賽季哈登與威少攜手戰勝諸多豪強的比賽,用簡單的一刀切來理解,滿足勝利的首要基本條件是二人合砍得分在60+附近。
我們都清楚二人進攻手段的差別在哪兒,威少是場上的精神領袖、是球隊打不開局面下的利器。但作為聯盟三分投籃和罰籃數量的雙料冠軍,哈登的得分效率與手段是節省回合時間和提高效率的更好辦法。
從另一個角度看,哈登砍下40分對身體的損耗相較威少會小得多。頂級的進攻天賦,也使他理應成為球隊最重要的得分保障。
必須承認,哈登對球隊的貢獻有目共睹。即使改打五小陣容後哈登不在最佳狀態,卻也還是可以貢獻場均31.2分6.9籃板7.5次助攻,43.6%的投籃命中率和34.9%的三分命中率完全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誠然,場上射手的加強是每一名外線核心都希望看到的事。可對哈登而言,他失去了最為熟絡的內線「吃餅俠」,也間接失去了擋拆後的「拋餅」和拋投能力。他也必須在防守端投入更多的精力,來儘量掩蓋小陣容內線防守孱弱的環節。
正如前文所說,小陣容建立的核心與初衷到最後還是要回歸哈登與威少的無解單打。進攻端的無解,無非兩種方式:
1、一招絕學,天下獨步。
2、武器庫豐富,花樣多變。
哈登的絕招足夠有名氣,一手後撤步三分最大限度保障著出手空間。本賽季,哈登共出手460次後撤步三分,占總三分投籃出手的62.3%。
但參照小老弟東契奇35.1%的後撤步三分命中率,哈登37.5%的命中率還無法稱得上「天下獨步」。再舉個淺顯的例子,到比賽關鍵時刻,你甚至無法確定威少的突破和哈登的後撤步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因此,想要在進攻端更進一步,哈登或許應該考慮更為豐富的進攻手段。
比如,堅信三分是最好的進攻手段。在塔克或考文頓的掩護到來時可以更果決的干拔出手,而無需等掩護防守人拍馬趕到時再運球調整。
又或者,如1月21日火箭負於雷霆後麥迪所說:「三分17中1,哈登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了。兩年前的西決火箭也曾連續投丟20幾個三分,為何不嘗試簡單的出手呢?中投強隊可以奪冠也是被證明過的,一支主打進攻的球隊無法在進攻端打開局面,那又能做些什麼呢?」
一年前,哈登提前開啟了暴走模式,他的場均得分連續四個月超過了35分,如果你在那時做出如果哈登狀態波動對於球隊意味著什麼的設想,人們會覺得你瘋了。
一年後,這樣的設想出現了,在這個尚可接受的時間段。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哈登,究竟會聯手好兄弟威少帶來怎樣的答案。
或是改變,或是更加專注,無論如何,總該是向好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s2htnABjYh_GJGVYwye.html